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飄臭味,這個豬場投入1200萬處理糞汙

一張藍圖、四年接力,四鼎收穫,全省領先。伴隨浩浩江水流逝的是1500多個為水而戰的日日夜夜,非同尋常的歷史跨越也正發生在由濁變清的江水裡。

回到過去,水汙染一度是金華全市人民難以啟齒的陣痛。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水環境付出沉痛代價:2012年,全市地表水斷面1/3為劣Ⅴ類,1/3接近劣Ⅴ類,只有1/3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很多人悲觀地認為,水清岸美魚蝦肥的兒時記憶恐再難尋。

正由於此,當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滅黑臭、兩年提水質、三年可游泳”目標時,幹部群眾激動之餘暗自疑慮:“3年時間真能把汙染了幾十年的水治好?”這樣的懷疑不無根據:從世界水環境治理的實踐看,德國萊茵河治理前後花了30年,不少河流治理耗時之久與之相仿;從浙江省確定的目標看,總的步驟是“三五七、三步走”,實現“可游泳”目標的期限是7年。

在很多人將信將疑之時,金華市已將治水目標進一步細化:到2014年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流域水質明顯改善;2015年年底全流域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整體水質明顯提升;2016年年底流域幹流水質基本達到Ⅲ類標準,流域生態實現良性循環。之後,這個目標由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向全市人民公開承諾。

人們意識到,金華治水動真格了。在全省,金華市率先打響“五水共治”第一槍,率先成立治水辦,率先創建“一表六圖”作戰指揮模式,率先抽調人員集中辦公,率先全市層層發動……無數的率先突破,無數的不眠之夜,體現了金華市在治水工作上的責任擔當。5年來,金華市以清“源”、截“汙”、抓“管”為重點,治出了清流潺潺,治出了碧波盪漾。

走進位於婺城區白龍橋鎮的美保龍種豬公司,映入眼簾的除了氣派的歐美風格建築,還有滿目的田園風光。為了豬場不飄豬糞味,公司投資1200萬元配備了國內先進的農業結合工業處理工藝,對養殖汙水進行綜合處理利用。如今,美保龍已成為全國現代畜禽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本。與其說金華市治水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不如說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攻堅戰。其深度、廣度、表現形式遠遠超出當初的預想。

水治理好了,不僅金華百姓受益,也是對下游人民的一個交代。實踐證明,金華市兌現了治水之初的承諾。監測數據顯示,目前金華全市11個國家考核斷面、17個省控斷面、10個市界出境斷面、20個縣市交接斷面、43個地表水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實現全流域Ⅲ類以上水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