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明明是民族的功臣,卻被抹黑成「歷史罪人」,九百年都沒翻身

我們知道,人類的歷史上,不管是東方西方,發生過的戰爭簡直數不勝數。戰爭,這個可怕的魔鬼,數以千年來直到今日依舊籠罩在人類的頭上,由於高懸在人類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會往下揮,那時候整個人類群體就極可能會被核戰爭所摧毀。

戰爭帶來的雖然都是災難與破壞,但它卻能帶動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中國曆朝歷代的變遷,都離不開它的推動作用,即使是和平時代,暗地裡進行的無硝煙戰爭,也不斷在角力著。

在這種情況之下,通常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出現,來扭轉這個局面,拯救處在一片水深火熱的老百姓,實行新的政策,減輕賦稅徭役,使得老百姓擁護,官員廉潔,這樣去創立一個律法嚴明、高效運轉的新的國家。

比如今天我們要來講的北宋創始人趙匡胤。熟悉歷史的都知道,盛極一時的唐朝滅亡了,留下的是另一個大混亂局面,五代十國開始了。在這個時期,各個節度使擁兵自重,自立政權,到處打仗爭奪更多的地盤、人口,老百姓的生活被摧毀地一乾二淨。

此人明明是民族的功臣,卻被抹黑成“歷史罪人”,九百年都沒翻身

於是,趙匡胤在擁護下,黃袍加身直接做了皇帝,一躍而起成為北宋的開創者,結束了大混亂。成為皇帝后,趙匡胤也確實如上文所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經過太祖、太宗兩任皇帝的努力後,整個國家總算是重新煥發了活力,積累了大量財富,老百姓開始安居樂業。

俗話說得好,守業不知創業的艱苦,一個王朝一般除了剛開創基業的先輩能夠有大能力勤勤懇懇之外,其後代基本都靠不住,開始享樂起來。

北宋到了真宗、神宗上位後,朝綱就開始逐漸敗壞,許多社會矛盾開始顯現出來,出現了嚴重的“三冗”情況。整個朝廷文官、士兵、僧道(僧道不用納稅)人數極劇增加,這麼多的人只會拿工資而又不幹活,如此龐大的開支,經不起更為龐大的消耗。

再加上當時北宋還要面臨周圍幾個國家的威脅,比如西夏、大遼等,每次一打敗仗,大宋就得跟人家拜兄弟求放過,還送一大堆真金白銀、絲綢茶葉啥的做禮物,以換取自己的苟安。

此人明明是民族的功臣,卻被抹黑成“歷史罪人”,九百年都沒翻身

其他國家看著小兄弟好欺負,自然不會輕易放過,白拿了許多好處,這些好處從哪裡來?自然全都是壓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從他們那裡剝削了。

如此情況下,要是繼續下去大宋只怕就真的滅亡了,統治者對這點也早已察覺,宋神宗上位後,立馬下令改革。

就這樣,另一個風雲人物王安石出現了。作為八大家之一,他不僅會寫文章,還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自慶曆新政失敗後,他就一直在尋找新的措施改革。經過仔細的調研考察後,實行了以下幾個制度:

第一,實行青苗法,貸款給農民,等收成後歸還本息,不僅可以幫助農民,而且朝廷靠吃利息也可以賺一筆。(先進吧,這可相當於現在銀行的貸款業務了)

第二,在全國範圍內興修水利,保證農田灌溉。

第三,實行分田均稅法,減輕農民賦稅;而地主豪強們,則要交得多。

此人明明是民族的功臣,卻被抹黑成“歷史罪人”,九百年都沒翻身

第四,解放徭役,給社會帶來了大量勞動力。

第五,實行市易法,控制物價,抑制通貨膨脹,增加國庫收入。

第六,採取更高效的方法運輸朝廷物資,有效避免浪費。

第七,改革軍隊,將一些沒用的全都開除,增強實力。

……

變法實施後,大宋的情況確實好轉了許多,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富國強兵。可以說,這是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變法運動。

此人明明是民族的功臣,卻被抹黑成“歷史罪人”,九百年都沒翻身

可是,因為觸犯到豪強地主的利益,樹敵太多,讓朝廷陷入一片爭論聲中。連原先最支持改革的神宗,都開始搖擺不定,改革陷入了困境。宋神宗駕崩後,新的皇帝上臺,司馬光作為宰相廢除全部新法(對,我就是砸缸的那個),此時正在休養的王安石聽到後,一口老血噴了出來,鬱鬱而終。

雖然變法最後失敗了,但王安石在歷史上也留下了重重一筆,其許多變法措施,直到現在依舊被沿用至今。

其實王安石的變法是很有進步意義的,而且如果能堅持下去,可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然而當時豪強地主、豪強貴族的勢力太過強大,如果一意孤行,很有可能會引起朝局的動盪,即使宋神宗還活著,都有可能改變想法,改革的艱辛可想而知。

此人明明是民族的功臣,卻被抹黑成“歷史罪人”,九百年都沒翻身

按照傳統史學家的評判標準,王安石的改革是不對的,是“急政”,本來就有問題,會引起激烈的“黨爭”導致北宋完蛋,但其實在近代,外國史學家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王安石和商鞅一樣,取得了同等重要的歷史地位。

如果王安石九泉之下有知,也應該略感安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