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爲何對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不感冒?高速不是爲所欲爲的

去年迄今,俄羅斯放出了很多大殺器,而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的現代化改進型圖-160M2也屢屢出鏡,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而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支更為強大的轟炸機部隊,在過去40年轟炸機發展歷史上,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卻越飛越慢,追求速度的超音速轟炸機都成了短命鬼。

美軍為何對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不感冒?高速不是為所欲為的

有網友可能提出質疑,B-1B“槍騎兵”不是超音速的嗎?

沒錯,但它最高飛行速度僅有1.25馬赫,大多數情況都是亞音速飛行的,在上世紀70年代末B-1A取消後,B-1B進行了大幅改動,取消了B-1A的可調式進氣道設計變成隱形性能更好的固定式進氣道,最高飛行速度從2馬赫縮水了一半,而比B-1B更晚服役的B-2“幽靈”,和正在研製中的B-21“突襲者”,都是亞音速飛行的飛翼佈局隱形轟炸機。

美軍為何對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不感冒?高速不是為所欲為的

在美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歷史上,超音速轟炸機也曾有過大紅大紫的一段日子。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空軍購買了少量能飛2馬赫的康維爾B-58“盜賊”式超音速中型轟炸機,以當時的標準來看是相當先進的,不過航程不達標、可靠性糟糕,更加魔幻的是60年代的北美XB-70“女武神”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雙3指標,卻因為風險太大、原型機墜機等因素下馬,直到70年代上馬的先進有人駕駛戰略轟炸機(AMSA),也就是B-1A,也還是高速路線的。

美軍為何對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不感冒?高速不是為所欲為的

不過,後來美軍發現蘇聯的防空系統越來越先進,特別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S-300地空導彈,米格-31截擊機,蘇-27戰鬥機組成了嚴密的防空網絡,速度再快的超音速轟炸機也不過是它們的下酒菜,因此轉而研製能夠低空突破、具備隱形能力的新一代轟炸機,這次轉向最終促成了世界上第一種隱形轟炸機B-2的誕生。

美軍為何對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不感冒?高速不是為所欲為的

B-2畢竟太貴,與之搭配的B-1B和B-52H型轟炸機也開始了針對性改進。

B-1B放低了對速度的要求,利用了部分隱形技術,將RCS從大型轟炸機的幾十平方米變成1平方米,加裝了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具備低空突防能力,而B-52H乾脆變成巡航導彈載機,搭載AGM-86和更先進的AGM-129隱形巡航導彈,成為更高效的低空打擊手段,專幹“隔岸觀火”的勾當。

美軍為何對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不感冒?高速不是為所欲為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軍老掉牙的B-52H因為更低的成本和能夠搭載大量的巡航導彈,可能會比B-1B還晚退役,再次顯示了非隱形超音速轟炸機的沒落,而中國空軍當年沒有引進快而無用的圖-22M“逆火”,腳踏實地的發展作為防區外打擊平臺的轟-6K,再把遠期“小目標”定為和B-2類似的轟-20,可能也是受此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