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勇:密教的兴起

叶少勇:密教的兴起

印度在戒日王去世后复归割据。8世纪初建立的波罗王朝(Pāla)以巴特那为中心,雄踞比哈尔、孟加拉一带,势力一度到达中部的曲女城,其统治者崇信佛教,在那烂陀寺附近修建了欧丹多富梨寺(Odantapuri),在恒河沿岸又建立了超岩寺(Vikramaśila),规模甚至超过那烂陀寺。

这三大寺成为晚期大乘佛教尤其是密教的中心。根据西行求法僧的记述,这一时期佛教虽仍遍布全印,但情势已大不如前。西北方向的输出路线被伊斯兰文化阻断,伊斯兰大军日渐压境。同时,婆罗门教进入了印度教时期而日益强大,出现了商羯罗等一批大师,东部兴起性力派,南方风行虔诚运动,湿婆派及其支派则几乎流行于印度全境,对佛教产生很大冲击。佛教在衰落与边缘化的同时迅速密教化

密教即秘密之教,有时也称怛特罗(tantra)佛教。怛特罗一词原有织机、丝线之义,后来用作“著作之相续”,密教文献即称为“续部”(tantra)。

怛特罗文化是雅利安文化之外一种古老的印度本土信仰,特重神秘体验,其早期表现形式为湿婆信仰,在吠陀时期已有体现。公元2世纪以后怛特罗文献和教派开始出现,在婆罗门教中逐渐形成了湿婆派,佛教也开始了密教经典的编写。怛特罗在本质上并没有鲜明的哲学属性,因此既可与婆罗门教结合,又可与佛教结合。至7世纪时,湿婆派的理论与实践已经系统化,其影响开始彰显,并被采入佛教。于是佛教进入密教阶段。

佛陀曾经明确表示反对或不鼓励咒术、神通等神秘主义元素进入佛教,却也允许用作禳灾、祛病、防护的目的。阿含类早期佛典就已含有真言或陀罗尼,据说部派时期的大众部和法藏部还曾结集有《持明咒藏》。到了大乘时期,真言和陀罗尼在经典中比比皆是,但还是辅助元素,未以独立形式出现,被称作“杂密”。

由于部派时期有《持明咒藏》的记载,不能说密教与小乘佛教没有关联,但密教哲学思想的主体框架是建立在大乘之上,或取材于中观的空性,或植根于唯识的心学,或杂糅以如来藏的本体而与吠檀多相通,只不过其仪轨行法与传统大乘迥然有异,是密教的不共之处。

依照藏传的分类法,密教的经典可分为事续(kriyā)、行续 (caryā)、瑜伽续 (yoga)和无上瑜伽续(anuttarayoga)四大部。这一分类也大体反应了密教的发展顺序。

事续出现较早,尚属杂密,包括《药师经》、《金光明经》、《摩登伽经》等一些带有密咒成分的大乘经,以及《佛顶尊胜》、《孔雀明王》、《不空罥索》等咒经。此部以解说事相为主,有外法仪轨,而无观行内法。

行续主要解说内在行持仪法,其代表经典是《大日经》(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其内容不再是释迦牟尼对弟子的说教,而是由大日如来(Mahāvairocana,又译毗卢遮那佛)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主等宣说,开显胎藏生曼荼罗,主张“菩提心为因, 大悲为根本, 方便为究竟。”《大日经》以身语意三密的修持方法为究竟法门,树立了即身成佛的教义,确立了大日如来的中心地位,标志着纯密的出现。

叶少勇:密教的兴起

胎藏生曼荼罗

瑜伽续主要解说瑜伽观法的修持,其代表经典是《金刚顶经》初会,又称《真实摄经》,其成立年代比《大日经》稍晚,但也不迟于7世纪末,主要解说金刚界曼荼罗阿閦佛(Akṣobhya)的地位凸显,宣扬大乐(mahāsukha)思想,开始转向左道而出现了性力内容。《金刚顶经》在北印度迅速流传开来,其后的密教又称金刚乘。其他瑜伽续还有《理趣般若》、《秘密名义仪轨》等经典。

叶少勇:密教的兴起

金刚界曼荼罗

无上瑜伽续成立较晚,8世纪才开始出现,崇尚性力(śakti),特尊阿閦佛,修法包括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其中后者为此续所独有,自称最胜而无出其上者,故名无上瑜伽。此续主要包含大瑜伽续(mahāyoga)和瑜伽母续(yoginī)两类,西藏称为父续母续,有学者依据印度文献主张将此二与前三并称五续。

父续也称方便续,重点解说修持方法,代表经典为《密集》(汉译称《秘密三业》),是最早的无上瑜伽续,此外还包括《大威德》等续。在父续的弘传过程中形成两大流派。智足派(Jñānapāda)由觉吉祥智(Buddhaśrījñāna,8世纪后半,尊称智足)开创,以超岩寺为中心,宝藏寂(Ratnākaraśānti)、莲花生、阿底峡等皆涉此系。

圣者派(Ārya)以龙树、提婆、龙智(Nāgabodhi)、月称等为代表,上述几位除龙智外,皆与中观论师同名异人。据传唐代来华的金刚智即是龙智弟子。

母续又称智慧续,偏重修密所得之殊胜智慧,包括《喜金刚》、《胜乐》、《佛颅》、《大幻》、《大时》等续,阿底峡也是母续的弘传者。

密教后期10世纪时出现一支称为易行乘的独特教派,没有特定的经典,代表文献为《道把歌》(Dohā)。该派反对深奥的理论与繁琐的仪轨,主张自然天成、简便易行的解脱之道。有学者认为该派受到了中国道教的影响。

出现于11世纪的《时轮》也属于无上瑜伽续,自认超越父母续之上而称“无二续”,其中有体现佛教联手印度教对抗伊斯兰的愿望。这是印度密教的最后一个阶段,也称时轮乘

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于唐代开元年间从印度来到中国,并称开元三大士,弘扬行续之胎藏与瑜伽续之金刚界密法,其教法被称作唐密,后传入日本。

无上瑜伽部由于涉及男女双修的内容,未在汉地传开,却大行于西藏,形成密集大威德喜金刚胜乐时轮五大流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