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報:試問,汝能自律否?

“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確是一條金子般的人生經驗,值得永遠銘記。雖然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很不容易,但堅持下去,就問心無愧,就能得到發自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中紀委機關報:試問,汝能自律否?

看到許多領導幹部貪腐案例,尤感自律乃是為政的一大命門。

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自律算不算是一種性格,姑且不論;但可以肯定地說,領導幹部缺乏自律或放鬆自律,以致發展為隨心所欲,那就啥都不用說了,墮入深淵、身敗名裂是必然歸宿,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自律是一種高貴品質”“自律是通向成功的終南捷徑”“人若不自律,誰都救不了”……類似的告誡俯拾皆是。但是,真正做到自律,不僅需要極大毅力,有時甚至要忍受很多艱難困苦。

面對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食不過飽,飲不過量,擋住垂涎食慾、管住嘴,其實挺難。堅持跑步爬山等體育鍛煉,數年如一,風雨無阻,孤獨單調寂寞,幾人能行?戒菸戒酒、戒除種種不良生活習慣,說到做到,絕不“復辟”,真的挺難!這些,說起來都不是什麼大事,但在沒有剛性約束、可以自由選擇的情況下,靠自我約束管理不容易。不僅常常是以犧牲慣常的享受、愉悅為代價,有時甚至要經受異常的痛苦忍耐,正如戒菸戒酒會有相當強度的身體不適。所以,有一種說法: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但後期是享受的。

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無疑必須紮緊制度籠子,靠制度管人,但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自律。我們常說“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其實“考驗”考校著自律,“危險”肇始於放棄。其中道理顯而易見,無需多講。

自律之難,不全在懂不懂道理,而在當一個人擁有巨大自由裁量權而又缺乏約束的時候,能不能保持足夠的定力。不難發現,能講理論、會講道理的一把手很多,但一把手或者曾經的一把手違紀違法的概率卻相對較高。原因就在於,主要領導有著對多種資源的支配權力,而任何決策都不可能絕對避免主觀性,用何種幹部、上什麼工程、批多少資金、怎樣處理利益關係?如果把私心摻和進去,工作就會變味。這騙不了人。

自律之難,在於當奉承巴結、金錢美色、美酒佳餚、玩樂享受等輪番“圍獵”時,能不能抵擋住誘惑。毋庸諱言,人有天性,而某些天性恰是人的弱點。問題是,對領導幹部來說,對於這些天性中的弱點更需要頭腦清醒、嚴格管控。誰都知道秀色誘人、美酒醇香、娛樂悅心、遊玩可樂,但也應該明白“沒有免費午餐”,那些被稱之為“放鬆放鬆”的好事,其實不少就是企圖影響甚至“俘虜”公權力的伎倆。

自律之難,更在於隨著環境改變,面對各種誘惑,自律的能量不可能“一次充電,永遠滿格”,而需要不斷補充。特別是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自律的難度成倍增長。在貪腐案件中,常會看到“一次暗示”“一個招呼”之類表述,而這往往就是一些貪腐犯罪的起點,是人生大崩潰的開始。放縱如山倒,自律如抽絲。經驗表明,對領導幹部來說,任何時候都不要給自己找藉口,要對自己嚴一點、狠一些,讓廉潔自律成為習慣、成為原則、成為“條件反射”。

有人說,自律是一種苦行;也有人說,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從近年來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實踐來看,“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確是一條金子般的人生經驗,值得永遠銘記。雖然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很不容易,但堅持下去,就問心無愧,就能得到發自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試問,汝能自律否?(米博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