大中小学校长聚首北京,研讨素质教育衔接与联动

大中小学校长聚首北京,研讨素质教育衔接与联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主持,她在会上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她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程,素质教育实施若干年来,引发并促进了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1985年,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提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之后,1994年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形成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了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庞海芍强调,面对新时代的新变化,必须高度关注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衔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分会将发挥平台作用,致力于推进研究工作的开展。

大中小学校长聚首北京,研讨素质教育衔接与联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于德弘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于德弘,用“意义深远、任务艰巨、重在探索、贵在坚持”十六个字表达了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这一命题的重要意义。他表示,研究和推进素质教育“利在民族,功在千秋”,大到探索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小到一个孩子的具体成长问题,需要对素质教育的衔接进行不断探索;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做好分段实施,分段要求;要统筹资源,共建平台,进行立项,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统筹中学小学进行研究。

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就“构建立德树人的全学科链”育人体系发言,介绍了上海市建构全学科链育人模式的探索。2013年至2016年,上海市在若干所高校成立了 “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些基地的学科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以基地为载体,上海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科链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做了题为“大学先修课程的中国道路”的发言。2013年2月,由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支持建设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启动,针对大学生独立探究问题能力不高、知识面偏窄的状况,课程旨在培养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走出“应试训练”的误区,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大中小学校长聚首北京,研讨素质教育衔接与联动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建科介绍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该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从“多层教学体系、文化校园建设、素质实践研究”三条主线出发,形成了“学院”+“书院”的运行体系,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侯定凯在发言中,阐述了素质教育衔接中的“变”与“不变”。他指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不应局限于内容,还应包括方法与理念。“变”指基本素养的内涵,“不变”的是人才培养规律。有效的衔接应该是各个学段之间的彼此强化、彼此支持,而不是相互的冲突或吐槽。

北京师范大学王晨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关于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联动的探索性思考”的发言。他指出,关于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要注意课程与知识的更新整合、课堂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活动与实践的融合、创新和基本意识与观念的变革,并要注重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

大中小学校长聚首北京,研讨素质教育衔接与联动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春凯,在会上分享了该校“让每一个学生成德达才”的做法。该校自2001年起,为学生开设了“博识课”,每周安排4课时,“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养博闻广见、卓有通识、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学生。同时,学校打造“书香校园”,以阅读引领学生成长,开启学生的智慧人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李蓓发言指出,素质教育在各学段的衔接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教育学段分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不可以割裂的。各个学段的教育定位不同,素质教育的侧重点亦可不同,小学可以科普为主,初中可加入学科知识的内容,到了高中则可是学科领域的介绍。素质教育应以系统的、统一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前提。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常务副校长王越人就“科技教育奠定未来”发言。据介绍,该校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为学生开设机器人相关课程,学生在北京乃至国际机器人比赛中屡获大奖。她认为,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教育课程的设置,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了学生的智能发展,拓宽了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大中小学校长聚首北京,研讨素质教育衔接与联动

广州市南沙区金隆小学校长李明秋,结合学校基于“慧心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指出,开展素质教育要做到三个到位:即办学理念到位、课程建构到位、实施到位。要着眼立德树人、围绕全面发展,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重视体系的建构及实施。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赵文安主任就深入挖掘素质教育的衔接点进行了介绍:西安交通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以此作为衔接点进行素质教育,通过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培养中小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思维来解决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书记王晶晶,在会上畅谈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兰艺坊工作室创始人兰锦斌,做了题为“浅谈当下民间素质教育现状与体会”的发言。

大中小学校长聚首北京,研讨素质教育衔接与联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于德弘,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建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晨,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侯定凯,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书记王晶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中校长李蓓,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王春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科研中心主任张康军,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王越人,广州南沙区金隆小学校长李明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科研室主任赵文安,以及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张忠廉教授、学校教育学研究生代表等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文摘编自《教育家》杂志2018年3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