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一直在招人卻一直留不住人,一定是老闆的問題,太現實了!

文|鄺保僑老師

導讀:

近幾年,大學生越來越多,按理說現在的人才是越來越多才對,但現實卻是很多公司似乎好像一直在招人,如果大家有留意,一定能夠在很多招聘網站上,看到某些公司在長年累月地招人,而且總是那麼幾個崗位。

而有的公司規模似乎並不小,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些公司的制度還是很完善的,那麼招人就意味著公司留不住人才。而對於一些工廠來說,招工越來越難的情況,並不是這兩年才出現的,很多工廠甚至因為招不到人而倒閉。

企業一直在招人卻一直留不住人,一定是老闆的問題,太現實了!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工廠招工會越來越困難了?這3個原因,很現實!

1、工作時間長。

陳陽說現在的經濟情況不怎麼樣,但是很多小工廠,訂單依然不少,就因為來不及生產,所以讓工人都開始加班,有的員工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的非常常見。而有的老員工因為受不了這樣的工作時長,工資也不是很高,所以都選擇離開,招來的新員工往往又不熟練,時間長了還沒錢,所以大多都留不住,因此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企業一直在招人卻一直留不住人,一定是老闆的問題,太現實了!

2、管理混亂。

大多數的工廠的管理層都是由一線員工提上來的,沒有實質的管理能力,所做的工作往往只是督促員工把當天的生產任務給完成,老闆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不知道該如何去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對於新來的員工,管理層往往只會安排他們跟在老員工後面學習,公司也沒有系統的培訓,這也會讓很多新來的員工感覺非常不好,從內心就不想在這個工廠幹下去。還有一些工廠,雖然規模比較大,但是管理上卻很不人性化,待遇不突出,工資沒有很高,這也讓很多年輕人呆不下去,要知道,現在的職場主力軍大多都是90後,和過去的60後、70後差別還是很大的,沒有吸引他們的地方,肯定做得不長久。

企業一直在招人卻一直留不住人,一定是老闆的問題,太現實了!

3、老闆沒有遠見。

很多工廠都是一些私人小企業,跟個體戶差不多,那些工廠的老闆,往往也都是在同行業打工開始幹起,有了一點經驗,或者說有了一些客戶,於是就自己出來辦廠子,自己跟客戶。他們看到的往往只有眼前的利益,只要自己當下賺到錢了就是好的,沒有利潤的時候就包怨工人如何如何不努力。

其實大多數企業都是一樣,想員工多幹活,最好不拿工資,還不準發牢騷,很多企業都是想榨乾員工的價值,想盡方法讓員工少拿工資多做事。

那我們應該如何有效的激勵員工,不單單是打雞血的宣講呢?我認為應該從薪酬激勵做起,只要錢到位了,員工積極性就能提升,人效就能增長!

很多老闆都捨不得分錢給員工,以為分錢給員工就是把自己的錢變少,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錢一定是越分越多,當然有些老闆也捨得分錢,但確實不懂的分錢,結果錢一分人心就散了。所以你一定要去認真學習一下如何正確合理的分錢方法。很多公司員工之所以不積極,業績不好,主要是因為【薪酬機制】出了問題。如何解決分錢薪酬問題,學會分錢?

本文講述的KSF、PPV等薪酬全績效模式,在《績效核能》一書中有系統研究和表述,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並附送獨家配套視頻學習資料,前100名贈送諮詢師線上輔導一小時服務,更有機會和本書作者面對面交流。

購買此書後,聯繫輔導老師,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兩部配套績效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基於以上種種,想讓讓員工拼命幹,為自己而幹?必須懂最具激勵的薪酬模式——薪酬全績效模式

一、KSF: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倍受中小企業推崇。適用於管理層,一線崗位。

企業一直在招人卻一直留不住人,一定是老闆的問題,太現實了!

KSF三大原則:

1、數據說話:一定要有數據的支撐,沒有數據的績效方案是不足以讓員工認同的。

2、結果導向:所用指標的選擇一定是要衝著企業要的結果或存在的問題去的。

3、效果付費:所有為企業帶來更多利益的部分(增量分配)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

企業一直在招人卻一直留不住人,一定是老闆的問題,太現實了!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核心工作,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2、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

有哪些可量化的指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3、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4、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5、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6、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舉個案例,某生產經理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企業一直在招人卻一直留不住人,一定是老闆的問題,太現實了!

生產經理KSF薪酬模式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總結:相比壓力式的重考核輕激勵的KPI,KSI是在開啟員工源動力,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把薪酬和績效全面融合,充分挖掘員工潛能,讓員工共同參與經營,實現利益趨同的,讓員工更容易認同和接受的。

文:鄺老師

曾任世界五百強企業高管,負責企業薪酬績效管理和流程再造數十年;

現為企業問題診斷專家,整日奔波全國,為各類企業把脈,診斷;

數十年KSF薪酬績效實踐者,誓為中國企業薪酬績效改革踐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