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錫劇之鄉雅韻流芳!她,不僅能唱好戲,還能帶好團

让锡剧之乡雅韵流芳!她,不仅能唱好戏,还能带好团

让锡剧之乡雅韵流芳!她,不仅能唱好戏,还能带好团

我是1978年進入武進錫劇團工作的,親歷了武進錫劇振興發展的過程。40年來,劇團經歷過輝煌,也曾走入低谷,一路走來有苦有甜。讓我欣慰的是,武進錫劇團沒有在我的手裡垮掉,誕生於武進的錫劇在全省、全國贏得了較高知名度。我要感謝這個改革開放的時代,感謝黨和政府對錫劇事業的支持。

让锡剧之乡雅韵流芳!她,不仅能唱好戏,还能带好团

田埂上走出的“一顆新星”

武進是錫劇的故鄉,曾走出梅蘭珍、王蘭英等一批名角。1965年,我出生在劍湖公社(今屬遙觀鎮),和王蘭英是同鄉。

小時候,錫劇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大人小孩隨口都能哼上幾句。父親在宣傳隊排演的《紅燈記》裡飾演鳩山,我常學著他唱。那時,田間地頭的高音喇叭裡經常播放錫劇《珍珠塔》,耳濡目染中,我學會了許多片段,特別是“方卿,我把你從頭看到腳後跟梢”那段唱腔一直銘印在心。我一邊割草一邊唱歌哼戲,歌聲清亮,很多村民喜歡聽,由此贏得了“田埂小歌手”的雅號。

1978年,錫劇藝術迎來了又一個春天,15歲的我有幸被武進業餘藝術學校錫劇業餘培訓班錄取,學了6個月的戲。培訓班結束,我滿以為能被武進錫劇團錄用,可兩個月過去了,卻沒有一丁點兒消息。戲校老師帶我找到武進錫劇團團長陳正文,陳正文見我雖然長得黑瘦,但嗓音好,答應先讓我試做6個月的臨時工,這樣我才算是進了錫劇團。

武進錫劇團成立於1952年,曾走過一段輝煌的歷程。1954年,省錫劇團首次進京演出,就特邀了武進縣錫劇團的演員。赴京人員還在中南海,為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等演出了《雙推磨》、《庵堂相會》。此後,武進縣錫劇團曾獲得江蘇“紅旗劇團”的美譽,中央和省市報刊也先後發表數十篇報道,盛讚劇團為“農民的貼心劇團”。

在劇團裡,我分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只要是與演戲有關,我都搶著幹,用心學。18歲時,我主演第一部戲——古裝戲《啞女告狀》,一炮打響。1984年,武進錫劇團選送三部戲參加江蘇省首屆錫劇藝術節,我參演了其中的兩部,並第一次得到了優秀表演獎。在總結表彰大會上,江蘇省戲校校長吳氏其專門點評了我的演出,稱讚我是“一顆新星”,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

让锡剧之乡雅韵流芳!她,不仅能唱好戏,还能带好团

不懈努力定能突出重圍

1986年,我拜師錫劇泰斗梅蘭珍,向她學習梅派唱腔。

1987年,由武進錫劇團創作、排練的現代大戲《風流母女》參加江蘇省第二屆錫劇節,一舉斬獲大會所設17個獎項中的16個,名列榜首。1995年,孔繁森同志的先進事蹟在新聞媒體報道後,劇團僅花36天時間,就將《孔繁森》搬上舞臺,成為江蘇率先演出該劇目的單位,不僅在常武地區連續演出200多場,還被上海有線電視臺拍攝成戲曲藝術片,並獲得常州市首屆“五個一工程”提名獎。武進的錫劇事業進入巔峰。

20世紀90年代,中西方文化多元交融,錫劇和全國許多地方戲一樣,面臨市場疲軟的問題,業餘劇團相繼解散,專業劇團部分演員選擇改行,錫劇事業步履艱難。

2003年,我已經是一級演員,但因為劇團不景氣,每個月只拿到600元工資。也就在那一年,我競聘成為副團長,分管排戲、演出等業務工作。一年之後,我擔任團長。雖然感到壓力重重,但對於組織的信任,我鄭重表態:我要唱好戲,也要帶領劇團走出困境!

那時候,劇團人手少,演出時騰不出人手推換佈景,我們每個演員身兼數職,既要搬運道具,又要上臺演出,十分辛苦,但面對觀眾的掌聲,大家雖苦猶甜。就這樣,演出漸漸多了起來,劇團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但形勢依然嚴峻。就在2004年,中天鋼鐵集團雪中送炭,決定每年注資扶持劇團發展,劇團則增掛中天鋼鐵藝術團的牌子組織演出、送戲下鄉,既彌補劇團經費不足,又提升了企業形象。此後,頂呱呱、金鼎集團、新奧燃氣、常發集團等單位紛紛贊助劇團,為振興武進錫劇添磚加瓦。

劇團沒有經紀人,我既是團長,又要身兼經紀人、演員等職務,白天聯繫演出、落實演出場地、尋求資助,晚上還要和演職人員同臺演出。至2005年,劇團終於扭轉了演出場次少、觀眾銳減、演員收入降低的局面。

让锡剧之乡雅韵流芳!她,不仅能唱好戏,还能带好团

把錫劇精品送到群眾中去

一直以來,武進錫劇團都十分注重精品生產,《風流母女》、《孔繁森》、《竇娥冤》等劇目都是群眾交口稱讚的好戲。

让锡剧之乡雅韵流芳!她,不仅能唱好戏,还能带好团

2015年,我們響應區委關於向陳靜同志學習的號召,把大型現代錫劇《玉蘭花開》作為傾力打造的又一精品。2017年,《玉蘭花開》獲得了第三屆江蘇省文華獎最高獎——文華大獎,是常州市首次收穫的省文華大獎,同時還獲得文華表演獎和舞美獎,隨後,又獲得江蘇省戲曲現代戲研究會頒發的2016—2017年度戲曲現代戲創作演出突出貢獻獎,我獲評突出貢獻個人。

把更多的精品送到群眾中去,讓錫劇之花開得更加豔麗,始終是我們的選擇與追求。這些年,我們在加大精品創作的同時,每年都要送戲下鄉超過200場。劇團每到一處都是人山人海,每場戲都能吸引近萬名觀眾。

送戲下鄉雖然辛苦,但收穫也很大。不僅傳播了傳統錫劇文化,給群眾送去文化大餐,還鍛鍊了隊伍,讓一批年輕演員有了成長的舞臺。今年1月,武進錫劇團獲得了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第七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文藝院團先進集體稱號。

武進錫劇團的興盛,攪動了錫劇之鄉的一江春水。近年來,每個鄉鎮都建起了戲迷協會,劇團與戲迷、票友建立互動關係,每週六下午在錫劇團小劇場都舉行戲迷票友演唱,演員們也經常參與活動。我們與坂上小學等學校合作,建立錫劇培訓基地,定期舉行送戲進校園活動,培養更多小戲迷,普及和弘揚錫劇藝術。我們還與江蘇省戲劇學校簽約,開辦“武進錫劇班”,定向培養錫劇專業的學生。我相信,武進會打造更多的錫劇精品,培養更多的優秀演員,錫劇藝術薪火相傳,永葆風采和魅力。

让锡剧之乡雅韵流芳!她,不仅能唱好戏,还能带好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