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業物業遞交上市申請!房企愛扎堆分拆上市……

說要在聯交所分拆上市的佳兆業物業,於6月25日正式在港交所披露了上市申請文件。

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7年,佳兆業物業分別實現營收4.78億元、5.39億元和6.69億元;毛利潤分別為1.65億元、1.62億元和2.05億元。

與前不久剛剛上市的碧桂園服務相比,佳兆業物業2017年的營收規模約為碧桂園服務的1/4。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17年收益計算,佳兆業物業在中國物業管理服務企業排名中位列第14位

佳兆業物業遞交上市申請!房企愛扎堆分拆上市……

是IPO而非介紹上市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從佳兆業物業招股書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佳兆業控股(開曼)的全資孫公司葉昌投資現在持有佳兆業物業98.6%的股份,佳兆業物業IPO之後會引入公眾股東。

日前,佳兆業集團公告稱,佳兆業集團持有佳兆業物業98.6%的權益;待分拆上市完成後,佳兆業集團將擁有佳兆業物業不少於50%的權益。

為何佳兆業物業未像碧桂園服務一般,選擇以介紹的方式上市,而是IPO?

對此,佳兆業集團有關方面回覆,由於公告前後為靜默期,有關上市的信息不方便透露。

第一大客戶供給過半

2015年-2017年,佳兆業物業來自單一最大客戶的營收分別為2.65億元、2.93億元、3.59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55.5%、54.5%、53.7%。

此外,佳兆業物業在毛利率方面的表現略顯疲軟。

招股書顯示,公司有四大業務線,分別為物業管理服務(針對普通住宅)、交付前及顧問服務、社區增值服務、智能解決方案服務。

其中,物業管理服務與交付前及顧問服務是佳兆業物業的兩大業務板塊,合計收入常年佔總營收的85%左右。

然而,2015年-2017年,交付前及顧問服務的毛利率從36%一路下降至28.8%;物業管理服務的毛利率先是從34.6%直降至29.5%,後於2017年小幅回升至31.9%。

受上述兩大業務板塊影響,2015年-2017年,佳兆業物業整體毛利率分別為34.6%、30.1%和30.5%,總體呈現下滑趨勢。

而反觀前段時間上市的碧桂園服務,其毛利率卻是一路高歌,從2015年的30.6%上升至2017年的33.2%。

“碧桂園近三年規模在迅速擴大,已經成長為‘宇宙第一房企’,因此碧桂園服務的規模和利潤均有質的提升。而中小型房企近幾年的業務規模正在不斷被壓縮,他們所要思考的是如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嚴躍進說。

分拆上市又熱

房企分拆子板塊獨立上市並非新鮮事,新鮮的是近期又形成了一股風潮。

目前,碧桂園已經成功分拆碧桂園服務上市,而佳兆業物業的分拆上市計劃同樣在進行中。近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也稱,旗下SOHO 3Q業務有計劃於2019年內完成獨立上市。

今年是房企分拆子業務板塊的上市元年嗎?為何紛紛選擇此時間節點進行業務分拆?

對此,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將這些資產打包也好,真上市也好,房企的主要目的肯定是融資。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子業務在行業內更有競爭力。現如今,房地產企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任何一個行業發展,藉助資本市場才能有一個更快的發展渠道。”

嚴躍進認為,在宏觀融資環境收緊、持續調控的大環境下,房地產市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逐漸從原來的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換,從住宅開發向運營業務過渡,房企需要換賽道競爭

此外,也有市場觀點認為,擁有分拆上市能力的企業多為多元化經營的大型房企,在其發展運營過程中並不能保證將企業資源有效分配到每項業務上,最終有可能導致資源的無效利用,制約了部分業務的發展。而分拆上市後,子公司將擁有獨立的融資平臺支持項目發展,可以大幅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同時可以促進該項業務或子公司業務向著更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提升企業在細分領域的競爭力。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母公司來說,分拆後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將更為清晰,管理者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主營業務,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和戰略性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