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鷂”式戰鬥機差點落戶中國,可惜爛尾了!

眾所周知,“鷂”式戰鬥機乃是全球第一款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在馬島海戰中,“鷂”式戰鬥機一戰成名。在馬島海戰時期,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已經大量服役,但“鷂”式戰鬥機卻在亞音速的情況下,憑藉綜合性能和英國飛行員的卓越表現,完勝阿根廷空軍。“鷂”式戰鬥機不僅服役於英國軍隊,而且還成功出口至美國,至今依然在美軍中服役。這也凸顯了“鷂”式戰鬥機獨有的性能優勢。

“鷂”式戰鬥機差點落戶中國,可惜爛尾了!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美關係進入蜜月期,西方國家對華武器封鎖大規模解禁。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歐美系武器進口資格。而馬島海戰也正爆發於那個時期,“鷂”式戰鬥機的出色表現,引起中國軍方的濃厚興趣。中國多次與英國進行交涉,希望引進“鷂”式戰鬥機。但由於國內外匯儲備稀少,而“鷂”式戰鬥機的報價過於高昂,就拖延了下去。

“鷂”式戰鬥機差點落戶中國,可惜爛尾了!

其實,在“鷂”式戰鬥機剛出生時,中國就開始對“鷂”式戰鬥機保持了密切關注。主要原因在於,1969年,中蘇珍寶島戰役爆發。蘇聯陳兵百萬壓迫中國邊境,而且,蘇聯空軍具有強大的空中優勢。一旦蘇聯大舉入侵中國,那麼,中國國內的機場等基礎設施在蘇聯空軍轟炸下,難以保存。因此,不依賴於機場的“鷂”式垂直/短距起降型戰鬥機,就進入了中國軍方的視野。

“鷂”式戰鬥機差點落戶中國,可惜爛尾了!

到1972年,中西方關係改善,中國向西方國家提出的首批武器採購清單中,就囊括了“鷂”式戰鬥機。在該清單中,中國希望引進100架“鷂”式戰鬥機。但中西方隔閡已久,互信一時間難以消除,在多重因素下,中國引進100架“鷂”式戰鬥機的願望並沒有實現。

“鷂”式戰鬥機差點落戶中國,可惜爛尾了!

直到1977年,中國才重新決定引進“鷂”式戰鬥機。中國軍方派遣代表團前往英國,現場考察“鷂”式戰鬥機,並商議引進“鷂”式戰鬥機的具體方案。然而,英國受到蘇聯的施壓和阻攔。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蘇聯非常強勢,英國也不敢輕易得罪蘇聯,只好作罷。

“鷂”式戰鬥機差點落戶中國,可惜爛尾了!

1978年對中國而言,是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國史無前例地調整了經濟政策,中國軍方對“鷂”式戰鬥機的興趣也日漸消磨殆盡。到1980年,中國第一次明確放棄引進“鷂”式戰鬥機。但在馬島海戰結束後,中國再次對“鷂”式戰鬥機燃起了興趣。中國還希望引進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如此,便可提前組建中國第一個航母戰鬥群。

“鷂”式戰鬥機差點落戶中國,可惜爛尾了!

可西方國家對中國始終抱有偏見,在核心武器裝備上,絕不輕易出口給中國。直到1996年,中英兩國才以交換的方式達成一致,中國用一架館藏拉-9戰鬥機,換英國一架“鷂”式戰鬥機。拉-9戰鬥機抵達英國後,被英國人成功修復,成為全球現存唯一能起飛的“拉”式戰鬥機。而中國獲得的“鷂”式戰鬥機被珍藏於北京航空館,只能用來展覽,也是中國唯一的一架“鷂”式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