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还记得《湄公河行动》

曾经震撼了不少人的一部电影

更让人感慨的是

这部电影并不是编剧胡编乱造

而是根据“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就是这个因毒品引起的湄公河惨案

一个离我们并不久远的真实杀戮事件

时至今日,依旧让人痛心疾首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毒品,是许多罪恶的根源

因毒品而造成的悲剧仍然时有发生

无知,让毒品成为了“潘多拉的盒子”

越是危险,越让人着魔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台江法院用行动倡导禁毒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为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更深刻地了解毒品危害,近日,台江法院在茶亭公园开展禁毒普法宣传活动。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活动期间,台江法院向社区居民发放了禁毒宣传册,并为社区群众宣传了毒品的危害和相关法律知识。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一幅幅禁毒宣传标语,一本本禁毒宣传手册,一个个让人警醒的涉毒犯罪案例,向广大群众宣传了禁毒知识,提高了群众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这句话,不少人从小就牢记于心

但毒品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却少有人能说的清楚

今天,台江法院要说的

这些关于毒品的知识

大家必须知道!

什么是毒品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毒品,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

吸食了第一口毒品

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痛苦、堕落、疾病与死亡接踵而至

毒品,究竟是以怎样的一种凶猛之姿

在危害着健康,危害着生命呢

毒品有什么危害

1

吸食毒品后会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2

吸毒,特别是静脉注射,常会引起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坏死性血管炎等。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3

采用烤吸方式吸毒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咽炎、肺感染、栓塞、肺水肿等。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4

吸毒者普遍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肝脏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如肝炎、肝硬化、肝脓肿等。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5

艾滋病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有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吸毒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吸毒,使用不洁注射器或共用注射器,都会直接造成病毒的血液传播。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6

吸毒者为达到目的会不择一切手段,从而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自尊和道德观、伦理标准,整日沉溺于毒品的幻想之中,造成了精神空虚、人格低下,因而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然而可怕的是

相当一部分人的毒瘾

是在不经意间染上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沾染毒品呢

如何预防沾染毒品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1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所谓“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在歌舞厅游玩时,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吸毒不仅损害面容和身体

还摧残人们的意志

更是犯罪!

关于毒品的法律法规

1、我国有关禁毒的刑事法律有哪些?

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刑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有关毒品犯罪作了进一步规范,是我国目前现行的惩治毒品犯罪最完善的刑事立法。《刑法》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

2、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制、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3、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毒品犯罪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对自己所实施的毒品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1)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4、毒品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

(1)非法持有毒品的违法行为;

(2)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违法行为;

(3)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4)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的违法行为;

(5)非法走私、买卖、运输制毒物品的违法行为。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生命是无价的,也是脆弱的

它承载着亲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

赋予你的责任

它承受不起任何不负责任的冒险

所以请珍惜你的生命

为自己,也为所有人

永远拒绝毒品

禁毒日特辑|毒品,永远别去打开的“潘多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