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重慶,簡稱渝或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既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萬,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有中國火鍋之都、中國會展名城、世界溫泉之都之稱。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渝中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大都市區,屬重慶主城九區之一。地處在長江、嘉陵江交匯地帶,由於兩江環抱,形似半島,又名渝中半島。渝中區作為重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商貿流通中心,別稱“山城”、“江城”,巴渝文化、抗戰文化以及紅巖精神在此發源。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萬州區屬重慶市轄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處三峽庫區腹心,區位獨特,歷為渝東北、川東、鄂西、陝南、黔東、湘西的重要物資集散地,是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帶區域中心城市。萬州區幅員面積3457平方公里,轄52個鎮鄉街道,距離重慶主城區約228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6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1.11%,2017年戶籍人口176萬,城區人口85萬。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是擁有機場、鐵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碼頭、高鐵和海關口岸,國際保稅物流的交通樞紐城市。萬州軌道交通也即將興建。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涪陵區,重慶市轄下區。涪陵區地處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位於長江、烏江交匯處,有渝東門戶之稱;經濟上處於長江經濟帶、烏江干流開發區、武陵山扶貧開發區的結合部,帶動武陵山等地經濟發展。重慶市定位的中心城市,一小時經濟圈核心城市,渝東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區東部中心城市涪陵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王陵多在此而得名。春秋戰國時間曾為巴國國都。秦昭王三十年(前227年)置枳縣,為境內置縣之始。歷來為州、郡、專區、地區、地級市治所。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大渡口區是重慶主城區,重慶大都市區之一,地處重慶市西南部,是重慶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慶市中心城區十二個組團之一,於1965年建區。大渡口區東臨巴南區,南界江津區,西、北靠九龍坡區。截至2016年末,大渡口區管理5個街道、3個鎮,幅員面積102.82k㎡,常住人口34萬。大渡口區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及人文資源為主,主要有金鰲山、尖石山、大渡口森林公園、大渡口義渡公園、馬桑溪古鎮、堰興剪紙等。大渡口已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區、市級文明城區、市級衛生城區、市級環境保護模範區、市級山水園林城區。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江北區,隸屬於重慶市,是主城核心區之一。位於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北岸,東南西三面分別與巴南、南岸、渝中、沙坪壩四區隔江相望,北與渝北區接壤。至2015年底,江北區幅員面積為220.77平方千米,轄9個街道、3個鎮,戶籍人口60.18萬人。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沙坪壩區,隸屬重慶市,是重慶主城區,重慶大都市區。位於重慶市西南部,東濱嘉陵江與江北區、渝北區相鄰,東南與渝中區接壤,東北與北碚區相連,南與九龍坡區相靠,西抵縉雲山接璧山區,緊鄰重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北部新區。沙坪壩區自周朝巴國屬地起,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戰文化、紅巖文化於一爐,是紅巖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是重慶市科教文化區,重慶大學城位於沙坪壩區西部。截至2016年,沙坪壩區轄19個街道、7個鎮;總面積396.2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113.39萬人;2016年,沙坪壩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85.97億元。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九龍坡區是重慶主城區,重慶大都市區之一,地處重慶市西南部,是長江和嘉陵江環抱的重慶渝中半島的重要組成部分。九龍坡區與渝中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璧山區、江津區接壤,與南岸區、巴南區隔江相望。區境南北長36.12km,東西寬約30.4km,幅員面積431.86k㎡。九龍坡區轄8個街道和11個鎮。九龍坡區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及人文資源為主,主要有龍門陣風景區、海蘭雲天、重慶動物園、巴國城、白市驛森林公園等。2018年4月,獲“中國最美休閒度假勝地”。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南岸區,是重慶都市區(重慶主城區),重慶大都市區,地處重慶市西南部。南岸區是以城市為主的都市工業區、中央商務區、國際會展區、風景旅遊區。南岸區東部、南部接巴南區,西瀕九龍坡區、渝中區,北臨江北區、渝北區。管理8個街道、7個鎮,幅員面積263.09k㎡。至2016年,南岸區常住總人口87.39萬人。南岸區旅遊資源以自然風景和抗戰資源為主,主要有南山森林公園、南山植物園、洋人街、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等。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北碚區是重慶主城區,重慶大都市區之一,地處重慶市西北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事先規劃、逐步按計劃建設的經濟開發區。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北碚區背靠縉雲山,嘉陵江環城而過,以濃郁的文化氛圍、著名的風景名勝、雄厚的科技實力、秀麗的花園城區而名揚四方。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綦江區,重慶市轄下區,位於重慶市南部,地處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結合部。綦江區地勢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為主。綦江河縱貫南北,有蒲河、清溪河等支流匯入。綦江區東連南川區,南接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桐梓縣,西臨江津區,北靠巴南區,幅員面積2747.8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25個鎮,共365個行政村、90個社區。綦江區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為主,主要有古劍山、丁山湖、白雲觀、古樹化石群、石壕紅軍烈士墓等。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大足區隸屬重慶市,始建於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大豐大足”之意而得名。大足區位於重慶市西部,北臨潼南區,東北接銅梁區,東南鄰永川區,西南界榮昌區,西北連四川安嶽縣;是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大都市區,是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的組成部分。晚唐至兩宋近400年間,大足一直是昌州府治所在地,為川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人沈立《海棠記》:天下海棠無香,惟大足治中海棠獨香,故大足又稱“海棠香國”。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代表著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全國首批5A級景區;龍水湖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風光旖旎。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渝北區是重慶主城區,重慶大都市區之一。地處重慶市西北部,渝北區東鄰長壽區、南與江北區毗鄰,同巴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隔江相望,西連北碚區、合川區,北接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幅員面積1452.03k㎡。截至2017年,渝北區轄19個街道、11個鎮,渝北區境內主要有統景溫泉城、張關溶洞、玉峰山、華望山森林公園、碧津公園、巴渝民俗文化村、恐龍化石展覽館等景點。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巴南區,是重慶主城區,重慶大都市區之一。地處重慶市西南部,東與涪陵、南川接壤,南與綦江相連,西與江津、九龍坡、大渡口毗鄰,北與南岸、江北、渝北、長壽交界。巴南區前身是歷史名邑巴縣,商代時巴人就在此立國建都。1994年12月撤縣建區,成立巴南區。巴南區轄8個街道、14個鎮,幅員面積1834.23k㎡。2017年,巴南區常住人口為106.72萬人。巴南區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魚洞烏皮櫻桃、五布柚等地理標誌產品,以及南溫泉、東溫泉、聖燈山國家森林等景區景點。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黔江區,重慶市下轄區,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稱,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山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於一體。黔江區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 ,獲得過“全市退耕還林工作先進區”、“最具風情民俗文化旅遊目的地”、“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範縣”、“全國平安鐵路示範區”等榮譽稱號。黔江區是武陵山區的中心城市之一,為重慶市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長壽區,隸屬重慶市,地處重慶腹心,襟長江而臨主城。古屬巴國枳邑,原名樂溫縣。因縣民多高壽,於公元1363年改置長壽縣。位於重慶市主城東北隅,屬於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地跨長江南北,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區、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距重慶主城區50餘千米。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江津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西南部。江津區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是長江上游重要的航運樞紐和物資集散地,也是川東地區的糧食產地、魚米之鄉。江津區東鄰巴南區、綦江區,南界貴州省習水縣,西接永川區、四川省合江縣,北靠璧山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幅員面積320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9.53萬人(2015年),管轄5個街道、25個鎮。江津區為“中國長壽之鄉”、“中國生態硒城” ,先後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區“、”全國防震減災工作先進區“等榮譽稱號。2017年12月,江津區濱江新城被推選為“中國生態宜居新城”。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合川區,重慶市下轄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合川區是重慶六大衛星城市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辦事處、23個鎮,2016年常住人口137.56萬人。合川區是巴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境內有釣魚城、淶灘古鎮等著名歷史文化古蹟,周敦頤、張森楷、盧作孚、陶行知等歷代名人曾在此授教創業,是新中國第一位少年英雄劉文學的故鄉。合川區是重慶通往陝西、甘肅等地的交通要道和渝西北、川東北的交通樞紐,合川區三江匯流,煤炭、岩鹽、天然氣、鍶礦和石灰石儲量豐富,中西部最大的玻璃生產基地.被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並以“合川桃片”聞名全國。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永川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部,因“城區三河匯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公元776年置縣。東連江津區、璧山區,西接榮昌區、大足區,北界銅梁區,南臨四川瀘州市合江縣、四川瀘州市瀘縣,是成渝經濟區的節點城市、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重要板塊。永川區東距重慶55千米,西距四川成都276千米,是重慶規劃建設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將形成“四高”、“三鐵”、“一港區”、“一機場。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南川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南部,地處渝、黔兩省(直轄市)交匯點,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遊目的地、渝黔區域合作先行區、重慶特色工業基地、重慶大都市區的生態後花園。東南與貴州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正安縣、桐梓縣接壤,東北與武隆區為鄰,北接涪陵區,西連巴南區、綦江區。南川區歷史悠久,春秋時為巴國屬地,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8年),始由巴縣分出獨立設隆化縣(以城西永隆山得名)。南川之名始於元世祖時期。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以南川之名名其發源縣。境內金佛山(國家5A景區)被譽為“南方如初佛地,巴蜀第一名山”,素有“北有峨眉、南有金佛,東朝普陀、西拜金佛”之說。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璧山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部、重慶大都市區內。唐至德二年設立建制,因境內“山出白石,明潤如玉”而得名。璧山幅員面積915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9個鎮,常住人口為73萬人,璧山區是中國西部鞋都、中國優質葡萄之鄉。璧山城區與重慶中心城區僅一隧道之隔,區位優勢顯著,是承接重慶城市擴張、同城化發展的重要區域。先後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納稅服務示範區、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等榮譽稱號。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銅梁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 重慶西部、重慶大都市區、城市發展新區,銅梁區西南靠大足區,東北連合川區,南接永川區,西北鄰潼南區,東南毗鄰璧山區。至2014年底,銅梁幅員面積1343平方公里,轄23個鎮、5個街道,常住人口為66.38萬人。銅梁區為國家衛生城市,獲得過“國家級外派勞務基地”、“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首批園林縣城、國家級衛生縣城、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潼南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西北部,地處渝蓉地區直線經濟走廊;是成渝新型工業基地、渝西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西部綠色菜都、重慶大都市區。東鄰合川區、銅梁區,南接大足區,西連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北與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相鄰,與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相望。潼南區歷史悠久,公元373年(東晉寧康元年)建制設縣,1912年設東安縣,1914年,因地處潼川府之南更名為潼南。先後誕生了楊闇公、楊尚昆、楊白冰等時代偉人,孕育了道教至尊陳摶、明代重臣呂大器、川劇大師廖靜秋等歷史文化名人;太安魚、獅舞、車車燈納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榮昌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西部,重慶、四川兩省(直轄市)接壤處,是重慶西部門戶,幅射渝西川東區域的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東靠大足區、永川區,西接四川內江隆昌市,南鄰四川瀘州瀘縣,北與四川內江東興區、四川資陽安嶽縣接壤。榮昌區總面積1077平方千米;轄15個鎮、6個街道;2017年,戶籍人口84.9562萬,該區地區生產總值414.7947億元。並依託板橋工業園、廣富工業園、榮隆工業園,建設裝備製造、食品醫藥、輕工陶瓷、獸藥飼料、環保建材等五個三百億級工業集群。榮昌區古稱昌州,因宋代詩句“天下海棠本無香,獨昌州海棠香氣撲鼻”而雅稱“海棠香國”, [5] 自唐乾元二年始建昌元縣,併成為昌州府的州治所在地算起,距今1200餘年;明洪武七年,取古昌州和榮州首字更名為榮昌縣,寓“繁榮昌盛”之意。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開州區隸屬於重慶市,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回水末端,西鄰四川省開江縣,北依大巴山接城口縣和四川省宣漢縣,東毗雲陽縣和巫溪縣,南近長江鄰萬州區。2017年末,開州區幅員面積395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68.43萬。轄26個鎮、7個街道、7個鄉。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9.59億元,比2016年增長7.9%。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梁平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東北部,是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東鄰萬州區,西連四川省大竹縣,南靠忠縣、墊江縣,北接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開江縣,距重慶主城區180公里,是重慶主城連接三峽庫區的陸路要塞。2016年,梁平區幅員面積1892.13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26個鎮5個鄉;總人口925463人;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23308萬元,增長11.9%。地貌以山、丘、壩兼有而以山地為主,另有一塊麵積100.73平方千米的平壩,被稱為巴渝第一大壩;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冬暖春早、秋短夏長、初夏多雨、無霜期長。梁平區史稱梁山,西魏元欽二年(公元553年)置縣;1952年,取“高梁山下有一平壩”之意更名為梁平。粱平有梁山燈戲、梁平木版年畫、梁平癩子鑼鼓、梁平竹簾、梁平抬兒調等五項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市級保護名錄15項,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存有雙桂堂、百里竹海等自然人文景觀。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武隆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烏江下游,在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東鄰彭水縣、酉陽縣,南接貴州省道真縣,西靠南川區、涪陵區,北與豐都縣相連。境內有 “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芙蓉洞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生三橋。截至2016年,武隆區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轄13個鎮、9個鄉,4個民族鄉,戶籍人口414416人。有漢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13個民族。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城口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地處渝川陝三省(市)交界處。南與重慶巫溪縣、開州區、四川宣漢縣毗鄰,東北與陝西鎮坪縣、平利縣、嵐皋縣、紫陽縣接壤,西與四川萬源市相連。。共有13個民族,其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9.93%。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豐都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上距重慶主城九區172公里,下距湖北宜昌476公里。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單獨設縣起,豐都縣已有1900多年曆史。豐都縣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轄21個鎮7個鄉2個街道,面積2901平方公里。豐都縣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主,主要有豐都名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雙桂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鬼國神宮(中國最大的動態人文景觀)、鬼王石刻(中國最大摩岩石刻造像)等著名景觀。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墊江縣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東北部,地處長江上游地區,距重慶主城區120公里,是重慶1小時經濟圈和渝東北翼重要接點,渝川東部陸上交通樞紐,為渝東北地區重要商貿流通、物資集散地。素有“牡丹故里”、“千年古縣”的美稱,2017年12月獲評“中國石磨豆花美食之鄉”。墊江縣東鄰豐都縣、忠縣,南連涪陵區、長壽區,西靠四川大竹縣、鄰水縣,北與梁平區接壤,幅員面積1518平方公里。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忠縣位於重慶市中部、主城東北方向(距離主城210公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幅員面積2187平方公里,2012年戶籍人口101萬人(2010年常住人口75萬人)。有332個村和31個居委會。以漢族為主,有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現轄忠州街道、白公街道2個社區街道及拔山、石寶、白石等21個鎮,善廣、石子等6個鄉。忠縣人民政府駐地忠州街道中博大道2號。地形以丘陵為主,長江自西南向東北穿流而過,滬渝高速橫貫東西。盛產柑橘,被稱為“橘城”。忠州豆腐乳遠近聞名。境內名勝石寶寨被譽為“天下第一盆景”。忠縣縣城依山傍水,獨具島城風貌,是三峽庫區唯一留存的“半淹縣城”。唐貞觀八年唐太宗賜名忠州,民國二年設忠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縣城市。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雲陽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310公里,是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沿江經濟走廊承東啟西、南引北聯的重要樞紐。雲陽縣東與奉節縣相連,西與萬州區相接,南與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相鄰,北與開州區、巫溪縣為界。縣境南北長99.5公里,東西寬70.2公里,總面積3649平方公里。雲陽縣轄4個街道、31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常住人口89.87萬人,戶籍人口135.96萬人。雲陽縣列入《全國文物分佈圖》的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14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名列長江三峽庫區各縣之首。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奉節縣隸屬重慶市,是重慶市的東大門,位於長江三峽庫區腹心。歷史上奉節被稱為“控帶二川,限隔五溪,據荊楚之上游,為巴蜀之喉吭”、“西南四道之咽喉,吳楚萬里之襟帶”。奉節縣東鄰巫山縣,南界湖北省恩施市,西連雲陽縣,北接巫溪縣。轄32個街道鄉鎮,幅員面積4087平方公里。奉節縣名優特產有奉節臍橙、奉節夔柚、奉節汀來泡菜。奉節臍橙不僅品質好,產量也高,獲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的重要產業,整片臍橙種植基地還為當地生態做貢獻,奉節夔柚是重慶市十大名柚;奉節汀來泡菜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巫山縣位於重慶市東部,處三峽庫區腹心,素有“渝東北門戶”之稱。地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湖北巴東,南連湖北建始,西抵奉節,北依巫溪。巫山縣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24個鄉鎮,307個村、33個居委會。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礦產豐富是巫山突出的三大特色。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巫溪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處大巴山東段南麓,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巫溪縣地處渝陝鄂三省交界,東連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接奉節縣、巫山縣,西臨開州區、雲陽縣,北與城口縣和陝西省鎮坪縣接壤。巫溪縣為全國綠化模範縣,獲得過“綠色中藥出口基地”、“全國魔芋種植重點基地縣”、“中國綠色生態馬鈴薯之鄉”、“2011中國改革年度縣”等榮譽稱號。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簡稱石柱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是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於一體的特殊縣份。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秀山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脈中段,四川盆地東南緣外側,為川渝東南重要門戶。秀山縣東臨湖南省龍山縣、保靖縣、花垣縣,西南連貴州省松桃縣,北接酉陽縣。秀山縣幅員面積2462平方公里,轄27個鄉鎮、街道。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另有瑤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共1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的52%。秀山縣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獲得過“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等榮譽稱號。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為酉陽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出渝達鄂、湘、黔的重要門戶,素有“渝東南門戶、湘黔咽喉”之稱。酉陽縣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山縣、貴州省松桃、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江(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縣、湖北省咸豐、來鳳縣相連。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簡稱彭水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處武陵山區,居烏江下游。彭水自治縣北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東北接湖北省利川市,東連黔江區,東南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鄰貴州省沿河縣、務川縣,西南連貴州省道真縣,西連武隆區,西北與豐都縣接壤。面積3903平方公里,轄3街道18鎮18鄉。有漢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侗族等12個民族,是重慶市唯一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劃分為38個地區的重慶

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融貫東西,匯通南北的綜合交通樞紐。其江北機場居中國內陸“十大”空港之一,果園港為渝新歐大通道的起點。重慶地處盆地東部,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佔76%;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流程679公里。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