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為何淪為以好吃懶做為榮,自力更生為恥?

導讀:清朝的八旗子弟曾經是威風八面、驍勇善戰,是清軍入關的中堅力量,為何在清末這些八旗子弟卻成為那些紈絝子弟遊手好閒的代名詞?

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為何淪為以好吃懶做為榮,自力更生為恥?

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會有自己的弊端,這些弊端如果不早日根除,帶來的可能因為蝴蝶效應,帶來更大更深的影響,清朝時候的八旗制度就是一種典型案例。清軍入關的時候,八旗子弟是軍中最強戰力,也是由滿人組成的,當時八旗制度是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其中八旗分別是指: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

八旗軍的後人就是八旗子弟,這些人因為祖上建國有功,所以在清朝的待遇是優厚的,這種優厚就成了腐敗和墮落的土壤,培養出來的子弟,自然大部分都成了蛀蟲,清廷規定八旗子弟因為祖上的功績,世世代代都享有俸祿和優待,這樣出生就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更讓八旗子弟忘乎所以。

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為何淪為以好吃懶做為榮,自力更生為恥?

作為清朝的統治者,對於有功者自然想讓皇恩浩蕩,不僅為了讓八旗子弟感受到皇恩,也想八旗作為皇權身後最強的兵力,故而八旗子弟唯一的工作就是作為士兵,別的工作清廷不准他們染指,而且對他們的人生自由都做出的嚴格的限制,不準離開本旗的範圍,住在京城的也不準備隨便離開,但是這種舉措,在戰爭較多的年代可以行的通,清朝後期都已經無仗可打,都是些小戰役,根本用不到那麼多的士兵。

平常沒有戰事,八旗都有自己的俸祿,按時就能拿到錢,沒戰事倒是把八旗的人口翻了幾倍,最多的時候八旗都有幾十萬人,這麼多人都領著俸祿,又不對國家做出貢獻,整個清廷的負擔非常的重,早在乾隆和雍正時候,就曾經想把整各八旗制度改革,但是因為涉及到利益的人太多了,都是沒能成功。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八旗子弟都習慣了,每天都是吃飯後三五成群的下棋、玩鳥、鬥蛐蛐等等娛樂活動,一副紈絝子弟地痞流氓的習性,在這個時候清政府滅亡前夕,政府因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協定,本身就是負債累累,根本沒有錢付給八旗子弟養家餬口,所以八旗子弟的生活開始很難煎熬,沒有做過事情的八旗子弟,因為有規定不能工作,那沒錢怎麼生活。

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為何淪為以好吃懶做為榮,自力更生為恥?

“二百多年積下的歷史塵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譴,也忘了自勵。我們創造了一種獨具風格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這句話是文人老舍說的,老舍其實也是八旗子弟,還是正紅旗,所以對於當時八旗子弟的現狀是非常的瞭解。

只有八旗子弟有這個讓人驚訝的現象,他們真的是情願去乞討為生,也不願意學習怎麼謀生,關鍵讓人非常可笑的是,其中有部分的旗人覺得該思變,就學習了做生意,開始養活自己,但是這樣的人卻被那些乞討的八旗子弟所恥笑,覺得他們有違祖訓,根本是八旗子弟的恥辱。

清政府八旗制度開始的時候,就是根據當時的國情制定的,不應該在時局都變化了,還對旗人這麼好的待遇,這會讓這代人都整個垮掉,人生需要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奮鬥,人的惰性養成了,就很難再改變,這就是八旗子弟為何淪為以好吃懶做為榮,自力更生為恥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