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和延遲退休都應執行

2016年末,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鄭秉文執筆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6》中提到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即“空賬”)達到47144億元,而當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額只有35345億元,這表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資產和負債之間缺口會越來越大,如不採取措施,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基金累計結餘將會被耗盡。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2017年4月23日舉行的2017清華養老產業高峰論壇,表示當前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處於差等空間,如不盡快對制度進行調整,一旦把累計結餘用盡,養老保險基金將面臨崩盤的風險。

清華大學最新發布的《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指數報告》顯示,養老保險基金已出現當期的資金缺口,並動用累計結餘來“保發放”,這意味著養老保險已經進入三級風險區(最高風險評級是四級)。從養老財富的積累來看,2015年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佔GDP的比例為4.13%,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7.9%的平均水平,各類養老保險餘額佔GDP的比例為12.06%,遠遠低於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82.80%。

解決養老金缺口有幾個措施,除了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和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外,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和延遲退休是最直接的解決辦法。

確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和延遲退休都應執行

養老金雙軌制

最近幾年歷次兩會,養老金雙軌制問題已經成為調查第一熱點,社會保障為調查關注的第一大聚焦點,養老金雙軌制又是社會保障問題中的首要問題。98%網友認為,改革雙軌制條件已經成熟。這就說明養老金雙軌制的統一成為兩會關注問題的重中之重,成為全民關注的第一件大事。

因為養老金問題關乎中國每一位公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階層、每一個行業的所有勞動者的切身利益,這是每位公民在為國家工作到退休規定年齡時都要遇到的現實問題,它的制度和標準不但關乎到一個人的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和家庭個人幸福指數,更關係到社會的公平、價值、公信等重大問題。

企事業退休員工之間的養老金替代率差距,源生於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企業部門所用的兩套截然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

雙軌制導致的養老金數額差距原因在於:

第一,從1995年起,企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調整按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的40%—60%調整,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則按同級在職職工工資增長率的90%調整。

第二,公務員退休金增加還受益於1993年和2006年兩次工資改革,特別是2006年“工資套改”主要體現在工齡和職務:工齡越長,職務越大,則漲幅越大,退休工資也按照這個漲幅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樣就人為地拉大雙軌制的差距。

一位有著40年工齡的企業退休老職工說:“我服從上級安排,從機關調入企業工作,現在每月退休金是2000多元,但原先我在的機關單位同級別的同事退後每月卻能拿到6000多元,是我的三倍”。

養老金替代率,即養老金佔退休前工資的比例。2002年為72.9%,2005年為57.7%,2011年為50.3%,2016年下降至45%,也就是退休後的工資水平不到退休前的一半,低於世界銀行組織和國際勞工建議的最低水平。相比而言,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的養老金替代率一直維持在80%至90%的高水平,其中,公務員的替代率水平更高。

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的養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那麼企業退休員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養老金的差距有多大呢?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不同制度養老金的差距越來越大,機關事業單位能比企業退休員工高2到3倍,農民養老金就更少了,有些地方60歲以上老人一個月只有60元的養老金,企業退休員工是農民的30倍以上,機關事業單位與農民的比例更高。

《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顯示,2011年居民領取的養老金最低為200元,最高為10000元,後者是前者的50倍。2011年月平均養老金水平為2615年,低於2615元的領取人數佔到總人數的77.3%。

社科院2013年發佈的《社會保障綠皮書》和《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顯示,75.4%的被調查者養老金不高於2000元,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高於4000元。

養老金雙軌制實踐證明是改革中出現的政策缺失,同樣是共和國的公民,有些還是同一個學校、同等學力、同樣的工作、同樣的職稱和職務、相同的年齡和工齡,就是因為所處的行業和單位性質不一樣,退休後的待遇就相差好幾倍。

崔永元談養老金雙軌制問題說得好,錯了就要改,不改就是不講理。各階層人士反對雙軌制,公認不合理,高層也表態進行頂層設計,都說明已經達成高度共識。但是年年兩會提,高層年年表態,這個錯誤的政策執行了20幾年,到現在還在繼續執行,而且越走越遠,所有的試點、表態、無限期的拖延,老百姓已經失去了信心。養老金雙軌制受到全社會公眾的詬病,影響極壞,危害極大,後果嚴重,卻竟然能拖20年拿不出改革辦法,這四點足以說明對於養老金的改革決策層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與必要性,所以才會缺乏決心與信心。

確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和延遲退休都應執行

專家力推延遲退休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作為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負責人,就“推遲退休年齡”所引發的諸多熱點話題一一作出回應。鄭功成表示,延長退休年齡是人類預期壽命延長和人力資本投資年限不斷延長的必然要求,是維護代際公平的必然選擇,但確實需要理性而審慎地推進。“不盡快研究延長退休年齡問題,是對子孫及未來不負責任的表現;而只考慮所謂養老金負擔來延長退休年齡而不考慮現實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等問題,則是對當代人不負責任的表現。”鄭功成強調。

有命交保 無命拿保?

在洶洶的反對聲中,一位湖北襄樊的網友說:“這無異於‘搶劫’,按平均壽命72歲算,65歲退休,只能拿7年的退休金,卻要交幾十年的養老金,這樣的賬誰都會算。”還有人則情緒激動地說這是“有命交社保,沒命拿社保。”

針對這類聲音,鄭功成解釋說,目前,我國的退休年齡仍然沿襲上個世紀50年代的規定,即男職工年滿60歲,女職工年滿50歲。“現行退休年齡的規定,伴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和人均預期壽命的持續延長,直接導致了個人工作時間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日益嚴重地損害著代際之間的公平,同時也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構成了挑戰。”

數據顯示,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50歲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72.0歲。據統計,2007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1.5340億人,佔總人口的11.6%;65歲及以上的人口達1.0636億人,佔總人口的8.1%;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約為總人口年均增長率(0.66%)的5倍。鄭功成說,從世界範圍來看,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通常在65歲以上,並且有逐漸延長退休年齡的趨勢。從性別的角度看,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制度更顯不合理,女性的預期壽命更長,但退休年齡卻要早於男性10歲或者5歲,這不僅造成了性別不平等,也影響了女性的養老金水平。

“人力資本投資週期的延長,可以維持勞動者在更長時間週期內的工作,這是延長退休年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鄭功成說,隨著人們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人們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起始年齡逐步增加。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2年提升到2005年的7.83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平均起始年齡從16歲逐步上升到18歲,這兩組指標還在持續攀升之中。

確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和延遲退休都應執行

反對“推遲退休年齡”的聲音中,一種比較強烈的擔憂是會對年輕人就業造成較大影響。鄭功成說,從短期看,延長退休年齡會對我國就業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取決於延長退休年齡的方式;而從長期來看,退休年齡的高低和宏觀就業量不存在直接關係,延遲退休年齡與就業沒有必然的聯繫。

“從宏觀來看,一國的就業容量並不取決於退休人員所佔崗位的數量,而是取決於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鄭功成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新創造的就業崗位必然會持續增加,現階段局部地區出現“用工荒”及勞動成本開始上升等現象,均表明人口紅利期是不可持續的,勞動力可以“無限供給”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當前人們過分關注延長退休年齡對就業的影響,其實是沒有考慮到多數老年人還在勞動的現象,忽略了50%以上的退休老年人事實上是‘退而不休’的客觀事實,同時也忽略了國家不可能一步到位大跨度地將退休年齡提高。”他為自己觀點辯解到。

“討論延長退休年齡問題時特別需要理性。如果壽命延長是持續的,延長退休年齡就是必然的,在這種必然的趨勢面前,需要討論的其實不是延長不延長的問題,而是如何理性地延長的問題。如果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方式得當,其對就業等方面還具有積極意義。”鄭功成列舉說,這包括可以節約人力資源、增加國民收入,從而提供新的就業機會;能夠對人口紅利期的逐漸消失起到彌補作用等。

確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和延遲退休都應執行

另一位某專家更進一步為延遲退休舉出2個理直氣壯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出於法律層面的考慮。早在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2條中就有這樣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僅從字面上理解,只要取得了公民權,任何中國人都有勞動的權利。既然全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勞動的權利,自然就不應當將6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和55歲以上的女性公民排除在外。可見,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於法有據。

第二個理由是出於社會成本層面的考慮。應當指出的是,執行一刀切式的強制退休制度可操作性或許比較強,但需要全社會為之付出巨大代價。許多年齡上“線”的公民,身體狀態依然很好,工作經驗也非常豐富,棄之不用不僅是對本人才能的浪費,而且也是全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們整天講,搞建設過程中缺少人才,但面對著這些因過早退休而難以充分施展才能的“老傢伙”,只能夠說是對人才浪費的熟視無睹。事實上,對這些被迫回家的“老傢伙”來說,除了多年積累的豐富工作經驗外,國家用於培養他們的花費也很多,理應多發揮他們身上的“餘熱”才是。

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和延遲退休哪個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