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的理想境界是水到渠成

高考分數陸續公佈之後,便到了志願填報的節點。眼下許多考生及其家長開始為報哪所大學、哪個專業發愁。個別家長甚至不吝花費數萬元巨資,找所謂的專業諮詢師,請其幫忙決定孩子的前程,但最終是否真的能如願以償,並未可知。

志願填報的確有一定的技術成分,如要了解不同錄取批次的分數線,所報考高校、專業歷年招生分數線和浮動趨勢,以及預估考生分數在全省的段位,判斷哪所學校或專業比較熱門、競爭激烈程度如何、大致的報考和錄取比等,進而希冀討巧地能被自己喜歡且有“錢景”的學校、專業所錄取。但是,此類好事在現實中發生的概率沒那麼高,而且本著不浪費一分的原則而過分追求名校、名專業,很可能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或人生規劃不符。

志願填報一味相信所謂的專家,或者完全本著撞大運的心態都不足取,反映了考生及其家長人生規劃意識的不足。實際上,高考志願填報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而不是臨時抱佛腳、有病亂投醫,更不是任由他人來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所謂水到渠成,一方面是指理性看待高考,將高考視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節點,志願填報不過是反思過往、整理心情、繼續前行的規定動作,到了選擇的節點就選擇心儀已久的高校和專業;另一方面是指填報志願的工作要及早做功課,之前就應該有清晰的志向和對行業、專業的瞭解,填報志願只不過是選擇相對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學校文化和指導教師而已。

志願填報的理想境界是水到渠成

因此,要想順利完成志願填報,除了需要父母從小幫助孩子樹立遠大志向,針對孩子的興趣、特長等深入發掘,悉心培養,還不妨提前到心儀的高校看一看,有機會與嚮往的老師聊一聊,幫助孩子提前完成理想與現實的對接。如果說好的教育就是為孩子的成長鋪路,那麼能否在孩子的興趣培養和優長訓練上做足功課,則體現著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考生自身也要有職業規劃意識,在感興趣的學科領域多下力氣,多閱讀相關書籍,做到對本學科、本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其所在高校心中有數,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培養不同的核心能力。眼光不只侷限於學校考試,而是有餘力放眼行業發展,關注專家的學術動態。

以筆者的成長為例,我從小就對音樂尤其是鋼琴感興趣,上初中時知道了有此類的專業院校,因此中學階段繼續練習藝術類基本功,尤其對音樂家的生平軼事和藝術特點執念於心,於是填報志願時很自然地選的都是跟音樂有關的專業,最終雖然沒有考上一流音樂院校的表演系,但也算如願以償,以至於碩士、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也都與音樂有關,至今做到了工作與興趣合二為一,在音樂的世界裡安居樂業,並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藝術、愛上藝術。

未來也許無法精準預測,但大方向是可以預測的。學校和專業也許無法精確到位,但要學什麼、去哪裡學、跟什麼樣的老師學是可以大致把握的。理想的志願填報方式,其實就是循著自己的初衷,按部就班地一步步成長,將高考作為檢驗自身綜合能力的一戰,以平和心態對待高考,填報自己喜歡的方向與專業時,儘管大膽去追求自己所愛的老師、學校,向著自己人生的大目標努力。

還應看到的一點是,大學只是一段學習經歷,上什麼樣的大學,並不代表一定擁有什麼樣的未來,即使高考失意、考上的大學並不如意,也不能阻止我們循著興趣去追求最初的夢想。從這種角度看,與其不浪費一分、“分盡其用”地考取別人眼中的好學校、好專業,不如堅守初衷,一步步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