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與酒,一見「糉」情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其中“端”為“開端”、“初始”的意思,端午與春節、清明及中秋並稱為中國民族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端午節上,我們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是粽子和酒,按照風俗傳說,端午節這天喝酒,可以辟邪、驅蟲。在漫長的歲月裡,端午節和酒深深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端午飲酒的印象,除了如“美酒雄黃,正氣獨能消五毒”等文人騷客們的詩句之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白蛇傳》中,白娘子喝雄黃酒後現出蛇身的畫面。這其實是端午節習俗之一“辟邪說”的形象演繹,也是端午節與酒結緣的“紅娘”。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事實上,端午節原始的魂脈體現於我國先民在與自然環境長期共存中的自我保護意識。農曆的五月初五,是陰氣上升、陰氣與陽氣開始爭鬥的時節,蚊蠅孳生、百蟲出動、暑毒盛行。

古人認為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而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菖蒲酒也可祛病強身,對身體頗有益。於是,飲雄黃酒、艾酒、菖蒲酒以禳毒除病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習俗。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而對現代人來說,端午飲酒也漸漸演變成人們對生命與健康的期盼和寄託。

醬香白酒,正好符合現代人對飲酒養生的追求。

夏天,按照中國傳統養生學來說,是人體陽氣生髮最旺盛的時機,利用這個時機可以進行冬病夏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白酒辛溫,可以驅風散寒,在所有香型的白酒中,只有醬酒是陰陽發酵,醬酒具有滋陰補陽的作用。

醬香型白酒是目前公認的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對身體傷害最小的健康型白酒。這就是醬香型白酒的好處,也是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為什麼說醬香型白酒是對身體傷害最小的健康型白酒呢?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1 防病治病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特殊,不同於濃香和清香型白酒。一瓶醬香酒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至少經過五年時間,當中分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攤晾,並要加曲,高溫堆積,入池發酵,取酒、存貯、勾兌等,在漫長、特殊而神秘的生物反應過程中,在窖池和空氣中龐大的微生物群的共同作用下,各種有益的微生物盡數羅置於酒體中。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2 易揮發物質少,對人體的刺激少

醬香酒蒸餾時接酒溫度高達40度以上,高溫下易揮發物質自然揮發掉的多,而且醬香酒要經三年以上的存貯,貯存損失高達2%以上,很顯然容易揮發的物質又被揮發掉了很大一部分,所以酒體中保存的易揮發物質少。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3 酸度高

醬香型酒的酸度是其它酒的3至5倍,主要以乙酸和乳酸為主。酸主脾胃,保肝,能軟化血管。道教和佛教也很重視酸的養生功能。難怪有些醬香酒口感後味偏酸。

4 濃度科學合理

醬香酒的酒精濃度一般在53%(V/V)左右,這時酒精分子與水分子的親和力最好。加之貯存時間較長,遊離的酒分子少,所以對身體的刺激小。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5 天然發酵產品

醬香酒至今尚未找到主體香味物質,所以即使有人想通過添加合成劑做假也無從作手。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趁著端午佳節,和家人好友一起品一品「匠中匠」,配上粽子,是另一番享受~

端午與酒,一見“粽”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