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網曾落後西方幾十年,特高壓超車歐美日本有運氣更是實力

100多年前,世界上就已經有了輸電網。輸電技術一直是西方國家領跑,我國從解放初期到現在一直在追趕,但在高壓輸電領域,我們實現了超車。

我們於1972年6月16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製造設備、自行施工安裝的第一條33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線路——劉(劉家峽)—天(天水)—關(關中)線路,晚了瑞典20年。

在750KV技術上,我們更是晚了加拿大40年。加拿大1965年建成的735千伏的輸電工程,我國直到2005年才全面掌握。

我國電網曾落後西方几十年,特高壓超車歐美日本有運氣更是實力

輸電技術發展及電網建設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到2013年年底,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高達12.3億千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電力總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長時間以來西方國家經濟較發達,對電力生產傳輸技術的升級換代需求較大,技術發展自然也比較快。直到2009年中國建成特高壓輸電工程,才開始改變這個格局。

世界首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於1985年在蘇聯建成,但是僅斷斷續續運行了5年的時間。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特高壓輸電工程就下馬了,由原來的1150千伏降到500千伏。這有三個原因:其一是政治原因,蘇聯的解體導致這條線路已經不在俄羅斯本土,而是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其二是經濟原因,蘇聯解體後,15個加盟國經濟快速下滑,對電力的需求大大下降;其三是技術原因,不僅是設備,包括輸電線路方面的技術,比如像電磁環境的控制等,不是很好。

20世紀的60—90年代,美國、日本、蘇聯、意大利等國家當時經濟快速增長,電力需求旺盛,對建設特高壓電網有很大的動力。但是只有蘇聯建成工程,儘管後來降低了運行電壓,其他國家都沒有建成完整的工程。

比如美國,1967年開始對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的特性展開研究,但美國能源供求的不平衡性不是很突出,對特高壓遠距離、大容量的傳輸需求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和產業結構調整變得不再迫切,原來所規劃的特高壓電網的建設和技術的應用就都被擱置了。客觀地說,20世紀美國在世界上研究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中算是比較領先的,但是美國沒有實現工程應用。

日本是一個多島小國,國土面積不足38萬平方公里,對特高壓遠距離、大容量輸送的需求客觀上來說沒有大國的需求旺盛。

日本研發出了特高壓輸電的相關設備,還建了兩條同塔雙迴路的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其中一條就是從福島到東京的線路。雖然建成了兩條線路,設備也有了,但並不是完整的工程,因為變電站用的還是500千伏設備。

日本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降壓至500千伏等級運行。其原因仍然是經濟危機導致需求下降,原來所規劃的大規模核電項目未付諸實施。

意大利曾建立了電壓是1050KV的試驗站,對絕緣子與電磁環境特性做了一些研究,也建成了幾十公里的試驗線路,但是,還是因為經濟方面的原因,原來規劃的工程沒有投入使用

美國、日本加上意大利都曾經研究開發過特高壓輸電技術,但最終由於經濟方面原因項目停滯或者暫緩,或者是降低輸電壓等級。

我國電網曾落後西方几十年,特高壓超車歐美日本有運氣更是實力

中科院院士陳維江說:發達國家雖然研究開發了特高壓輸電技術,但是由於經濟下滑導致了技術的閒置,未能完成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最大限度的結合。而中國恰恰是存在經濟增長的潛力,即存在生產可能性和市場的需求。另外,20世紀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設備均不成熟,也沒有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規範。

長期以來,中國電力技術的發展,從高壓到超高壓輸電技術的發展,實際上是走了“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的道路。但特高壓技術,我們是自主創新得來的。

我國電網曾落後西方几十年,特高壓超車歐美日本有運氣更是實力

發達國家雖然開展過特高壓輸電試驗研究,蘇聯還建設了特高壓輸電工程,但是並沒有形成成熟的技術和設備,更沒有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以供參考。

國外的技術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使蘇聯建成了完整的工程,但當時變電站採用的是敞開式佈置,這樣的技術顯然落後了。我國就克服了這些難題,成就瞭如今的中國名片。

我國電網曾落後西方几十年,特高壓超車歐美日本有運氣更是實力

世界上沒有特高壓輸電的成熟技術和設備,關鍵參數與技術特性的獲取,也只能立足於自主創新。

特高壓輸電給了中國一次實現跨越式發展與自主創新的歷史性機會。

我國電網曾落後西方几十年,特高壓超車歐美日本有運氣更是實力

中國的體制優勢也使我們的科研推進很快:我國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特別是體現在配置資源的能力、組織協調的力度上,能夠真正實現產學研協同創新。在這個方面俄羅斯、美國、日本、意大利的同行們是無法與我們相比的。


我國電網曾落後西方几十年,特高壓超車歐美日本有運氣更是實力

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大幅提升了中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中國特高壓輸電自建成第一個示範工程以來,共完成180項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形成429項專利,建立了包含7大類79項標準的特高壓交流輸電標準體系,涵蓋系統研究、設備製造、調試試驗和運行維護等環節。

目前我國的特高壓交流輸電標準電壓已被推薦為國際標準電壓,國際大電網委員會與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先後成立了由我國主導的9個特高壓輸電工作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了特高壓交流輸電系統技術委員會(TC122)。我國成為繼美、德、英、法、日之後第六個國際電工委員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標準化水平不僅是衡量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行業乃至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通過制定標準搶佔技術制高點,已成為世界知名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本文資料整理自網絡公開資料、北極星電力網以及中科院院士陳維江採訪語錄,我們是國孚電力,智慧能源微網/綜合能源利用解決方案專家。關注電力,關心國家,與您分享我國電力方面的傲人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