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慶專刊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對於研究機構來說,對國家和社會最重要的回報無異於取得科學研究的突破,但並不意味著科研任務是研究機構的唯一工作。科學知識及理念的傳播,對於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至關重要。科普工作的意義不言而喻。

▼ 1. 借力新媒體,樹立新形象

和而不同,彰顯特色

緊跟熱點,深度剖析

科普自媒體畢竟不是新聞自媒體,單從追蹤熱點的條件與實力來說,科研院所不及新聞機構,況且一味追逐“風口浪尖”也會給科研機構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我們更應該偏重的是新聞報道之後對科學內容更深入的解讀,這也是科研機構在科學傳播中應有的擔當——科學沒有佔領的地方,偽科學就會肆意妄為。

內容創新,開放融合

▼ 2. 全所齊動員,展現新風貌

開放自由又緊密合作的科研氛圍是物理所持續不斷創造世界一流成果的有力保障,而這樣一群活躍的科研工作者恰恰就是物理所科學傳播工作無法被複制的資源優勢,因此科普成為了科研人員與讀者受眾之間的紐帶橋樑。這項工作讓每個人的作用都得以發揮並形成合力,這便是物理所人在科學傳播上向公眾展現的新風貌。

科學傳播要有科學家的聲音

科學在大多數人看來高深莫測、枯燥難懂,科學家在人們眼裡都高冷神秘、木訥無趣。其實身在科學世界裡的人知道,科學有很多好玩有趣的元素,科學家也很風趣幽默,他們與公眾之間有時只是缺乏彼此相通的機會。建立更好的溝通渠道和展示平臺,可以讓科學家在公眾視野中得到更多的認可和讚譽,讓公眾充分了解科學的魅力、科學家的魅力。

物理所科學傳播工作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不遺餘力宣傳我所走出來的科學家,他們是構成物理所科學形象實實在在的個體。這其中有威望極高的學界泰斗,有妙語連珠的科學大咖,更有活力四射的年輕海歸,他們散發著科學的魅力,傳遞著科學的精神。研究所的科學傳播工作既要更好的配合科學家,也應更好的對接公眾媒體,既要懂科學也需知傳播。通過科普活動,物理所推出了一批公眾熟知並喜愛的科學家,無論是傳統的科普出版物還是公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科普節目,都活躍著物理所人的身影。

科學傳播協會是科普的中堅力量

物理所的研究生一直都是科學傳播的生力軍。自2015 年組建科學傳播協會以來,他們在各類科普活動中頻繁亮相,每次的任務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物理所科學傳播協會匯聚著一群熱愛科普工作的研究生。協會核心成員在空閒時間自發組織定期例會,積極策劃執行各類科普工作,以聰慧和堅持,熱情與擔當,構成了物理所科普工作的中堅力量。協會以科學支撐團隊的身份參與了央視《加油向未來》第二季、山東衛視《奇蹟時刻》、優酷《火星研究院》、遼寧衛視《奇幻科學城》、湖南衛視《新聞大求真》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科普節目,為觀眾提供了更為可靠的科學知識和營養,他們是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物理所曹則賢研究員參與央視科學欄目《加油向未來》的錄製

公眾科學日的科普盛宴

中科院公眾科學日2018 年已經舉辦了第14屆,社會反響很好,是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有趣的是,物理所公眾科學日2018 年卻是第15屆,這是因為在中科院第1 屆公眾科學日之前物理所就已成功舉辦過一次開放活動。近年來,物理所公眾科學日結合線上媒體的宣傳預熱,前來參加活動的人數呈跳躍式增長,過去兩年每年都有7000—8000 人的訪問量,為了便於管理,我們統一改為線上預約報名。2017 年公眾科學日開始前的兩週左右啟動了報名通道,剛過4 天,線上5000 個名額就已經滿員, 我們只好新增1000 個名額,也很快一搶而空。物理所公眾科學日的受歡迎程度釋放出公眾渴求科學的強烈信號。

大家對物理所公眾科學日的期待和讚許,離不開物理所人對科普活動推陳出新的自我要求。在之前的公眾科學日,“科學王國”護照和“物理世界”拼圖都讓前來參觀的小朋友愛不釋手;2016 年物理所聯合中科院幼兒園推出一檔兒童科普劇,觀眾反響強烈;2017 年請來了哈佛的David 教授和國內分子料理大師陳亦洪先生,以新穎的形式展現分子料理中的科學內容。此外,我們還成功舉辦了科普圖書展、科學嘉年華、黨員科普示範窗、大型戶外實驗等一系列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科普活動。熱心公益,精心策劃,用心科普,使物理所公眾科學日活動連續兩年作為中科院當日亮點活動出現在央視《朝聞天下》和《新聞聯播》中。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特色節目“科學與美食”主講哈佛大學David教授

物理所公眾科學日規模盛大又有條不穩的進行,離不開全所上下對這項全年園區最大規模活動的鼎力支持。從耄耋之年的院士到尚在實習的學生,大家都為這一天獻出了百分之兩百的激情。很多志願者一站就是大半天,細緻耐心為觀眾講解,有時一上午都顧不上喝一口水;有的課題組長和學生聯手上陣,深入淺出地介紹自己的各項成果及科學前沿進展。通過這種開放的形式,使公眾近距離體驗科學,走近科研工作者,讓科學的魅力在人群中閃亮。

▼ 3. 擴大影響力,營造新生態

隨著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科學普及這雙科技創新的翅膀飛翔起來。在科學傳播的旗幟下,物理所把握契機,在科普大環境中創造自己的價值,發出自己的聲音,釋放自己的光芒。

教育是科學的未來

物理所向來重視校園科普。從2010 年開始,我所年輕科學家自發組建了一支志願者團隊,在中關村一小、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中關村中學等學校開講科學課。2017 年8 月底,方忠所長在人大附中開學典禮上為數百名高一新生作了題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創新型人才》的報告。適逢一些省份實行新高考改革,引發社會關注“高考物理選考問題”,當時的相關新聞報道網絡點擊量將近2 億次之多。校園公開課的形式讓更多人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理解了物理作為基礎科學無可替代的位置。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方忠所長在人大附中的主題報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創新人才》

創品牌引領科普活動

隨著經驗的累積,物理所的科普工作逐漸走上更大的舞臺,通過不同側重的品牌科普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了科學傳播中。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科學三分鐘”科普微視頻大賽決賽現場

2017 年11 月,物理所成功舉辦了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由中科院傳播局和科技部政策法規司聯合指導支持。不同於“科學三分鐘”,這項活動更接近專業科普範圍。通過科技部和中科院聯合下文,各級部門積極組織推薦,最終來自全國21 個省市自治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60多支代表隊來到物理所進入複賽階段。各參賽隊以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中有趣的科學現象和生活中的日常為切入點,將科學知識與藝術形式巧妙融合,利用電磁現象、熒光現象、人體導電等科學實驗,以魔術、舞臺劇等多種形式展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這類活動的持續開展將會引導科普工作走向良性循環,促進行業生態健康發展。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決賽現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物理所科學傳播工作的階段性成果離不開相關部委的全力支持,這樣的上下聯動對研究所開展科普工作意義非凡。除了承擔的科普任務之外,物理所還積極參與更高層面的科普工作理論研究和體系建設,為頂層設計建言獻策。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物理所向濤院士(右二)在“科學咖啡館”沙龍活動發言

我們身處科學發展最好的時代,遇上了科學傳播最好的時機。物理所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國立科研機構,我們有責任、有信心在創造一流科研成果的同時完成一流的科學傳播工作,為中國科技的騰飛貢獻力量!

物理所綜合處 供稿

科普——物理所的新名片|所庆专刊

『所慶專刊』系列文章: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