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幅1.3个百分点!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中小银行资金来源仍偏弱

增幅1.3个百分点!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中小银行资金来源仍偏弱

6月22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表了结构性存款的研究报告,指出了中小型银行在同业和理财监管压力加强的情况下转向结构性存款作为揽储工具,从而对其盈利和风控能力构成压力。

中国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其资金来源状况承压。与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类似,结构性存款为较不稳定的资金来源。结构性存款的成本与理财产品接近,略低于同业存单。然而,结构性存款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以储蓄和活期存款为代价,因而可能令银行盈利能力受损。银行的声誉风险由于结构性存款的复杂性而升高,金融机构的相互关联性风险也由此增加,原因是一些中小型银行将衍生品投资委托给大型银行。

资金来源结构转向结构性存款

自2017 年,中国中小型银行更多地利用结构性存款进行融资。2018 年5 月底,结构性存款在总资金来源的占比从2017 年1 月底的3.7%增至5.6%,远高于大型银行同期增幅 (2.3%增至3.1%)。

2018 年结构性存款增长快速,1 至5 月结构性存款在总资金来源中的占比增长了1.3 个百分点,而2017 年全年增幅为0.6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小型银行其他多个资金来源渠道的规模有所缩减。

中小银行已放缓同业存单发行。根据穆迪的测算,2018 年5 月底同业存单在总资金来源中的占比从2017 年7 月底8.2%的峰值降至7.7%。

近几年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大幅增加,这提高了系统相互关联性及其面临的流动性及信用风险 (参阅2017 年7 月3 日发表的《抑制影子银行活动的举措利好银行业但也带来调整风险》和2018 年5 月16 日发表的《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

由于监管规定趋严,中小银行已控制表外理财产品发行规模。2017 年底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存量余额下降了4%。另一方面,去年表内理财产品增长了24%。上述增幅部分受益于2017 年结构性存款的增长,原因是部分表内理财产品归类为结构性存款。

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增长反映其资金来源状况承压

穆迪认为结构性存款的增长部分反映了同业负债及理财产品的监管趋严。结构性存款增长还反映了因为 短期流动性及长期结构性因素的作用,中小型银行的资金来源状况面临压力。

2017 年中国监管机构(作为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多措并举全面监管的一部分) 加强了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财产品和同业负债使用的监管。在此背景下,结构性存款的推广,以其更为定制化的收益结构3,为银行吸引并留住客户资金 (包括从到期表外理财产品释放出来的资金以及可能从表内理财产品转向结构性存款的资金) 提供了渠道。

结构性存款增长还反映了中小型银行资金来源状况持续承压。短期内流动性仍偏紧,市场资金成本尽管年内有所趋稳但仍较高,因此银行揽储竞争更加激烈。

长期而言,银行面临非银金融机构的竞争更为激烈(如货币市场基金等)。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货币市场基金环比强劲增长超过20%。由于股市波动及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提高,2018 年迄今货币市场基金增长加快,第一季度增幅为9%,较2017 年第四季度 7%的增幅有所增长。

结构性存款增加,中小银行资金来源仍然偏弱

与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类似,结构性存款为较不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银行资金来源结构从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转向结构性存款对资金来源和流动性风险并未产生实质性变化。

结构性存款的平均期限通常为3 至6个月,与同业存单相近,但比活期存款、同业负债和理财产品期限更长。

结构性存款的展期风险亦与同业存单等批发融资相近,原因是多数结构性存款针对企业客户 (截至2018 年5 月中小型银行向企业客户销售的结构性存款在总量中占比为67%)。产品到期后,只有产品发行人继续推出比较有吸引力的结构性存款活动,客户才会将到期资金在该银行进行再投资。反之,上述到期资金将流向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结构性存款的银行。

尽管结构性存款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但大部分余额将高于存款保险限额人民币50 万元的偿付上限,原因是结构性存款主要针对企业客户。

结构性存款的成本与理财成本类似但略低于同业存单。另一方面,结构性产品的强劲增长以储蓄和活期存款等成本较低的存款增长放缓为代价。2018 年1 至5 月,银行结构性存款同比增长逾50%,而2018 年5 月活期存款同比增长放缓,从2017 年的两位数增长降至7%。上述资金来源趋势若持续,则银行盈利将受损,原因是结构性存款在融资结构中占比持续增长,其所需的成本将高于平均存款成本。

第三,结构性存款的累积也将令银行合规和风控承压。国内主流结构性存款大多将本金投资于定期存款,将所有或部分利息收益投向几乎难以行权的深度价外期权。结构性存款更像市场风险有限的高收益存款产品。然而,考虑到中小型银行的资金压力,随着结构性存款设计时更多地嵌入真正的衍生品结构 (具有较高收益目标),这将给储户、银行或双方带来重大市场风险。

若银行由于对手方未能履约或风险管理不足等原因未能履行结构性存款条款,也将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

与传统存款相比,设计及保留结构性存款头寸需要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部分无衍生品交易牌照的中小型银行委托风险管理相对较强的大型银行进行衍生品投资。这有助于减轻相关风险,但同时令金融机构相互关联性风险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