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打幾百年仗都不缺糧,為什麼諸葛亮總是糧草不足

諸葛亮作為一個運籌帷幄的軍事家,在中國歷史上,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人無完人,諸葛亮六次北伐,卻每次都是敗興而歸,損兵折將,諸葛亮的北伐失敗總結下來,最主要的原因,大都是栽在了糧草補給這一方面,因為觀看諸葛亮在幾次北伐當中,不是完全失敗的,他的軍隊有幾次打仗完全佔了上風,卻由於糧草不濟,草草收工,不能夠一鼓作氣。

戰國七雄打幾百年仗都不缺糧,為什麼諸葛亮總是糧草不足

為什麼諸葛亮在進行如此重要的北伐過程當中,卻遭遇糧草不濟這個問題的困擾呢?哪怕在中國歷史上打了幾百年戰爭的戰國七雄,也沒有出現過如此缺糧的狀況。

戰國七雄打幾百年仗都不缺糧,為什麼諸葛亮總是糧草不足

據相關史實記載,可以對比看出其中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實行的兵制不同,戰國時期國家實行的兵制,是全民兵役。在戰國時期,只要在打仗的時候,全國所有適齡男性都必須服兵役出戰,不可能存在任何特例,一旦不需要打仗的時候,這些士兵就卸甲歸田,回家之後更要為國家生產力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兵制的好處是,國家的男性不僅是上戰場的士兵,也是發展農業的農民。

戰國七雄打幾百年仗都不缺糧,為什麼諸葛亮總是糧草不足

而在三國時期,蜀國針對士兵這一兵制制度作出了大為不同的規定,中國實行的兵制,軍事優先體制,就是國家中每六個人養一個人,讓士兵成為一種職業,雖然這些職業化的士兵比較具有專業性,軍事素質比較高,但是對於封建社會發展力比較落後的國家,這樣就必須消耗更多的財力物力,去供養一個職業化的士兵,從而形成了一旦打仗,國家的財力就不斷的消耗,農業的生產人數就不斷的減少,這種現象就向惡性循環靠攏,是於國家於人民不利的現象,這也造成了諸葛亮六次北伐,都很急缺糧草的核心原因,缺糧這點也是讓諸葛亮吐氣吐血的事情。

縱觀歷史,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制度?就會導致這個國家走向怎樣的道路,雖然歷史發展是曲折的,中間走過不少彎路,但歷史的方向卻是前進的,後來曹操就看到了三國時期各國的兵制存在極大的弊端,就率先實行屯兵制,這也讓曹操為曹魏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國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