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持續增投,馬雲的餘額寶把門檻降這麼低,不省錢你怎麼能賺錢

5月央行宣佈下調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增投貨幣近5000億;時隔一個月,前兩天央行再次下調準備金利率0.5個百分點,增投貨幣7000億。類似的增投每年都會有好些次,但如此頻繁的不多見,這些增投的海量貨幣不斷衝擊著市場,對於我們普通民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錢袋子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人民幣貶值幅度和速度越來越大。這種增投的效果短期內大家不會有什麼感覺,並且不怎麼關注經濟的人根本就會忽視類似的消息,故而相當部分人完全是“懵懂”的,即使偶爾關注到了,卻因為無力改變這樣的大環境而處於“任人宰割”無所謂的狀態。如此心態下,猛地發現以前5毛一根鹽水冰棍都要1塊錢了;在朋友圈發以前3塊的巧克力冰糕現在居然8塊,冰棍都快吃不起的時候,才有了一點感悟。其實這也很好的解釋了我們的工資是多年前的好幾倍,但感覺生活壓力反而比多年前更大了,無聲無息我們就深陷降準增投的泥澤之中。

其實面對這種大環境我們還是有機會改變的,起碼是部分的主動權在手中。支付寶打造了中國人的購物車,也造就了一大批“剁手黨”,任性買買買一族。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沒有理性消費不能怪馬雲,畢竟沒有馬雲的淘寶之前,照樣有“月光族”,有超前消費的群體。但是在這個民眾金融思想覺醒,金融高速發展的時代,銀行儲蓄不再是錢能生錢唯一的選擇。如果可以我們應儘早的選擇保值甚至升值的東西來保護我們日漸貶值的資產,從現實的角度出發讓自己的財富總量提升。謹小慎微的可以選擇銀行的理財產品,雖然降準增投政策正一步步蠶食原本就不高的銀行理財的收益,但關鍵是要邁出這一步,讓投資的理念在心裡發芽。錢存在銀行活期定期什麼的那不叫投資,只能叫儲蓄。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讓你接觸到這個新思想,以後我們可以邁開新的一步去了解下馬雲除了方便我們花錢的支付寶外,還有為我們打造的賺錢平臺餘額寶。餘額寶通俗來說其實就是個基金平臺,投入門檻非常低,風險也相對極低,收益卻要比銀行儲蓄和理財產品高。這裡說的收益高是相對來說,“收益與風險總是成正比”,風險低肯定收益也不能高到哪裡去。類似餘額寶的平臺還有馬化騰的零錢通以及相當數量的一大批基金平臺。重要的是你肯把這些最基本的主動權拿在手裡去對抗通脹對抗貨幣貶值,至於說要完全對抗住那你得讓自己的資產每年產生15%左右的收益才行,靠餘額寶、零錢通這一類的基金很難達到這個目標。更高的收益主要看P2P理財平臺了,但是這個領域良莠不齊,又正處在郭嘉合規的整治期,早過了幾年前的黃金時代了。這個領域裡的平臺投資還是需要自己稍微的觀察學習下,一般來說合規性好,上線銀行存管,透明度較高的排名前100平臺總有那麼些是可以安心投資的。近段有權威言論提及打擊非法集資時說收益達到6%就要打問號,8%就一定要出事等等。我敢說放出這言論的人是藉著非法集資的由頭在隱射P2P平臺,如果沒有在某處領一份薪酬就是有補貼可拿的。因為只要稍微瞭解P2P平臺的人就能看出,8%是各大P2P平臺最低的年收益,6%的收益要麼是已轉型混合做基金的P2P平臺,要麼就是想自絕後路。P2P業內年收益普遍集中在8%-10%,這裡說的還是有信譽的大平臺的收益,中小平臺12%-15%比比皆是,只不過不建議去冒那個風險。瞭解P2P理財,投資穩穩賺到8%的收益其實相當不錯了。在這裡說了一些投資的方法途徑,但不提及股票、期貨、炒房等等,這些和此文本意相背。只是喚起大家的理財投資意識,高風險換收益的事還是讓那些更專業的人去告訴您。

央行持續增投,馬雲的餘額寶把門檻降這麼低,不省錢你怎麼能賺錢

再回到前面所說的“月光族”、“剁手黨”等不理性消費,沒有節省的概念恐怕是當下相當部分人的通病,物質豐富的時代慾望也將空前高漲。為了促進消費,各商家都在不遺餘力的對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灌輸“錢不是省出來的”觀念。但是手中沒有錢,怎麼去把握機會?怎麼能解決一些關鍵問題?生活中九成以上的事都與錢又關,有錢都不是事,沒錢什麼都是事。當你沒錢沒車也沒存款,還敢跟未來的丈母孃說“錢不是省出來的”,那麼你未來丈母孃就敢不把女兒嫁給你!大部分嘴上說錢不是省出來的年輕人基本上對錢,或者是賺錢也不是很上心,他們認為花的多但能賺得更多。除極少數人做到了這點外,賺得更多隻是這些大多數人的假設和幻想,遲早要被現實擊得粉碎。而相信錢可以省出來的人會想著怎麼把錢花得更值,不但想著怎麼賺大錢,也明白用省出來的錢去投資升值,用在更關鍵的地方。這些人通常可以更早的完成原始積累。學會省錢,因為賺錢和省錢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省錢代表一種心態和頭腦,有時候是和賺錢互通的。在經濟高速發展,貨幣快速貶值,生活壓力增大的當下,不會省錢的人賺錢也會變得更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