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無人選考物理是真的嗎?

月光下的溫唇

“無人選考物理”這個說法太過了,不過在上海、浙江等地出現了選考科目物理遇冷的現象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上海和浙江是新高考的試點省市,再過幾年幾乎全國的新高考方案都要採用語數外必考加選考的模式,其中的選考就是學生自己在語數外之外的其他科目中選擇三門參加考試。物理這門相對較難的科目在選考中遇冷。

應該說幾乎所有的理工農醫專業都會與物理有著密切的聯繫,理工農醫又是招生的大戶,招到的學生連物理都沒好好學過,肯定跟不上高校的課程。第一批未選考物理的考生已走進了大學,按照老師的說法,他們的物理水平“停留在初中階段”,根本跟不上高校的課程。高校的老師要他們找高中物理課本自己補習去。

學生不願意選考物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選考物理更容易在和別人的競爭中充當炮灰。以浙江的高考賦分方案為例,物理成績並非是按答對多少題計分的,而是按照比例賦分,卷面得分在所有考生中排在前1%的高考物理得分為100分,其後的依此減小分值,直到最後1%的考生得40分。按照這樣的賦分方案,一半的考生物理分數會在70分一下,而學習差的幾乎沒有選考物理的,選考物理的考生大多數是佼佼者。這就意味著本可以憑實力進入大學學習的佼佼者,卻因選考了物理而得了低分被高校拒之門外。正是因此,在選考科目被確認的最後幾天裡,又有很多考生放棄了選考物理。

逼著考生不選物理,這是一個很失敗的高考方案,這是一個禍國殃民的高考方案。掌握不好物理這門基礎知識,談何科技進步!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高校還是清楚物理的重要性的。物理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技術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來源。物理學還能給人縝密的思維、靈活的頭腦、嚴謹的作風。越來越多的高校,尤其是有實力的高校在幾乎所有的理工科專業中要求必考物理。

排擠物理的高考方案註定了會是一個失敗的方案。


刁博

物理學科在理工科的高等教育當中是具有基礎性地位的,因而許多高校在招生的時候明確規定理科考生的選秀科目其中之一必須是物理。但是自前年以來,我國部分省份推行的高考改革卻讓高中物理學科陷入了困境,因為新高考改革擴大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比如浙江省推行的“3+3”高考模式,選考科目有二十多種選擇,但是其中選擇物理的考試是非常少的。

不過說沒有人選擇物理肯定是誇張的,只是相對其他選修科目而言,選擇物理的人相對比較少。

在2017年全浙江的近30萬考生當中,只有8萬人選擇了物理科目。物理學科之所以會遇冷,主要原因在於物理學科的確存在難度。高中理科的難度超過文科是眾所周知的。即便是在所有理科科目當中,物理學科也是存在難度的。

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還有一點不一樣,那就是物理學科的投入和回報比不一定是成正比的,這與其他學科有差異,像政治、歷史這樣的學科投入和回報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成正比的。所有,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考生寧願選擇一些投入之後效果明顯的學科。

而且,一般情況下選擇物理的考生的綜合實力會較強一些,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物理學科必然會造成競爭力的無形加強,這也是導致很多考生棄選物理學科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高中物理實際上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物理實驗所支撐的,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距較遠,因而如果不是有特別天賦的話,很少會有考生感興趣。


青年史學家

在普通鄉鎮高中,高考改革之後確實會沒有學生選物理,原因有以下幾個:

1、普通高中,學生基礎差,物理學不懂的非常多。高考改革變成3+3模式,學生不願選物理。即使報考專業,學校有規定,學生會以先上大學後選專業為選擇學習科目的標準。

2、學校硬件設施不能適應所有學生的需求,學校可能會根據學生的平均選擇提供學生“套餐式”的選擇。普通學校學生選擇物理的少,所以學校很大可能不選擇物理作為重點高考科目。

3、普通高中的學生原本成績基礎就差,選擇物理並學好物理有難度,比不過重點中學的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選擇其它“套餐”。


凱米思琪老師

上海已經改了,2010高考進行改革,也就是現高一同學這屆,如果不選物理,將近80%理工科專業不能報考,各大高中緊急通知家長開會重選小三門課程。倒過來倒過去折騰老師,家長,孩子。


山寨baosteel

高考制度改革,將原先的文理分科考試改為三加三模式考試,這有利於學生的對自己擅長的學科或感興趣的學科進行自主和自由地選擇,對學生能力的評估在考試學科種類方面減小了片面性和侷限性,增添了多樣性,是考試製度素質化改革中的重要一步。但同時,這會導致一些學生對一些學科的學習側重不強,學科學習分化,有時甚至會出現熱門科和冷門科之分,一些領域專業人才缺失。物理這門學科在高中相對於其他學科都要難得多,抽象得多,成為冷門科並不奇怪。但是無人選考物理就太過誇張了,因為對物理感興趣或擅長物理的人是肯定會有的,只是有可能只有較少的人會去選擇物理學科進行針對性學習。無論選什麼科目,學生都應該將所有的科目都進行學習,抵制學習的應試性和片面性,全面發展自己,不斷認識世界,才有可能使中國創新發展,才有能力和機會去改造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