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值得你奮鬥一生?談企業的使命

有什麼值得你奮鬥一生?談企業的使命

阿里巴巴十八年慶生會上的馬雲

不羨慕馬雲團隊的人是假的,一家民營企業純粹靠市場的力量,建立了一個生態體系。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也改變了社會的經濟結構。

未來中國還有沒有可能誕生第二個馬雲?

正像馬雲所說,要感謝時代。再聰明的人,把你丟在文革時期的中國,你也不可能建立起來商業帝國。一個人再有能力,再天才也抵不過潮流大勢的力量。

所以,要判斷未來中國還有沒有可能誕生第二個馬雲需要先看未來還有哪些大勢。這些大勢當然不會像果盤一樣清晰地擺在世人的面前——就像馬雲當初推電子商務多少人說他是騙子一樣,這需要企業家的洞察力和預見性

有什麼值得你奮鬥一生?談企業的使命

阿里巴巴創始團隊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目前所有市場都已經飽和,每個領域都有巨頭的滲透佔位,社會經濟已經進入秩序穩定的富足社會,人們貪圖安逸,已經不再富有激情和進取勁頭十足……所以,大勢如此,天命難違。只能在巨頭的叢林裡分食一杯羹,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

然而,這都不是真的。

至少在服務領域,現實情形是一個細分的市場就可以成就一個小巨頭。

技術對於經濟的影響依然是深刻甚至起決定性作用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量子通信、養老大健康、文化、新消費、物流升級……這些也許看起來都只是大企業的機會,其實不然,社會的變動帶來的變革有可能是翻天覆地的。這些會誕生一些新的消費需求,這些需求會孕育一個龐大的市場。

所以,最好的企業使命就是:“順勢而為,找到空白,許之一承諾。”企業創始人找到了一生的奮鬥目標和皈依。

那麼,谷社網絡還要不要使命?還是說務實的說:“先掙到錢,把企業養活再說”。一個企業從誕生的時候如果沒有使命,那麼,等賺到錢之後再想到使命的可能性也不大。成為一個偉大公司的可能性也不大。

一個企業在成立的初期就應該想好了企業的使命,這是創始人的信仰。信仰可以給自己給組織帶來源源不斷的力量。沒有一個人、一個組織不會遇到挫折和迷茫,信仰是指引我們的明燈。

從使命開始分解業務,或者說有具體的業務可以支撐你的使命。所有的業務開展都是圍繞使命的主線在進行,這就是公司正確的發展方式。這樣也可以讓企業避免多元化的陷阱。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

有什麼值得你奮鬥一生?談企業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