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德軍裝甲教導師是一支怎樣的部隊?有什麼戰績?

晴天有時下豬


(裝甲教導師L字徽記)

這支二戰後期德軍的“樣板”精銳裝甲部隊在早期二戰歷史研究著作中,由於翻譯不規範,曾被翻譯成諸如“裝甲模範師”或者“萊赫”裝甲師。

1943年11月3日,希特勒為了應對盟軍隨時可能在歐洲大陸開闢第二戰場的傳聞,正式下令組建了裝甲教導師(Panzer Lehr),目的就是在西線保有一支隨時可以作戰的強力裝甲單位。1943年12月,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即OKW加速了該師的組建過程,裝甲教導師正式開始在法國東部組建(南錫-凡爾登-呂納維爾一帶)

(拜爾萊因少將)

作為一個樣板部隊,教導師的首任師長是弗裡茨·拜爾萊因(Fritz Bayerlein)少將。拜爾萊因是一個履歷豐富,極具實戰經驗的軍官,在跟隨隆美爾在非洲戰場作戰時期,他是非洲軍的參謀長,後在東線還指揮過精銳的第3裝甲師。

當師長確認後,為了讓裝甲教導師這個“教導”二字名副其實,12月27日,根據希特勒的第51a號令,OKW開始從全國各地的裝甲兵學校、裝甲訓練單位抽調教官、教員前往西線,準備搭建裝甲教導師的核心。而這些教官、教員本身就是具備實戰經驗和久經沙場的老兵,被調回後方給新兵傳授經驗的,不是什麼只會讀課本的樣子貨。可以說這種組建辦法,完全就是把精銳集中在一起使用了。 師裡裝甲單位以外的部分則由第137步兵師提供(該師於1943年11月撤編)和其它各個陸軍單位。根據計劃,裝甲教導師將在1944年3月份完成所有組建工作。

作為裝甲師戰力的核心,裝甲教導師的師屬的第130裝甲教導團的團長是魯道夫·格爾哈特上校,團部除了3輛指揮豹外,還有5輛IV號坦克組成的團屬偵察排以及1個自行高炮排。

而作為德軍一個裝甲師主力中的主力,裝備豹式坦克的第130裝甲教導團1營並沒有來得及組建,因此直接將第3裝甲師的師屬裝甲團——第6裝甲團1營拿了過來。

1營的營長是約阿希姆·馬爾科夫斯基(Markowski)少校。全營擁有86輛豹式坦克,馬科夫斯基的營部有3輛指揮豹,還有1個擁有5輛豹式的直屬偵察排、1個摩托車偵察排、1個乘坐半履帶裝甲師的工兵排。還有4輛旋風式自行高炮。營屬的4個連每連裝備17輛豹式坦克。

(舍恩堡-瓦爾登堡親王少校)

2營營長是親王舍恩堡-瓦爾登堡(Schönburg-Waldenburg)少校,該營有96輛IV號坦克,大多數為H型,也分4個連,每連22輛。1913 年4 月3 日,舍恩堡-瓦爾登堡親王出生於德累斯頓以北40 公里的古特博爾恩(Guteborn),屬於老普魯士王族一系。“舍恩堡”這座城堡位於萊比錫(Leipzig)和德累斯頓之間。他的一名戰友曾評價親王是個集勇敢、無畏於一身的人。該營所有IV號坦克炮塔上都塗上了他衣服上家族私人標記。

而作為作戰主力的兩個師屬裝甲擲彈兵團,那就非常特別了,它們真正做到了裝甲化/機械化。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和第902裝甲擲彈兵團各自下轄的兩個裝甲教導擲彈兵營全部實現了機械化,即SPW化。

這兩個團,團部連有16輛SPW,每個營下轄3個連,每連22輛SPW。團屬重武器連有19輛SPW,工兵連有14輛。

可以說,裝甲教導師無論從人員還是裝備上看,都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德軍樣板裝甲師。實際上,同常規的裝甲師相比,裝甲教導師本身就是拿來當強力突擊單位用的。因此,德國人一絲不苟,不打任何折扣的按照標準配置給教導師配置了所有裝備,就連核心骨幹都是精挑細選的教官和教員。

1944年1月,西方盟國可能從地中海方向登陸歐洲軟腹部的消息打亂了教導師的訓練計劃。全師有可能開赴法國南部駐防。時任裝甲兵總監的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對當時剛剛上任的拜爾萊因師長說,“就憑這一個師,你就能把盎格魯—美利堅人趕到海里。你的目標是海岸,不,不是海岸,是大海!” 1944年5月1日,拜爾萊因少將正式晉升為中將軍銜。到了6月1日,西方盟軍登陸前5天,裝甲教導師仍然有487人名士官缺編(佔士官總數的15%)。士兵倒是足額還超了點。全師擁有229輛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可用,各型半履帶車達到了658輛。

接下來,主要談談裝甲教導師在諾曼底的血戰經歷。

(插畫家筆下,在諾曼底前線,隸屬裝甲教導師的四號坦克殲擊車)

(插畫家筆下,在諾曼底前線的裝甲教導師擲彈兵)

1944年6月6日凌晨2點30分,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參謀部副參謀長瓦爾特·瓦爾利蒙特(Walter Warlimont)炮兵上將通過電話告知了裝甲教導師盟軍登陸的消息。拜爾萊因師長立即叫停了正在轉運前往波蘭的第6裝甲團1營,只是第一列裝有豹式坦克的火車已經到德國的馬格德堡附近了,剩下的也在巴黎附近裝車裝得差不多了。因此,馬爾科夫斯基少校的第6裝甲團1營主力直到6月15日才趕到瑟萊河畔的蒂利小鎮(Tilly-sur-Seulles)戰區。

這樣一來,裝甲教導師在諾曼底戰場的初期就少了一半的坦克實力,而且是最強力的豹式坦克營,儘管如此,教導師仍然擁有200多輛各型裝甲戰鬥車輛。

凌晨4點15分,除了豹式坦克營,師裡的其餘單位在6月6日的凌晨4點15分接到了行動命令,代號“Blücher”(布呂歇爾)。收到這個行動代號後,教導師就必須在1個半小時內做好所有出發準備工作。

同師裡所有單位一樣,第130裝甲教導偵察營在少校馮•博恩•法洛伊斯指揮下做好了行軍準備。法洛伊斯的裝甲偵察營除了擁有SdKfz234“美洲獅”八輪重裝甲車外,還有1個半履帶車的裝甲偵察連,1個重武器連(包含1個75mm步兵炮排、迫擊炮排、重型反坦克炮排和工兵排);此外,還有2個裝甲擲彈兵連(全部SPW化,即搭乘半履帶裝甲車)和1個補給連。

隨後,拜爾萊因師長收到了來自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的第一份命令:

1.裝甲教導師將從現集結區前往卡昂—巴約一線

2.裝甲教導師臨時由第7集團軍節制

3.詳細的命令將由位於勒芒的第7集團軍指揮部傳達,裝甲教導師師長將去前者指揮部領受詳細命令。

6月6日17點30分,鑑於灘頭形勢不斷惡化,裝甲教導師奉命加入SS第1裝甲軍並做好反擊準備。此時,諾曼底的上空已經被盟軍上萬架戰機佔據。 德軍西線裝甲集群指揮官蓋爾·馮·施韋彭堡(Geyr von Schweppenburg)裝甲兵上將曾經建議西線總指揮部,裝甲教導師等晚上8點以後在行軍,那時候天已經基本黑了下來,這樣可以避免遭到盟國空軍的襲擾。但是B集團軍群參謀長漢斯·施派德爾(Hans Speidel)中將卻表示不想聽到任何解釋,己方所有裝甲單位(跟教導師相同情況的還有希特勒青年團師)必須立刻趕赴前線。

多爾曼上將告訴拜爾萊因師長,他的師必須在6月7日上午在卡昂附近投入戰鬥。這個要求聽起來根本就不合常理。在前往第7集團軍指揮部所在地勒芒的路上,拜爾萊因師長就領教了盟軍戰鬥轟炸機的威力,讓教導師白天行軍,這跟自殺有什麼區別?退一步說,就算頂著轟炸前進,長達140公里的路程也讓裝甲教導師不可能於6月7日上午趕到戰場。儘管如此,多爾曼上將依舊向裝甲教導師下達了死命令,17點準時出發。

無奈之下,拜爾萊因命令全師分三路,向諾曼底灘頭前線進發。由於天氣狀況良好,在路上行軍的裝甲教導師遭到了盟軍飛機一輪又一輪轟炸,在抵達卡昂附近後,裝甲教導師共計損失了5輛IV號坦克、23輛火炮牽引車、85或86輛裝甲車、123輛運輸卡車,包括60輛運油車。6月7日下午16點,拜爾萊因師長趕到了位於法萊斯西北20公里一處森林裡的SS第1裝甲軍的指揮部。在同澤普·迪特里希見過面後,並從後者那獲悉了第7集團軍下達的次日協同第21裝甲師和希特勒青年團師一起沿著卡昂—聖克魯瓦斯-格朗(Sainte-Croix-Grand-Tonne)通向盟軍的灘頭陣地發起反擊。拜爾萊因師長隨後下令第901和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將分別沿著卡昂至巴約鎮的鐵路線進駐貝桑地區諾爾雷(Norrey-en-Bessin)和布魯艾兩村設立防線。

盟軍的空襲有多可怕? 拜爾萊因的聯絡官亞歷山大-豪爾特代根上尉回憶說“諾曼底夏日的白天太長了,要很晚天才會黑下來。傍晚的時候,我們剛剛抵達了238高地(位於庫爾萬的西南出口),當我們在天空看到三架戰鬥轟炸機(P-47“雷電“)的時候,我們正沿著道路平穩的疾駛。他們顯然發現了我們,因為他們正沿著筆直的道路直向我們俯衝。剎車發出尖銳的聲音。在這天早些時候,拜爾萊因將軍多次從移動的汽車中跳出,跳進路邊的壕溝裡。我瞥見了一段混凝土管路,便迅速衝過去,首先把頭探進漆黑的管子裡。卡特豪斯也在飛機上的加農炮吐出第一批炮彈的時候設法跳出了汽車。這輛由德國寶馬汽車公司生產的指揮車馬上就著火了。第二架飛機正好沿著壕溝飛來,在俯衝的時候朝我們開火。20毫米的炮彈立即在我藏身的混凝土管子前面爆炸了。下士剛剛還在向拜爾萊因大喊:‘爬出那輛車,將軍,離開它’後來他就沒有聲音了。”豪爾特代根因為那條混凝土管路而得救,但卡特豪斯下士卻死在壕溝裡。拜爾萊因將軍只受了幾處割傷和榴霰彈造成的創傷,但指揮車卻成了一堆燒焦的金屬碎片,堆在路上。

“接著又有十次這樣的攻擊”,豪爾特代根評價說 “這真是去地獄的預示!”。

加拿大第3步兵師已經越過了卡昂—巴約的公路,弗斯特(Foster)准將的第7步兵旅下屬的女王來復槍團奪取了諾爾雷和佈雷特維爾-洛格約斯兩地。在西面,皇家溫尼伯來復槍團在皮託村的南邊建立了防禦。很明顯,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的部分出發陣地已經落入加拿大人手中。在布魯艾,裝甲教導師的當面情況也挺複雜,他們前面有屬於英國第1軍的加拿大第3步兵師的部隊,也有屬於英國第30軍的英軍第50步兵師的部隊。

天黑後,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的9(重步兵炮)連在亨內克(Hennecke)的帶領下抵達了旺代(Vendes),同時建立了射擊陣地。

當天下午結束的時候,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缺1營)抵達了博卡日鎮,但親王的2營、約阿希姆·巴特少校的第130坦克殲擊營、瓦爾特·布蘭特少校的第130裝甲教導工兵營仍然在拼命趕路之中,直到6月8日的清晨5點最後一批單位才抵達勞雷—泰塞一線。

此時,在蒂利鎮一線,面對佔據人數優勢的英加聯軍來說,他們面對的僅僅是已經被打散的德軍第352步兵師的殘部,該師殘存的散兵遊勇們只能組成一個個小型戰鬥群邊打邊撤,節節抵抗。而SS第1裝甲軍各部的集結情況仍是非常不理想,加上英加聯軍在南面的突破,澤普·迪特里希只能臨時變更部署,下令希特勒青年團師的SS第26裝甲擲彈兵團進入裝甲教導師預定集結區,準備與姊妹團——SS第25裝甲擲彈兵團一道投入反擊

在混亂的戰鬥中,由於防線支離破碎,通訊不暢,導致第130裝甲教導炮兵團團部部分成員被英軍俘獲,受到了野蠻而慘無人道的對待,團長副官克拉裡·阿爾德林根上尉被毆打至重傷,後在德軍戰地醫院去世,英軍向總部徵詢如何處置其他戰俘,得到的回答是除了重要軍官外一概不留,於是英軍操起各型衝鋒槍對軍官團成員拼命掃射。除了克拉裡•阿爾德林根上尉重傷倒地並失去知覺外,其他成員全部被處決。

6月8日當天,SS第1裝甲軍打算動用裝甲教導師沿著蒂利至巴約的高速公路重新奪回丟失的巴約。達成目標後,德軍將清除西面側翼的威脅,然後西線裝甲集群指揮官蓋爾·馮·施韋彭堡裝甲兵上將將親自率領3個裝甲師徹底抹平盟軍的灘頭陣地。

當天夜裡,裝甲教導師開始重組進攻部隊。根據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9連維利·霍夫曼的回憶,他所在的連於當夜在蒂利—巴約之間的前線地帶集結,隨後9連進駐蒂利、豐特奈萊佩斯內以及旺代之間的射擊陣地,這也是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1營和2營的結合部。這樣,9連可以同師屬炮兵團單位一起覆蓋4.2公里的攻擊範圍

(諾曼底前線,隸屬裝甲教導師的豹式坦克在開進)

(乘坐半履帶裝甲運兵車的裝甲教導師擲彈兵)

根據作戰計劃,裝甲教導師將於6月9日清晨沿著蒂利至巴約的公路發起反擊。進攻部隊分成了左右兩個戰鬥群:左翼戰鬥群,就是親王的裝甲集群—舍恩堡裝甲集群,由第130裝甲教導團2營,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1營(2營由於6月8日的混戰損失慘重,無法從事進攻任務)組成。右翼戰鬥群,由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和第130坦克殲擊營組成。第130裝甲教導偵察營奉命掩護全師防線左翼,並和親王的裝甲集群保持密切聯繫

然而英軍第八裝甲旅集群的強大攻勢,已經初步撕開了與裝甲教導師並肩作戰的黨衛軍第十二“希特勒青少年”師的防線,所以拜爾萊因師長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協防,反攻巴約的兵力被削弱了

6月9日中午,舍恩堡-瓦爾登堡親王少校麾下的IV 號坦克對巴約以南的小鎮埃隆發起了進攻,他們迅速挫敗了英軍的抵抗。1輛出現在教堂後方的英軍坦克被2營6連的“602”號擊毀。“602”號第一發打斷了英軍坦克的履帶,緊接著第二發就將其打成一團火球,然而在親王麾下的戰車攻佔埃隆後,拜爾萊因得知英軍第24槍騎兵團等單位 已經開始包抄自己的側翼,即使自己從埃隆繼續向巴約挺近,也會被釜底抽薪,所以只得叫停攻勢,他下令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1營的部分擲彈兵跟隨親王的5連和6連留守在埃隆,7連和8連則返回豐特奈萊佩斯內準備防禦。到了晚上,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和第901裝甲擲彈兵團已經在蒂利小鎮以北的通往巴約的公路左右兩側建立了防禦陣地。第130裝甲教導偵察營負責掩護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的左翼安全,支援他們的是施普羅克霍斯特(Sprokhorst)少校的第130裝甲教導炮兵團。

然而同時,蒙哥馬利也把自己的老部下,強悍的“沙漠之鼠”第七裝甲師派上了前線, 10日清晨5點45分,英軍以第七裝甲師下屬22裝甲旅為前導,開始向裝甲教導師的師部蒂利鎮發動攻擊,英軍立刻遭到了設在村外的裝甲教導師的封鎖據點的頑強抵抗。雖然實力更強的第5皇家坦克團在擊毀1輛IV號坦克後突入了小村,但裝甲教導師的擲彈兵利用村內的堅固支撐點進行了頑強抵抗。到了第二天,英軍第5皇家坦克團才進入他們首日的目標——貝爾尼埃(Bernières)。隨後,該團在貝爾尼埃東面的樹林裡遇到了裝甲教導師的擲彈兵和豹式坦克。第6裝甲團1營的豹式坦克很快就擊毀了1輛裝備17磅炮的謝爾曼螢火蟲坦克,2發擊毀了2輛。

左翼的倫敦縣第4義勇騎兵隊很快在耶路撒冷小村外的十字路口樹林和小屋附近遇到了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1營的前哨陣地以及第352步兵師的東方營殘部。1營的擲彈兵們立刻向英軍坦克打開的艙門投擲手榴彈,或者用鐵拳和火箭筒瞄準射擊。

一直到中午,英軍才突破德軍微弱的防線,其中5輛克倫威爾坦克無意中開到了一處農莊前,這裡恰好是茨維齊里斯基少校1營的營部。其中1輛英軍克倫威爾坦克停了下來,車上的乘員似乎注意到了塗在門上的1營的標誌,接著他就轉動炮塔開火了。

幸運的是,第130坦克殲擊營1連就在1營營部附近。維爾納中尉的1連剛剛準備的新式的IV號L/48坦克殲擊車,正好裝甲兵可以試試車。第一輛克倫威爾瞬間就被打爆起火。第二輛被打壞了履帶動彈不得,然後就被原地打靶。第三輛的結局也差不多,後面兩輛克倫威爾眼看形勢不妙打算逃跑,結果慌慌張張撞到了一起,又互相卡住了,乘員們只能跳車逃生,隨後全部被1營的擲彈兵們俘虜。

第901裝甲擲彈兵團1營在耶路撒冷十字路口的狙擊戰一直堅持到了一整個白天。英國人意識到光靠坦克奪取一個由素質高超、鬥志頑強的德軍步兵防守的小村顯然不可能。大約傍晚時,英軍第56步兵旅的南威爾士邊民團2營開始進入耶路撒冷小村,準備肅清小村中殘存的1營官兵。

英軍的這一連串進攻,讓拜爾萊因師長決定親自到前線進行偵察。拜爾萊因師長隨後帶著參謀長考夫曼以及司機開車從塞爾蒙託抵達了蒂利以北的開闊平原地帶。接著,拜爾萊因的司機把車輛停在一個小山坡的榛樹邊上。當拜爾萊因師長用望遠鏡觀察周圍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大量的英軍坦克和車輛正在集結,似乎準備發起進攻。感覺拜爾萊因的回憶,足足有一個團的規模。

原來這就是倫敦縣第4義勇騎兵隊A中隊(坦克連規模)和負責支援他們的第56步兵旅的格洛斯特郡團2營。他們在穿過比塞埃爾小村後,正在南面重新集結。拜爾萊因師長立刻下令副官哈特德甘返回後方,把能找到的所有作戰單位全部帶過來,尤其是88炮。

哈特德甘上尉掉頭就走,半個小時後,2門88炮以及4輛IV號坦克開了過來。在佔據有利射擊位置後,這支小戰鬥群迅速向集結的英軍坦克和車輛猛烈開火。IV號坦克和88炮首先射擊的就是中間的坦克,頓時讓集結中的英軍坦克和車輛亂作一團,中彈起火的坦克很快就冒起了滾滾濃煙,有3輛英軍坦克試圖藉著濃煙的掩護衝上高地找德軍近戰,但很快就被88炮全部送回了老家。

無奈之下,英軍開始召喚艦炮在內的所有火炮對德軍開火方向進行地毯式炮擊。但這支小戰鬥群見好就收,毫髮無傷的退了回去。

最終,倫敦縣第4義勇騎兵隊A中隊和第56步兵旅向南的進攻在擊毀了教導師的1輛IV號坦克和俘虜了一些德軍擲彈兵後停了下來。因為天黑了,由於對蒂利及以北的德軍實力不明,英軍計劃次日早上派出偵察部隊察明情況後再做打算。

另外,對德國人來說,這一天還發生了一件非常倒黴的事情。10日晚20點30分,英軍戰鬥轟炸機群對設在拉卡訥的西線裝甲集群指揮部進行了地毯式轟炸,將其夷為平地,德軍人員傷亡慘重。西線裝甲集群指揮官施韋彭堡裝甲兵上將身負重傷,17名參謀人員在空襲中身亡,包括參謀長達旺斯少將,作戰參謀布格施塔勒(Burgsthaler)少校和SS第1裝甲軍駐西線裝甲集群聯絡官威廉·貝克。轟炸結束後,西線裝甲集群剩餘的參謀人員只得轉移至SS第1裝甲軍軍部。

6月11日,在裝甲教導師的全力抵抗下,英軍的進攻勢頭逐漸慢了下來,進攻走廊的兩翼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支援英軍第8裝甲旅群,英軍第50步兵師師長格雷厄姆(Graham)少將下令第69步兵旅對進攻走廊末端的側翼地帶實施突破,保證第8裝甲旅群的安全。上午7點15分,格雷厄姆親自下令第69步兵旅向聖皮埃爾、克里斯托以及克里斯托以東森林地帶發動進攻。這裡剛好是裝甲教導師(右翼)和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左翼)的結合部。如果大家記性好的話,與裝甲教導師防線接壤的是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下屬的SS第12裝甲偵察營。

在克里斯托附近,英軍第69步兵旅首先遭到了SS第12裝甲偵察營的伏擊,後者在己方SS第12裝甲團2連豹式坦克支援下打得英國人一點脾氣沒有。

在聖皮埃爾小村,英軍第69步兵旅的東約克郡團5營的進攻也由於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1營的頑強抵抗而受阻。為了減輕防守的壓力,中午14點,舍恩堡-瓦爾登堡親王奉命帶領2營的5連和8連向103高地和聖皮埃爾小村的英軍東約克郡團5營發起反擊,6連和7連則擔任預備隊。伴隨親王的可能還有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一部。

親王帶領的2營很快在103高地附近與英軍接火。親王的IV號坦克群很快擊毀了英軍第4/7禁衛龍騎兵團7輛坦克,但是英軍也是臨危不懼,拼死抵抗,擊毀了2輛德軍坦克,打退了裝甲教導師的這次反擊。

英軍東約克郡團5營在這次激戰中損失非常慘重,聖皮埃爾小村四周的曠野上躺滿了該營陣亡官兵的屍體。最後,英軍還是出動了第4/7禁衛龍騎兵團的坦克才將遺留在戰場上的傷員和陣亡官兵遺體(包括營長)運回。這次慘敗直接導致導致英軍於次日(12日)放棄了聖皮埃爾小村。

雖然裝甲教導師在聖皮埃爾小村附近再次挫敗了英軍的進攻意圖,但裝甲教導師也虧大了大本,之前提到的被擊毀的2輛德軍坦克,其中一輛就是深孚眾望的舍恩堡-瓦爾登堡親王的座車。 在103高地附近,親王座車的炮塔直接被一發反坦克炮彈擊中,脆弱的IV號炮塔側面直接被擊穿,這名深具古典騎士精神的普魯士貴族陣亡了。一同陣亡的還有他的通訊官赫爾曼少尉以及芬斯特瓦爾德少尉。

同時,在裝甲教導師的左翼,瑟萊河以西,配屬給第7裝甲師的第56步兵旅和該師的第22裝甲旅繼續對蘭熱夫雷發動進攻,導致附近守軍與蒂利鎮和後方暫時失去了聯繫。第901裝甲教導擲彈兵團團長朔爾策上校立刻組織了一支小戰鬥群抵達蒂利鎮加強防禦,而英軍第22裝甲旅則乘機取了蘭熱夫雷東北1公里的維爾尼埃。午夜時候,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1營發動了一次反擊,但維爾尼埃仍被英軍牢牢地掌握在手上。不過,英國人為此付出了近150人傷亡的代價。

在歐爾河防線上,第130裝甲教導偵察營也在組織激烈的防禦戰。最左翼的拉貝爾皮訥(la belle Epine)的十字路口在佔據了絕對優勢的英軍壓迫下失守。英軍的這一行動讓德軍意識到,除了要奪取卡昂城外,英軍仍然試圖從裝甲教導師和第352步兵師(殘部)的防線之間缺口處突破。裝甲教導師的裝甲偵察單位在向更西面偵察的時候,在科蒙萊旺泰附近打跑了一支美軍巡邏隊。這時候,他們碰到了剛剛趕到諾曼底戰場的國防軍第2裝甲師的先頭部隊——第2裝甲偵察營,該師主力即將集結在第84軍的右翼戰區,填補德軍防線上的缺口

6月12日,英軍再次集中力量攻擊了裝甲教導師聖皮埃爾—蘭熱夫雷一帶的防線。在這場防禦戰中,第6裝甲團1營的豹式坦克表現出色,尤其3連居功至偉,全連總共擊毀了20輛英軍坦克,包括近戰中幹掉的7輛。也就是從6月12日起,實力強大的第6裝甲團1營的豹式坦克各連陸續趕回了諾曼底戰場。

當天,美軍繼續向科蒙萊旺泰方向突進,為了防止西翼防線被包抄,拜爾萊因師長不得不拿出師屬警衛連並配屬給第130裝甲教導偵察營,準備在昂克托維爾 (Anctoville)掩護自己暴露的側翼。

雖然裝甲教導師擋住了英軍第7裝甲師和第50步兵師對蒂利小村發動一系列的進攻,但是事實上該師的防線已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原定填補這一缺口的第2裝甲師仍未能抵達前線,因此蒙哥馬利上將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打出他的右勾拳。按計劃,第7裝甲師將繞過蘭熱夫雷和蒂利的德軍防線,從右側經175號公路包抄維萊-博卡日(波卡基)。如果可能的話,先奪取113高地。然後,第7裝甲師再在第50步兵師的支援下,直撲距離112高地西南僅3公里的埃夫勒西,而112高地正是盟軍進入法萊斯平原大門的鑰匙。如此一來,卡昂城也自然也不攻而破。

為了彌補己方左側防線的巨大缺口,SS第1裝甲軍下令6月12日夜剛剛抵達的SS第101重裝甲營立刻馳援維萊-博卡日村,其中2連連長就是著名的坦克王牌,二級突擊隊中隊長米夏埃爾·魏特曼。6月13日,魏特曼在維萊-博卡日村打出了自己生涯最為傳奇的一戰,單騎擊毀英軍25輛裝甲戰鬥車,暫時穩住了戰線。

與此同時,英軍在強大炮兵的支援下一整天都在不斷攻擊裝甲教導師的北翼防線。此舉是用來牽制裝甲教導師,掩護英軍第7裝甲師奪取博卡日鎮。在一次反擊中,第130裝甲教導團2營7連連長男爵馬沙爾·馮·布拉赫滕布羅克(Marschal von Brachtenbrock)在戰鬥中陣亡。

在特拉西博卡格,英軍下達了不惜一切代價堅守住該處的命令。

6月13日結束後,拜爾萊因師長於次日向全師所有單位下發了表彰通告

敵軍強大的裝甲單位深入了我部側翼和後方防線,但這一行動被我部第130裝甲教導團一部、虎式重坦克營(SS第101重裝甲營)、SS第12裝甲師以及維爾河周邊的各友軍單位聯手挫敗。敵軍大約40輛坦克和20輛履帶車輛被擊毀……我個人向在最近英軍一系列猛攻中表現出色的我師各部表達衷心的感謝,我為你們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們師在這段期間總共擊毀了110輛敵軍坦克……

6月14日,為了與第22裝甲旅建立聯繫,英軍第50步兵師向蒂利鎮、蘭熱夫雷、拉瑟諾蒂埃(la Senaudiere)發起了前所未有的猛攻。蒂利鎮附近的戰鬥達到了幾天來的最高潮。因為為了達成突破,英軍第30軍的第7裝甲師、第50步兵師的炮兵,美軍第5軍的炮兵以及停在海岸邊的軍艦艦炮、空軍的戰鬥轟炸機以及戰鬥機中隊的機載武器對裝甲教導師的防禦陣地進行了猛烈的轟擊。

而在16英寸艦炮炮彈、火箭彈、炸彈、炮彈密集轟擊下的教導師陣地上,唯一能為擲彈兵提供掩護的就是諾曼底特有的樹籬籬牆和白楊樹林了。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1營營長茨維齊里斯基少校後來回憶14日那天的情形時說,有一輪齊射擊中了他的營部,連他自己在內、通訊官、傳令官以及一些士官和4連連長馮·格林斯辛斯基(Von Glysczinski)中尉全部掛彩負傷。伯姆(Böhm)上尉臨時接過了營長一職。

雙方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天。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和第130裝甲教導工兵營本就在前幾天的戰鬥中損失慘重。即使在僅僅3500米寬的防線上,也只能稀稀拉拉的佈防。其中第902裝甲教導擲彈兵團2營的6連在幾乎打光的情況下,阻止了英軍第151步兵旅奪取蘭熱夫雷的企圖。但在南面更遠處,第231步兵旅奪取了拉瑟諾蒂埃小村。

裡特根少校的2營就在隆格賴埃 (Longraye)附近的森林裡準備向蘭熱夫雷發起反擊。英軍顯然認為2營是準備攻擊第7裝甲師的,因此立刻讓所有射程能達到的海、空、炮各單位對森林進行了集火,試圖抹掉裡特根少校的2營。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也讓裝甲教導師的這次反擊徹底夭折。

儘管如此,英軍遭受的傷亡也是異常慘重,英軍第86野戰炮兵團的自行火炮駕駛員布倫回憶道:“我所在的團裡,有3個連的25磅自行火炮,每個連編有8輛這樣的火炮(25磅炮安在謝爾曼坦克的底盤上)。另外還有4輛安裝假炮的謝爾曼坦克,拆除火炮省出來的空間用來放置地圖和電臺,這實際上是為了精確射擊而改造的炮兵觀測車。部隊裡還有很多布倫機槍運兵車、裝甲車和卡車……不過奪取蘭熱夫雷的戰鬥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漫長。6月13日傍晚,我的上司斯旺少校召集全體車組,命令我們立即向第4/7皇家騎兵團匯合。

6月14日的黎明和幾天前沒什麼兩樣,還是一片灰濛濛的連士兵和樹木都難以分辨,不過太陽出來之後,我就知道今天一定會放晴的準備工作和往常沒什麼兩樣:早餐、檢查火炮、安放彈藥、調整電臺,大家都在幹自己的事情,默不作聲。或許我們都在想同一件事:‘說不定今天就會………’”。

早上8點左右,空軍的火箭準時在德國人頭上炸開了花,於是我們的坦克也開始前進了。在我看來,蘭熱夫雷斯這鎮子挺大的,起初我只看到一座教堂,坦克爬上了一個小土包之後我又看到裡邊還有兩三個農場。在大約2千米遠的地方有幾處濃煙,因為距離太遠所以無法確認具體的火源,大概這是我們空軍的傑作吧!當時我以為只要到鎮子裡掃蕩一些德國殘兵就贏定了。我的坦克和另外8輛“謝爾曼”一起排成一排橫向推進……..這裡的莊稼太高了,居然能把整個人都遮住!”。

“大約向前前進了500米,我看到一輛我軍坦克右側中彈了!突然我左邊一輛坦克也停了下來,裡面的人紛紛往外跳。它肯定被打中了。霎時間優美的田園風光變成了沸騰的地獄。從麥田、灌木叢中、石牆後面,步槍和機槍瘋狂地向我們掃射。我們只能向看不見的目標胡亂開火,根本沒有人給我下達命令,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耳機裡不斷重複的一句廢話:‘目標……目標……’可就是不知道它的位置。後來才知道這是我的車長在報告地圖上的參照點。幾秒鐘之後,我們的野戰炮開火了。我看到炮彈準確地落在了鎮子裡。我說的這些事情聽起來像是一個鐘頭裡發生的,實際上,只是短短的幾分鐘而已……”。

“終於,我們開到了麥田的盡頭。前邊是諾曼底地區特有的石牆和灌木,把道路和田地分割開來。我收道的指令是‘突破公路,立即左轉’。在跨越石牆的時候坦克是最危險的,因為其最薄弱的車底部分會完全暴露出來。所以我掛上高檔,一口氣越過石牆開上路面,並且馬上向左繼續前進。道路兩邊散落著汽車、摩托車的殘骸和被打爛的機槍陣地。我在這條狹窄的小道上開了100米左右才到達教堂。在那裡我們的步兵已經構築了陣地。再向前就進入了廣場,可以清楚地看到破壞的痕跡:教堂、別墅和商店都被‘颱風’轟得千瘡百孔,地上橫臥著雙方士兵的屍體,一輛‘謝爾曼’坦克守衛在教堂門口。廣場對面停著一輛‘螢火蟲’坦克。它的炮口指向公路。這時我收道了停車的命令,於是就開著引擎原地待命。我看到斯旺少校向我們揮揮手。大概是要回答我的車長什麼問題似的,中校跳下自己的坦克,穿過公路爬上那輛‘螢火蟲’,向我看不到的遠處指指點點。突然,我的機電員衝我大嚷:‘快倒車!左邊……..’後邊的話我一句都沒聽見,因為我已經讓坦克動了起來,噪聲淹沒了一切。我感覺到坦克被猛地晃動。右邊的一座建築轟然倒塌。坦克裡邊的琺琅塗料被一片片地震落,掉在我的座位上。機電員喊了一聲“上帝呀”,然後就告訴我,電臺完蛋啦”。

至14日傍晚,蘭熱夫雷大部分地區以被英軍所控制,雖然130裝甲教導團試圖反擊,但終以失敗告終。

混戰中,德軍恩斯特少尉的Ⅵ號坦克也被燃燒彈打壞,而另外兩輛坦克則被完全摧毀。這次旅程對恩斯特來說是痛苦而難忘的。“6月真是一個好季節,樹籬和牧場綠色豐滿,鬱鬱蔥蔥,色彩鮮豔。土壤的溼潤香氣和小花園的草地上的露水使我們感到振奮……晚上,我們通過厚厚的樹籬發現了敵人的反坦克炮,我們與它對射了幾輪,然後再蘭熱夫雷以西展開了反擊。連指揮官就在我們前面穿過花園和牧場,然後是一串反坦克炮彈。我儘可能快的跟著指揮官,由於受到反坦克炮彈的影響,駕駛員的沒能按照道路前進,炮手也沒能正確理解我的命令,5噸重的炮塔轉向了後方,我驚恐地看到坦克快速接近一棵蘋果樹。不可避免的事情發生了,主炮與蘋果樹撞到了一起。在同一時刻我從敵人的方向看到了火光,隨後是一聲雷鳴般的咆哮,約一米長的狹窄火焰猛烈撞擊我們坦克的一側。我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我的身體因為衝擊力幾乎癱瘓了。 我感到完全無能為力,坦克被被巨大的火焰所包圍。同志們後來告訴我,在撞擊的那一刻我立刻跳了出來。另外兩輛坦克遭遇了同樣的命運,我們試圖拯救我們的燃燒同志,讓燃燒的制服快速脫離身體或用毯子熄滅火焰 ,但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名士兵赤身裸體並且身著火焰,他只會驚恐的問說:“但我真的是施米恩列夫斯基(Schmielewski)!我真的是施米恩列夫斯基!”戰鬥仍在繼續我們沒有時間,我們抓住了他,並將另一名受傷者放在最後剩下的坦克上”。“我永遠忘不掉,在蘭熱夫雷最後的這次行動”。


晴天有時下豬


國防軍130裝甲教導師成立於1944年一月10日,是國防軍戰爭後期組建的實力最強的裝甲師,素有“最後的精銳”的稱號,該師由各個裝甲兵學校的學員、教官以及一些對新式武器進行測試、示範的技術人員零散合併而來,故稱教導(德語Lehr)師,徽章為德語字母“L”。

(圖為當代網友製作的該師徽章)


該師成編時編制齊全並裝備有德軍最精銳的Ⅳ號與黑豹中型坦克,還配屬有一個虎式連(316裝甲無線電連),該連共接收了5輛虎王P(保時捷炮塔)與三輛虎式。成編時,全師共擁有坦克196輛,坦克殲擊車41輛,裝甲車與其他車輛612輛,是西線德軍中實力最強的裝甲師。

(圖為裝甲教導師裝備的虎王坦克)


該師短短一年零三個月的戰史中,可謂豐富多彩,初次亮相匈牙利與紅軍短暫交手後,該師被調往諾曼底,並在諾曼底戰役中充當了主力角色,在諾曼底潰敗後,該師又參加了阿登與魯爾戰役,並均在其中擔當了中堅力量,並給予盟軍沉重打擊。

(圖為該師裝備的黑豹坦克)


該師的戰績多在敗退中取得,並不像大德意志師在東線那般耀眼,而且該師在作戰中損失十分嚴重,且迫於德軍後勤與兵力的窘迫難以補充,又因為本身過於精銳,被盟軍空軍列為首要打擊對象,所以一直處於“越打越少”的窘迫狀態,最終迫不得已於1945年5月16日向圍困其的美軍99師投降。


作為國防軍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師,該師沒有取得耀眼的戰績有著多方面原因,敵人的強大固然是一方面,德軍統帥部的指揮也是一方原因。在該師奔赴戰場時,就開始面對白天冒著空襲行軍,在盟軍艦炮轟炸中奔襲的境地,而統帥部對其戰鬥力的倚重讓其變成一塊萬能的“狗皮膏藥”,時時要面對最大的戰線壓力。


裝甲教導師出現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卻是一支戰鬥意志堅定,戰鬥力強大的部隊,在一系列的戰鬥中,該部隊表現出了極高的戰鬥素質,但無奈敗局已定,其最終投降的結局,也正是宿命所歸。

歡迎大家關注本號,提供更多軍武知識科普。


兵器次元


部隊名字帶上“教導”的,一般都是軍隊裡抽調老兵精銳人員,配上儘量精良的裝備,後勤也優先保障供給,這種部隊是拳頭部隊,除戰鬥外,還擔負總結戰術,培訓人員之類的任務。萊赫師的性質,就是這樣一支部隊,是德國佈置在西線,預備對付盟國開闢第二戰場的拳頭部隊,準備以此為核心,組建出一批裝甲部隊,保證未來西線的安全,但這支部隊四三年底才組建,是真正的年底,十二月份!



所以四四年六月D日時,自身都還有百分之十五的士官缺額沒有補齊,這還不是最關鍵的,畢竟這支部隊裡都是以前北非、東線的優秀老兵。關鍵是D日前,萊赫師大概是被派往波蘭,準備用在東線戰場了,師長接到盟軍登陸,需要他的部隊前去時,師裡面最強的豹式坦克都給火車運到德國了!

然後B集團軍群的參謀長,還給萊赫師下達了一個必需冒著盟軍空襲,拼著命趕路去諾曼底地區硬槓的命令,結果萊赫師在盟軍空襲下,損失很大的趕到戰場,諾曼底地區德軍兵力嚴重不足,防線千瘡百孔之下,萊赫師四處奔波滅火,沒有制空制海權,頂著盟軍空襲,艦炮,往往還能靠著連排級的瑣碎單位,跟盟軍營團一級規模的坦克戰裡,贏得勝利。從這時起,後方的物資和人員補充,就再也沒跟上萊赫師在前線的損失,在半年之中,這個德國全機械化師,三次近乎全滅,靠著一次不如一次的人員和裝備補充,爬起來接著打,最後,在魯登道夫大橋之戰中,徹底的消失在魯爾口袋之中……


李三萬的三萬裡


德軍裝甲教導師的建立是由古德里安大將提出的,他提議將各個裝甲兵學校的教導隊集中起來,組成一個精銳裝甲師,以加強西線的機動預備隊實力,希特勒隨後批准了這個師的建制。首先需要確定的是,這個裝甲教導師並不像國民政府組建的教導總隊作為一個“樣板單位”而存在,而是為了彌補德軍機動預備隊上的不足,德軍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裝甲部隊對盟軍登陸行動的反擊上,如果不能全力將盟軍趕下大海,第二戰場成功開闢,那麼德國也就必敗無疑了。


古德里安為了讓這支新組建的裝甲師儘快具備強大的作戰能力,為其配備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優秀的軍官,它將作為西線德軍裝甲部隊的主要突擊力量。到盟軍登陸西線時,裝甲教導師共擁有坦克196輛(其中4號坦克99輛,豹式坦克89輛,虎王坦克5輛,虎式坦克3輛)、坦克殲擊車41輛(其中4號坦克殲擊車31輛,3號突擊炮10輛)、裝甲車與其他車輛共612輛。

在裝甲教導師的使用上,古德里安大將嚴厲的批評了西線德軍高級指揮人員對於該師的錯誤使用,裝甲教導師奉命在白天冒著盟軍空軍和艦炮的強大打擊下實施正面的反擊,導致這支精銳的裝甲單位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消耗殆盡。在該師師長的作戰報告中指出,他們的所有裝備和人員在盟軍的持續的強大火力打擊下損失殆盡,僅他的座駕就被摧毀了5輛,足見盟軍的打擊火力之強。



諾曼底戰役結束後,裝甲教導師奉命撤回後方進行緊急的修整,他們即將參加德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攻勢—阿登反擊戰。此時裝甲教導師已經大不如前了,人員和裝備都嚴重缺編,僅能組成一支裝甲戰鬥群投入作戰。裝甲教導師在阿登戰役中全軍覆沒,殘部被包圍投降。由於該師一直在西線作戰,在盟軍絕對的制空權下,該師不可能取得其他精銳裝甲師在東線那樣輝煌的戰績,但是裝甲教導師的作戰能力還是得到了盟軍極大的認可。


戰略論


裝甲教導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隸屬於納粹德國陸軍的一支精銳裝甲部隊,最初於1943年為反制可能的盟軍登陸行動而由駐紮於德國境內的訓練與示範部隊共同整並編成。該師是德國國防軍中唯一一支百分之百機械化的裝甲部隊。該師在數次作戰中幾近全滅,尤其是在眼鏡蛇行動期間;也因此至歐洲戰事結束時,該師已與1943年時創立的原始部隊大不相同。

卡昂戰役

當盟軍於1944年6月6日在法國諾曼底發動大規模兩棲登陸攻勢時,作為戰略裝甲後備武力“西部裝甲集群”一部分的裝甲教導師在關鍵的登陸初期並未參與戰鬥。攻擊命令於不久後下達,教導師亦迅速開赴前線,並於6月8日與英軍與加拿大軍隊爆發遭遇戰[20]。教導師受命固守毗鄰黨衛隊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一段的戰線,負責守衛卡昂。該師成功擊退了數波英軍攻勢,戰事陷入膠著。

聖洛戰役

7月1日時,裝甲教導師僅剩36輛可用的四號坦克(另有29輛處於短期維修、10輛處於長期維修中)、32輛可用的豹式坦克(26輛處於短期維修、8輛處於長期維修中)與28輛可用的自行反坦克炮及突擊炮(9輛處於短期維修、1輛處於長期維修中)。7月7日裝甲教導師受命撤出瑟萊河畔蒂利,轉往西部支援於聖洛附近抵禦美軍攻勢的友軍。聖洛周遭的地形佈滿了小型田野與高大的灌木樹籬,道路則隱沒于田地之間;這種地形對機械化部隊的行進造成很大的阻礙,但對步兵而言卻是絕佳的防禦陣地。

守望萊茵河作戰

11月上旬,裝甲教導師被改編入由哈索·馮·曼陀菲爾上將指揮的第5裝甲軍旗下。該軍隸屬於瓦爾特·莫德爾元帥所指揮的B集團軍群,而此時的德軍正準備發動新一輪代號為“守望萊茵河作戰”的冬季攻勢。11月21日,略經整編的裝甲教導師奉命前往阻擊向薩韋爾訥一帶挺進的美軍部隊。此時的教導師共擁有34輛四號坦克與38輛豹式坦克。教導師的反攻行動受阻,隨後便在承受不小損失[57]的情況下奉命撤離戰線。

突襲迪南

在花費一日為進攻做準備後,裝甲教導師發動了攻勢,先攻下了聖胡伯特,隨後又打通了通往迪南的公路;馬士河防線再度門戶大開。儘管如此,作為突襲前導單位的第902裝甲擲彈兵團卻於不久後遭遇強大的敵火壓制;隨著進攻矛頭越加深入敵境,裝甲教導師的推進也越顯吃力。12月23日,教導師在經歷一整日的激烈戰鬥後終於以高昂的代價佔領了羅什福爾。戰線彼端的美軍最終雖然被迫撤離,但其在抵擋德軍精銳裝甲部隊一整日的攻勢後卻僅受到相當輕微的損失,僅有25人陣亡與15人負傷。


SeaArm


Panzer Lehr Division,即“裝甲教導師”,有時被稱為130th Panzer Lehr Division也就是“第130裝甲教導師”,這兩種稱呼時不時會被混用,但是指的是同一支部隊。

這支名叫“裝甲教導師”的部隊成立較晚,在1943年才開始成立,但是其前身其實此前一直都在德國,因為它是由德國國內駐紮的訓練和閱兵遊行用部隊組建的。組建這支部隊,是為了準備好應對將來可能會到來的同盟國歐洲登陸(後來果然發生了,諾曼底登陸。),如同名字所示,其角色定位是裝甲師。

但是不要看到“由訓練和閱兵用部隊組建”這幾個字,就假設裝甲教導師的戰鬥力不足。這支部隊最開始的骨幹人員是從德國的裝甲兵學校I和裝甲兵學校II裡抽調的(裝甲兵學校Panzertruppenschule)。雖然當時主要的任務是訓練裝甲兵和參與遊行,但這些人員多數是在北非或者東線參與過戰鬥的老兵,甚至還有剛剛從意大利戰場回來的,經驗豐富。

這支裝甲教導師由此被認為是一支精英部隊,因此也接收了相對精良的裝備。除了配備四號坦克和豹式坦克作為裝甲戰的主力之外,這支部隊的步兵幾乎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並裝備了大量半履帶車,而同時期的其他國防軍裝甲師只能給部分步兵裝備半履帶車,其他步兵還需要乘坐卡車。另外,在1944年,在匈牙利進行額外訓練和協助Magarethe行動(沒找到該行動中文叫什麼,如有了解者請不吝賜教)的過程中,它還接收了第901裝甲擲彈兵教導團。在後來新裝備的供應中,該師也得到了高度優先權。


(下圖其實是1942年的,那時候裝甲教導師還沒組建,只是用圖展示一下半履帶車和坦克一起前進的情景。)

在戰績方面,諾曼底登陸之後,作為預備隊,裝甲教導師在最初幾天沒有動作,但是隨後投入了卡恩之戰,對抗加拿大和英國的部隊,並表現良好。後來該師在索勒河畔蒂伊、聖羅的戰鬥中繼續參戰,並在空襲和陸戰中損失慘重。儘管在反攻中失利並且面對大量敵軍、壓力巨大,裝甲教導師仍然在防禦中撐了很久。

但是後來盟軍發動了眼鏡蛇行動,因為盟軍部隊被擠壓在諾曼底灘頭,急需向前推進並站穩腳跟。已經損失慘重的裝甲教導師再次受到損失,並且又被盟軍空襲波及,幾乎完全被毀。在一些且戰且退的有序撤退之後,裝甲教導師在夏天被叫回後方,休整並補充力量。

在阿登戰役開始時,由於被迫在準備不足、兵力不足、補員未完成的情況下進攻,裝甲教導師戰績不佳。在巴斯托涅的戰鬥中,裝甲教導師取得了幾次小勝,不過其裝甲部隊在和美軍第十裝甲師交戰時受到一定打擊,並且該師在聖休伯特附近的戰鬥中再次受到阻滯。

在隨後的迪南之戰和解圍巴斯托涅的戰鬥中,裝甲教導師的進攻並不成功,裝甲教導師再次幾乎被打光。

阿登反擊戰失敗之後,裝甲教導師再次得到了重組,但是由於裝備損失太多,老兵傷亡太大,恢復出來的裝甲教導師已經沒有諾曼底登陸時期的力量了。儘管如此,裝甲教導師仍然陷入了激戰,並且參與了魯登道夫大橋的戰鬥當中。當德軍控制橋樑的意圖失敗之後,裝甲教導師再次陷入了一邊戰鬥一邊撤退的情況,並且多數力量已經被打光,或者在空襲中損失。終於,這支部隊最後僅剩的力量在魯爾口袋中被俘。

裝甲教導師的經歷,大致上來說就是生為精銳但是不斷被消耗、又不斷被補充,然而越到後期越補不回來,最終在戰鬥中衰弱,消失於地圖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