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住「湧泉穴」,能夠打通經絡(附配穴大全)

昨天給大家說了位置和地位都最高的長壽大穴-百會穴,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神奇的穴位是,位置最低的湧泉穴,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泉水奔湧而出的意思。它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號稱“長壽穴”,《黃帝內經/靈樞·本樞篇》中說: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湧泉穴屬於心腎二經的相接點,經常按摩艾灸刮痧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合安眠的效果,而且不生百病。中醫認為湧泉穴是我們人體生命的泉眼。在中醫經絡學中,湧泉穴也是生命之門,長壽大穴的地位。

今天的分享開始了

取穴位置

湧泉穴在人的足底前三分之一中間處,在足底人字溝裡。

封住“湧泉穴”,能夠打通經絡(附配穴大全)

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功效

封住“湧泉穴”,能夠打通經絡(附配穴大全)

湧泉穴的伍配功效

  1. 湧泉穴配然谷穴:治喉痺;
  2. 湧泉穴配陰陵泉穴: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
  3. 湧泉穴配水溝穴、照海穴:治癲癇;
  4. 湧泉穴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項痛。
  5. 湧泉穴配百會穴,調高血壓
  6. 湧泉穴配水溝、內關,治昏厥;
  7. 湧泉穴配前頂、印堂、神門,治小兒驚風;
  8. 湧泉穴配太虛、照海、魚際,治咽喉腫痛。

舉個“引火下行”的例子

曾有一位灸友咽喉上火、反覆咽喉疼痛,就醫後確診為慢性咽炎,服用多種抗菌藥和清熱解毒藥均無效,表現為咽部微紅不腫,平時手腳冰涼。我們建議懸灸湧泉及照海,調理7天,症狀消失大半,堅持一個月後痊癒,未見覆發。

湧泉穴是腎經的起點,腎經向上聯繫著腎、膀胱、以及喉嚨和舌,所以他是人體火氣的源頭,具有很好的納火、引火下行的 作用,且中醫說“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湧泉雖然在腳上,卻能調理膀胱、咽炎等問題。

湧泉穴的操作方法

封住“湧泉穴”,能夠打通經絡(附配穴大全)

1、艾灸

2、按摩

3、刮灸

因為我做中醫經絡外調這麼多年;最大的心得收穫就是穴位經絡的艾灸刮痧按摩拔罐的非內服藥的方法居多;但是驚喜的是有一些穴位是可以吃藥的,打擊一定以為是神闕穴;當然也沒錯;神闕穴是可以吃藥的大穴;但是湧泉穴也是可以吃藥的哦,希望學習的,往下繼續。

延伸閱讀

湧泉穴敷吳茱萸粉分享一個網友的經歷口訴:這個方法是我一個很好的中醫朋友告訴我的,我本人的口腔潰瘍很嚴重,一年四季從沒有斷過,好了又壞壞了又好,疼痛的時候說話都說不清楚,作為醫生也試過很多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不說這些痛苦了,方法直接告訴你。吳茱萸掏碎,拌醋敷湧泉穴。吳茱萸藥店都有賣,也很便宜,買的時候可以讓他們直接打碎,睡覺之前取吳茱萸粉一小勺(用吃酸奶的小勺,尖尖一勺,大概三克),用陳醋調成糊狀,用紗布包裹上,怕弄到被單上可以用熟料袋在裹上一層,睡覺去就可以了。第二天早上取下來,明天還能用,我拌一會這個藥用三回,幹了就加點醋就可以了。一般三天左右就有效果,這方法很好,從那以後很久都沒再得過口腔潰瘍。這個方法還能治療很多“上火”症狀,道理就是引火下行,之後我還推薦過用這方法治療臉上的痘痘,效果也很不錯。蒜敷腳心,讓咳嗽“剎車”咳嗽是常見症狀,或因感受風,或因感受風熱,或因吸菸,原因有很多種。調理咳嗽,應針對咳嗽的原因施治,這裡介紹一個小偏方:蒜泥外敷湧泉穴。做法:將大蒜搗成泥,捏成餅狀,敷在患者腳底的湧泉穴上,用膠布固定好。需要指出,蒜泥敷貼足底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皮膚灼熱,一般夜晚做敷貼,早晨起來就可以取下。小孩皮膚嬌嫩,糖尿病患者皮膚敏感性下降,使用時須特別留意。注意,大蒜具有刺激性和腐蝕性,如果發現有過敏現象,要馬上停止使用。 
封住“湧泉穴”,能夠打通經絡(附配穴大全)

再分享一些外敷湧泉穴方法:慢性咽炎取吳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細末,加少許麵粉與醋調和,做成麵餅,將藥餅蒸微熱敷雙側湧泉穴,敷後安睡3小時。若半夜腳心發熱,則火氣下行。每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急性扁桃腺炎取黃連30克、吳茱萸20克,共研細末,混勻貯瓶備用,貼敷時取上藥適量,加火醋調成糊膏狀,晚上睡前敷於雙側湧泉穴,然後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貼敷一次,3次為一療程。牙齦炎:生附子30克,研為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加水調成糊膏狀,敷於雙側湧泉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本方對腎陰虧損型牙齦炎療效較好。小兒腹瀉取苦參、蒼朮各30克,共研為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敷於雙側湧泉穴,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本方用於溼熱型小兒腹瀉療效較好。高血壓病取吳茱萸100克,龍膽草60克,土硫磺20克,硃砂15克,明礬30克,將上藥共研細末,每次用上藥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於雙側湧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兩日一換,1月為一療程。風熱感冒取白芥子9克、雞蛋清1個,將白芥子研成細粉,然後用蛋清調勻,分成兩份,敷於雙側湧泉穴,1小時後取下。本方有較好的退熱效果,適用於高熱者。病毒性結膜炎取黃連30克,研成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敷於雙側湧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一次。口瘡取吳茱萸30克,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每次取上藥適量,用醋調成膏狀,敷於雙側湧泉穴,再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經行吐衄取黃柏、丹皮、山梔、廣鬱金各15克,大蒜適量,共搗爛做成餅狀,敷貼於雙側湧泉穴,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一次。小兒流口水制南星30克,生蒲黃12克,老醋適量。用法:前2味藥研細末,以老醋調成糊餅,包敷足心湧泉穴,男左女右,12小時易之。 小兒流口水,中醫稱為小兒滯頤,多因脾胃溼熱,廉泉不約或脾胃虛寒,不能收攝津液所致。本方可平調脾胃寒熱,包敷湧泉穴,乃上病下取之意。治療陽痿取巴戟天、補骨脂、仙茅各10克。製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加入適量食醋調成稀糊狀,分成2份。用法:將調好的藥膏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連續用藥5~7天。 功效:溫陽補腎,適用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治療遺精取龍骨、牡蠣、芡實、沙苑蒺藜各30克,五味子、龜板各20克,菟絲子15克。製法:將上藥共研細末,調勻,裝瓶備用。用法:每次取藥末適量,加入食醋調成稀糊狀,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功效:補腎固精,適用於遺精、早洩、腰痠耳鳴、倦怠乏力等。治療強中取水蛭9條,麝香0.3克,蘇合香`克,蜂蜜適量。製法:先將水蛭烘乾,研為細末,再加入麝香、蘇合香共研細末,調勻,加入適量蜂蜜調成稀糊狀。用法:當陰莖勃起時,取調配好的藥膏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一般用藥3~5次後,即可使病情得到緩解。功效:活血通絡,適用於陽強不倒。治療前列腺肥大取水仙頭1個,大麻子30粒。製法:將大麻子去殼,與水仙頭一起搗爛成泥糊樣。用法:每天換藥一次,連續用藥7~10天。功效:通絡利溼,適用於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治療副睪腫大取吳茱萸、蜂蜜、黃酒各適量。製法:將吳茱萸放入鍋內以文火翻炒,炒至藥物呈灰白色或白色時將鍋移開,冷後研末。每次取吳茱萸末30克,加入適量的黃酒、蜂蜜調成稀糊狀。用法:將調配好的藥膏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和腹部的中極穴(臍下4寸)上,藥膏厚度約5毫米,外以軟塑料膜覆蓋,膠布固定。這樣可以保持溼潤,增強藥效。隔天換藥一次,5次為一個療程,停藥3~5天,再進行下一個療程。一般用藥3~5周疼痛消失。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溫馨提示需要注意的是,陰虛火旺導致的病症不宜用這種方法。按摩、艾灸後會出現口乾、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現象,屬正常反應。若口乾舌燥現象明顯,則要減少艾灸的次數或縮短施灸時間,改為泡腳,艾絨泡腳是最優選擇,我基本每天都泡,所以很少上火;口腔潰瘍;長痘痘什麼都沒有過,還可以治療腳氣,像很多年紀大的人,免疫力低,容易腳底脫皮,也建議艾絨艾葉泡腳,甚至灰指甲都有幫助呢。如果艾灸導致的一些上火也可飲用少許淡鹽水或喝小米粥;艾草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