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IC采购巨头,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浴火重生”的IC采购巨头,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科通芯城,一家迅速成长、高速发展的IC及电子元器件采购公司。自2012年推出线上业务之后,交易额从当年的6.75亿提升到2016年的216.5亿,年均复合增速为138%,堪称绝对的行业龙头。不料2017年中突然遭遇沽空危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科通芯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重新站了起来,积极调整战略,在第四季度迅速反弹,实现盈利。

那么,在巨大的危机面前,科通芯城如何能够重新出发,而“浴火重生”的科通芯城,又能否让我们眼前一亮,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搅局的“黑天鹅”

众所周知,稳定的资金流相当于企业发展的血脉,有资金可以保证企业生存,而好的有流动性的资金则会刺激企业的成长。但是2017年科通芯城却意外遭遇“黑天鹅”事件,烽火研究发出了一份长达二十几页的针对科通芯城的沽空报告

“浴火重生”的IC采购巨头,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烽火研究对科通芯城文章点击量的统计结果

这份沽空报告一出,有些不明白就里的投资人纷纷看衰科通芯城。但是稍稍思考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份沽空报告的结论完全是站不住脚的

第一,一份长达二十多页的沽空报告从开始关注到科通芯城的业务到做出来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是不可能细致地查清一个电子销售行业巨头的,所以不充分的时间只可能使用各种材料进行牵强的拼凑来达到目的。

第三,香港的各家银行按照风险控制机制敦促科通芯城偿还银行债务,而科通芯城也能够在一个月时间内偿还了所有银行未到期的贷款,而这个数额高达数亿美元。这充分证明了科通芯城的资金储备和实力。

用科通芯城董事长康敬伟的话来说,去年由于恶意沽空报告,香港银行短暂收紧对公司的授信,导致自营业务受到较大冲击,主要发生在6月和第三季度,令第三季度亏损约人民币8,000万元。但公司业绩已经在第四季度见底反弹,当季为公司带来人民币1.3亿元盈利。

所以撇除第三季度,公司去年在其余三个季度业务都录得增长及盈利。

“浴火重生”的IC采购巨头,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这就是说,科通芯城在面对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并且已经从危机中走了出来。

浴火重生,启动“双引擎”战略

从“黑天鹅”事件的前后可以观察到一个事实,科通芯城并没有被“黑天鹅”击倒,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且从年报上可以看到,科通芯城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业务均获得了增长即盈利。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科通芯城势头向好,令人欣喜。

此外,居安思危,为了应对潜在的市场危机,科通芯城以沽空事件为契机,重新调整了发展战略,将资金变现的渠道扩大,进一步壮大市场实力。这就是科通芯城新的“双引擎”战略。

“浴火重生”的IC采购巨头,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所谓“双引擎”当然是针对“单引擎”而言的。可以说,

传统上的科通芯城依赖B2C电商平台和相关供应链金融这一个引擎在驱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业绩成就。但是沽空事件告诉科通芯城,仅仅依靠交易和扩大市场这种发展模式是很难应对巨大的风险的,所以必须将目标投向生产端,提高自身的内生动力,多一个引擎来发展。

而这第二个引擎就是硬蛋平台。硬蛋的独特模式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动力。从经济四大环节可以看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科通芯城传统的模式在于商品的交换,而硬蛋能够以独家的技术将能量从生产环节释放出来,给科通芯城提供新的增长点。也就是说,硬蛋带来的不仅仅是供给侧的革新,更是从核心技术上进行的果断突破。因为硬蛋实验室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硬蛋实验室开发了自家独有的东西,当然并不是商业完成品,是技术或者硬件中间件,这样既保证了生产又避免了卷入更大的市场冲突。然后再将自家的产品供应给需要的客户。从变现模式的角度看,通过供应链服务,硬蛋充当了导流的角色,实现IC元器件销售,以及供应链打包等企业服务。

IOT:“双引擎”的重要一端

熟悉智能硬件市场的人都知道,小米作为中国大型的智能硬件厂家,于2015年初就首次披露了IOT战略,即以手机为核心的一系列智能设备网,2017年底小米又正式上线IOT开发者计划,象征着小米将AI技术和IOT结合的决心。

“浴火重生”的IC采购巨头,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而科通芯城早在2013年就已经推出了智能硬件创新平台“硬蛋”。

与小米的IOT战略不同,科通芯城的目标在于建立智能硬件核心组件IC芯片及相关中间件的通道,在供应链上赢得重大胜利。

那么,小米的战略和科通芯城的战略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实际上仔细观察两家的战略可以发现,小米的着力点在成品的智能硬件,而科通芯城的着眼点在中间件。也就是说,一旦市场运作起来,小米所带动的智能硬件市场会提高对IC中间件的需求,这就相当于科通芯城的市场扩大了,二者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共同带动市场发展。

2013年9月,科通芯城推出硬蛋平台,致力于为智能硬件创新创业者提供供应链服务,并且围绕供应链展开进一步的销售、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通过这一策略,硬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平台。

“浴火重生”的IC采购巨头,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那么,硬蛋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最佳的选择就是进行芯片技术的开发。芯片技术的开发难度极大,硬蛋能够在技术上站得住脚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前微软研究院副院长李世鹏博士在硬蛋实验室带领团队不断在技术上进行新的创新,这使得硬蛋有了内生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硬蛋服务了超过两万家的创业企业,孵化了很多创新项目,以col-founder的角色进入,以资源(技术、供应商、营销服务等)入股。这些项目今年开始变现。这将与技术创新共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硬蛋的发展。

同时,硬蛋作为孵化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易造是“硬蛋”产业化孵化出来的典型,培养了三年。现在,易造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3亿的销售额,并且完全具备了独立出来发展的条件。

从硬蛋的战略来看,硬蛋平台产业化三步走:第一,利用硬蛋引流,为科通芯城带来IC元器件需求;第二,促进硬蛋自有产品销售,本集团通过将硬蛋实验室从研究机构升级为AI硬件设计公司,以Kepler系统为基础,设计及销售一系列AI核心硬件产品,可以应用在AI+工业自动化上;最后,透过孵化硬蛋平台上的项目,以股权投资变现。

我们推断,硬蛋在未来将会产生更巨大的成果。

从科通芯城推出硬蛋可以看到,科通芯城正是瞄准了IOT的巨大潜力和前景,提前了谋划未来。

“浴火重生”的IC采购巨头,能否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可以看到,硬蛋凭借自身的技术开发和B2B2C的把控,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市场中,硬蛋将发挥更大的力量。

今后,随着科通芯城“硬蛋平台产业化+ IC元器件交易平台双引擎”发展模式奏效, 2018年将进一步重组业务结构,一方面推动IC元器件自营业务恢复,另一方面积极扩大硬蛋平台产业化收益。

同时,根据科通芯城的战略预判,2018年硬蛋产业化服务收益将成为成长的核心动力,而科通芯城IC元器件销售也将恢复增长,预期2018年Non-Gap Earning将实现20%以上的增长。

回过头再来看2017年发生在科通芯城身上的一连串事件,沽空事件确实是一个大的转折,事件直接造成了科通芯城6月份和第三季度的大量亏损。但是让人重振信心的是,科通芯城能够迅速调整战略,在第四季度实现业务反弹,竟能够达到1.3亿元的盈利。可以想见,刚刚度过危机尚能如此,在战略调整完毕的2018年,科通芯城又会怎样让投资者眼前一亮呢!

或许,下一个独角兽就是科通芯城,让我们拭目以待!


华美富国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总局审核批准成立的投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创业投资、上市公司定增及二级市场投资;城市发展产业基金PPP项目。公司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人为本。拥有优秀的合作团队和勤恳、专业的员工队伍;公司坚持“远望”与“守拙”的投资理念,以独立研究为基础,保持开放的视野,强调全球经济对资产配置的战略指导意义,注重投资研究的前瞻性、整体性,把握市场投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