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讓我們重新認識柳岩,一個從小就熱愛閱讀的柳岩

这篇文章让我们重新认识柳岩,一个从小就热爱阅读的柳岩

《《新週刊》2013年度佳作:富得像個人樣》

點擊圖書封面可在三大網店購買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1月

柳巖說,自己的三觀除了受父母和老師的影響,更多的是從書裡感悟的。對她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論語》,它塑造了她的為人。

“當我還是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我讀的第一本書應該是兒童故事繪本,但我已經記不得了。第一本讓我記憶深刻的書,是《紅樓夢》連環畫,當時我還在上學前班,在書攤上被這個吸引,媽媽就買給我了。然後,我就這麼掉進了大觀園的坑。

我媽媽以前是小學語文老師,因為太過敬業,積勞成疾,後來轉到單位圖書館,做工會的工作。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小時候經常去媽媽的辦公室,去圖書館看書。可能小學一年級還是學前班的時刻,我跟我的發小,在這個小圖書館裡翻到了一本圖冊,裡面有非常美麗的風景圖片,還有很多文字描寫。當時我跟我的發小識字不多,我們只知道書名叫“九什麼溝”。後來翻閱了字典,才知道那個字念“寨”,九寨溝,於是我和小夥伴約定,這麼美的地方,好像仙境的地方,長大後一定要去這裡。這是我小時候跟發小的一個約定,有趣的是,我到現在也沒去過九寨溝,但仍然記得那本圖冊裡九寨溝風景如畫的樣子。

臺灣詩人林清玄說過,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我的三觀除了受父母和老師的影響,更多的是從書裡感悟的。現在想想看,小時候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應該是《論語》吧。倒不是說我最愛這本書,而是其中很多為人處事的態度,讓我裨益終身。比起很多小時候印象深刻的小說,《論語》在塑造我的為人上,有很大作用。

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會悟出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思想維度。我沒有辦法細說哪本書影響了我的三觀,我只能說很多書裡或虛構或真實的描寫,都會深深地震撼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的不斷累積,我的價值取向也慢慢發生一些變化,以前我的三觀比較鋒利帶刺,而現在的三觀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以及尊重。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其中有一個回答非常妙:“當我還是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我喜歡在飛機上看書,或者在睡前閱讀。睡前讀書已經成了我從小到大的習慣。在飛機上閱讀是因為成為藝人之後要到處飛,飛機經常晚點,在機場等待飛機起飛的時候,就成了我閱讀的時間。有書看了,心情也平復了許多,人倒變得開心了不少。有很多人說沒有時間讀書,那我這麼忙為什麼還能讀書呢?時間並不是你讀不讀書的理由,你自己愛不愛閱讀才是關鍵。

在我看來,紙質書和電子書並沒有對立,它們可以並行存在。像我們演員經常會收到劇本,如果是電影劇本,我會第一時間在手機上閱讀,畢竟比較短嘛;如果要拍電視劇,劇本相對更厚,那我就會請劇組發來紙質版,在手機裡看電視劇劇本確實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雖然電子書已經做得相當好,但我還是習慣紙質書帶給我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我是個感性的人,看小說的時候很容易無法釋懷。小時候看《格林童話》都為白雪公主難過。小說我有很多很喜歡的,但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看的還是《飄》。我很理解為什麼當年好萊塢的女明星都渴望扮演斯佳麗,這個自私、任性卻自強自我的女人實在太可愛了,她的故事一直讓我很欣賞。如果讓我演小說裡的一個角色,我會選《西遊記》裡的女兒國國王,因為那時公認她最美。我們看《西遊記》電視劇時,會很投入地唱:“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那時候,只要有人唱這句,其他人就會應喝:“美!”

如果讓我去一座孤島,而且只能帶三本書,我會帶《西遊記》連環畫,《沒頭腦和不高興》連環畫,還有《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這樣的漫畫吧……如果我真的被流放孤島,那個時候心裡比較鬱悶,不開心,可能只想看一些輕鬆的、生動的、有趣的、能讓我開心起來的書。小人書、連環畫、漫畫是我童年記憶裡最美好的存在,書攤、書店裡的小人書、連環畫讓我在兒時不知不覺度過了許多美好的下午,那裡有我所有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最近重溫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還讀完了法國作家馬克·裡維的《偷影子的人》。套用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碎琉璃脆。珍惜當下的美好和幸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