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殖民地不仇恨宗主国?

瑣顏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今天世界上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是在二战后独立的。


而之所以能够独立并建国,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各大殖民帝国的统治力量,比如英法,战争的是毁灭性力量让他们损失惨重,再也无力维持对世界各大殖民地的统治。

因此,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接连掀起民族解放的热潮,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出现。

然而,由于长期被殖民,特别是像印度这样被殖民了300多年的国家,即使独立,也和原宗主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按说殖民者对被殖民地区野蛮征服,杀害了大量殖民地居民,独立后的国家应该对原宗主国咬牙切齿才是,比如成吉思汗对金国的痛恨。而很多殖民地不仅不恨宗主国,还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出现这种状况也不难理解,“静Yes”认为,殖民地不爽宗主国不假,但是他们有更亲近宗主国的几大理由:

1、代表殖民地发声的,始终是上层人

这就很好理解了,举个例子,英国在殖民印度时,为加强统治,英国人大量笼络印度上层土邦领主,有吃有喝还免费带他们去英国见女王,见大世面。不仅如此,英国人还给了领主们自治的权力,帮助英国人一起统治印度。

你说待遇这么好,这些领主有什么理由不说英国的好。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英国人不管他们了,他们很大的可能,是还不如殖民时期过得舒坦,所以他们对英国人产生了依赖。


但是世界大战来了,地主家也终于没有余粮了。这样的情况下,底层开始闹独立,也有的是领主煽动底层闹独立。但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都是殖民地独立,原来作威作福的继续统治这个心国家。

由于他们始终掌握着舆论导向权。因此,他们能够代表这个国家,对宗主国表示感谢,毕竟某种程度上说,我手里的权力都是宗主国爸爸给的!

至于底层老百姓的声音,对不起,你大点声,我听不见!而且,就是听见也没用,只不过是两个主子换成了一个主子。但是请人民放心,该干的活,该交的税,只会加量不加价!


2、经济依赖让殖民地得了软骨病

虽然殖民地独立了,但是并没有富起来啊,很多殖民地甚至越过越赤贫。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殖民地头目都会治国,所以很多时候不仅是领主,连老百姓都开始怀念殖民地时代了。

以前是别人吃肉你喝汤,现在好了,别人连汤也喝完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因为很多殖民地独立后,与原宗主国断了经济联系,这等于是对殖民地变相的经济封锁。而殖民地一般都是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比如巴西长期以来一直是葡萄牙的可可产地,所以宗主国的做法让殖民地很快陷入困境。


而除了断联系的,更多的宗主国选择聪明地保持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比如英国成立英联邦。而这样的做法就是殖民地经济发展必须长期依赖宗主国。

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惯性让殖民地走向独立工业化的步伐举步维艰,所以更多的殖民地虽然政治独立了,但是经济上长期被宗主国控制。

这就是为什么殖民地独立后,依然很穷的原因。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独立经济的殖民地国家自然难以和宗主国叫板。

殖民地最悲哀的地方,就是连跟曾经的主人说个“不”字,都无能为力!


3、殖民地继承了大量遗产

今天的印度,是它的英国爸爸给的。

因为1947年的“蒙巴顿方案”,虽然将英属印度肢解了,但是却让印度诞生了,从此印度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国家。

印度人不爽“蒙巴顿方案”,只是因为,印度没有得到英属印度的全部土地,贪心不足而已。

殖民了300年,成就了一个国家,你说印度人是该感谢还是痛恨英国?

事实上,在殖民者撤出殖民地前,大多对殖民地进行了利益划分,以前以部落为形态的存在开始成为一个国家。


以埃及为例,古埃及的范围大致包括尼罗河下游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而在古埃及灭亡后,这里就成为各大帝国的统治范围。

19世纪,埃及成为英国殖民地。随后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埃及的范围得到大面积扩张。二战后,英国撤出埃及,埃及成为拥有1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大国。如果没有英国人,埃及不会有这么大的体量。

所以,作为受益者,你说他们对宗主国什么感情?

所以,几家欢喜几家愁,殖民者根据自己意愿做出的划分,既然有不爽的,肯定就有心里乐开花的这个时候,他们是没有理由仇恨宗主国的!

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如今殖民体系早已经瓦解,绝大多数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目前还剩下的殖民地只有两个,分别是美属波多黎各以及法属圭亚那,这两个地方是自己不愿意独立,美国和法国求着他们独立,他们都不乐意。但这两块殖民地在历史上也曾经谋求过独立。所谓的“有些殖民地不仇恨宗主国”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如果真的不仇恨,当初何必独立呢?

当然了,我们要承认一点,一些前殖民地国家独立之后,跟曾经的宗主国保持了很好的双边关系,而且经济发展得很好,比如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国家层面,他们确实没有仇恨,可是国家内部呢?那些被屠杀殆尽的原住民,比如美国的印第安人,加拿大的因纽特人,澳大利亚的土著,新西兰的毛利人等等,如果你认为他们心中没有对殖民者的仇恨,恐怕很难令人信服。

国家之间是利益关系,前宗主国毕竟属于发达国家,殖民地独立后,在国家发展上都需要他们的帮助,一味强调仇恨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其实没法从国家层面去谈仇恨。要谈仇恨,只能从国家内部的族群去谈。我们可以说,在一些殖民地中,存在一些不仇恨宗主国的群体,甚至在过了许多年之后,出现一些怀念殖民统治的群体。这些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本身就是殖民者

这个群体在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都有存在,说白了就是那些白人移民。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的白人移民。这些移民原本在欧洲生活艰辛,经济破产,或者是因为犯罪被流放,被迫移民去殖民地讨生活。他们可以算是殖民地的建设者,但也是掠夺者,他们挤压了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占据了原住民的土地。比如津巴布韦的白人庄园、美洲的种植园等等。

在殖民过程中,他们的利益虽然跟宗主国有冲突,但基本上保持了一致。所谓的冲突只是税收、政治权利方面的冲突。比如英国对北美的税收压榨,引发了美国独立。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压榨,引发了美洲独立运动。这种压榨主要体现在利益之争上。

而这些移民占据了当地的土地之后,摇身变成了当地的主人。他们对原住民展开了大规模杀戮和驱逐,对原住民来说,那才是血淋淋的刻骨之恨。比如美国的西进运动,西班牙殖民者对印加和阿兹特克人的屠杀和奴役,种植园主大规模使用黑奴。

原住民被屠杀殆尽,或被驱赶到贫瘠之地,或被奴役。殖民地独立后,这些白人移民就成了统治者,他们怎么可能对宗主国有仇恨呢?

二、原住民中的获益者

在某些殖民地,原住民数量庞大,而像过去屠杀印第安人那样已经不合时宜。为了便于统治,殖民者就会从原住民中培养一批人,帮助自己进行统治。这批人反而从殖民统治中获得了利益,曾经有一个专门形容他们的词,叫做买办阶层。当殖民地获得独立后,这些人大部分都变成了国家的统治者。比如印度独立后,统治印度的,其实就是英国培养的那批人。像甘地、尼赫鲁这些人都是接受的英国教育,在殖民机构担任了官职。独立后,他们的权利反而更大了。至于阿拉伯的那些国王酋长,拉丁美洲的那些军阀,就更加不用说了。他们有什么理由去仇恨宗主国呢。

三、由于发展问题导致的利益受损者

殖民地脱离宗主国之后,主要有两个去处,一个是成为独立国家,另一个是回归曾经的祖国。绝大多数都是成为独立国家。回归祖国的例子不多,典型的有港澳回归,还有厄立特里亚曾经回归埃塞俄比亚。

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后,就会面临发展问题。除了少数几个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绝大多数前殖民地国家都很落后,因为宗主国对待殖民地更多是当做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往往很单一,加上长期被掠夺,本身底子很薄。在独立了几十年之后,总会有所发展,但是也有一些长期战乱,无从发展的。

国家的治理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些年轻的国家往往缺乏治理经验,很容易出现政策上的失误。一旦出现失误,原本就薄弱的经济就会雪上加霜。但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他们只会看眼前的利益。当失误发生,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感觉,独立了还不如被殖民。因此有些人无视这种客观规律,就开始怀念殖民时期,甚至不惜投靠宗主国,幻想宗主国再回来。

至于回归祖国的,这些地方既然会成为殖民地,就说明祖国当时落后,打不过宗主国,才被迫割让领土。经过多年的治理,当宗主国将殖民地归还时,殖民地的发展程度也许比祖国要好很多。以厄立特里亚为例,厄立特里亚原本是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开始是意大利殖民地,后来被英国托管。二战结束后,英国将厄立特里亚还给埃塞俄比亚,当时厄立特里亚的经济发展比埃塞俄比亚要好很多。厄立特里亚希望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因此起初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是以联邦的形式存在,厄立特里亚拥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独立的政府。但是后来埃塞俄比亚皇帝强行解散了联邦,将厄立特里亚改成了一个省。战争因此爆发。双方打了几十年,死伤无数。最后厄立特里亚取得了独立,但是两国都进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列。对厄立特里亚来说,他们会恨谁呢?我想他们肯定不会恨英国或者意大利。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讨论的三种人群,如果有更好的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dr迷蝶梦

当初殖民运动的时候,殖民者的政治制度要比大部分的殖民地要先进。殖民者去入侵殖民地的时候,随便把当地的政治制度给推毁了,用新的政治制度代替了原来旧的政治制度。把权力分给了更多的人群,这样一来相当于殖民者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利益,这种情况下,他们如何去寻仇?

另外还有一个,能寻仇的人大部分都被殖民者杀了,也就是殖民地的统治阶级被消灭了,殖民者解放了殖民地被统治阶级,他们感恩还来不及呢,还寻什么丑?

你们难道没发展,殖民者入侵的时候,多少和得到当地人的帮助,这些帮助他们的人就是当地被统治的阶级。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他们要翻身就必须推翻统治阶级,帮助殖民者也是一种无奈。

拿个例子来说—缅甸。

很多东南亚国家可能都痛恨日本的入侵,但缅甸人并不痛恨日本人,相反他们视日本人为解放者。把他们从英国人手中解放出来。

殖民和反殖民之间的斗争是非常剧烈的,反抗一直都存在,反抗的越厉害,被屠杀的也越厉害。在这种反抗和镇压的过程中,反抗群体慢慢的被屠杀光了。像印第安人,被屠杀到失去了反抗能力。

说句不好听的话,对殖民宗主国有仇恨的国家是存在的,人群也不少,但是寻仇也要有实力啊,没有实力你寻什么仇,这不是老寿星上吊想死的更快一点。

要知道以前的殖民宗主国都是现在上世界大国,他们有能力打的过吗?

不过也确实有些被殖民国的国家是不想寻仇的,因为当初他们呗殖民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明,连国家都没有,都是部落,他们没有国仇家恨这个概念。

像非洲很多国家,他们感谢殖民者还来不及,寻什么仇。

而从宗主国独立出来的国家,更没有什么仇恨可言,美州地区的国家很明显,都是当地的总督“背叛”宗主国独立的,宗主国不找他们寻仇都不错了,他们还有意思寻仇。


一号风手

如果局势君告诉大家这个跟气候有关的话,会不会感觉很奇怪。根据气候状况可以把殖民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热带地区的殖民,另一种是在温带地区的殖民。在热带地区的殖民地居民可能会恨宗主国,也可能不恨;但是在温带地区的殖民地居民大多数不恨宗主国。


比如澳门人不会恨葡萄牙人,香港人也不会恨英国人。原因其实很简单,不管是澳门人还是英国人,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是被殖民者给剥削了,相反殖民者给他们带来了比较先进的东西,让他们各方面比过去更好了。


那么这种殖民的差别和仇恨宗主国跟气候有什么关系呢?这里面关系可大了。在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这种地方特别适合殖民者掠夺资源,但是热带地区并不适合来自欧洲的人居住,天气炎热不说,各种病虫害问题特别严重,害虫可以一年四季繁衍。


相比之下,温带地区的动植物资源没有热带地区那么丰富,想要在温带地区掠夺资源的话没有那么容易。所以殖民者在温带地区需要带领殖民地的居民一起努力奋斗才可以,另外温带地区一年四季气候差异明显,比较适合欧洲人居住。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是最好的杀虫剂,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病虫和病菌,所以想必热带地区,殖民者更愿意建设温带地区的殖民地。


所以说气候的差异,导致殖民者去热带地区主要是为了抢劫而很少想去建设,尤其是热带内陆国家。但是在温带地区殖民者往往想在这里长期待下去。所以处在温带地区的殖民地,环境、制度、经济各方面都会被努力建设,最终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全面发展。因此这里的居民对殖民者多少有点感激之情。


假如殖民地本身就处在沿海地带的话,价值就更高了。在大航海时代,这里往往是港口,交通便利,这种类型的殖民地一般也是建设大于掠夺和破坏,对当地人而言,好处大于坏处。所以仇恨谈不上,感激倒是有不少。


局势君

放弃民族主义的话,被殖民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汉族几千的发展过程中殖民了多少地方?中华民族本身就是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看看历史就明白了。还有我们说的现代国家都是建立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上的,所以这个问题在现在来说没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