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讀史:照亮通往井岡山的路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起義在南昌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朱德是武裝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後來,起義軍南撤廣東,在大埔縣三河壩與敵軍激戰3晝夜,殲敵數千人。這次戰役保留了南昌起義軍寶貴的有生力量,奠定了井岡山會師的基礎。

三河壩戰役結束後,朱德率領的部分南昌起義軍來到饒平紅色根據地茂芝,駐紮了3天2夜,在這裡召開了茂芝會議,作出了“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正確戰略決策。這為以後井岡山朱(德)毛(澤東)會師、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傑出貢獻。

七一讀史:照亮通往井岡山的路

大埔縣黨委政府組織學生參加紀念活動。

七一讀史:照亮通往井岡山的路

大埔縣公安民警在烈士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

“八一”槍聲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公然和共產黨決裂,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中國共產黨決定以獨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7月中旬,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正式確定了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部署。

7月27日,周恩來從武漢經九江到達南昌。根據中央的決定,中央前敵委員會(簡稱前委)成立,由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組成,周恩來任書記。7月31日,前委決定8月1日凌晨舉行起義。

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來為首的前委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起義軍2萬餘人,舉行了南昌起義。

起義勝利後,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宋慶齡、鄧演達(以上二人未到南昌)、賀龍、周恩來等25人為委員,以宋慶齡、鄧演達等7人組成主席團。起義部隊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下轄第九、第十一、第二十軍,共三個軍。第九軍由朱德領導。革命委員會又任命賀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代總指揮,葉挺為代前敵總指揮。

三河壩戰役

8月3日,朱德等率領的“八一”南昌起義軍按照中央起義前的決定,開始撤離南昌,取道臨川(撫州)、宜黃、廣昌,南下廣東,以期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重新舉行北伐。

當時正值盛夏,道路崎嶇,戰士負荷重,傷病員逐日增多,加之敵人脅騙老百姓躲離,導致了部隊給養的嚴重困難。陸續有部隊和士兵叛逃,起義部隊的戰鬥力因此受到損失。

從臨川出發後,起義部隊加強了政治教育和宣傳工作,加強了黨的基層工作,部隊的組織紀律和戰鬥力得到進一步加強。起義部隊向廣東進軍,這使廣東的國民黨軍閥極為驚恐。

8月8日,以“討共”為目的的國民黨軍第八路總指揮部在韶關成立。起義部隊從粵北分兩路入贛南堵截,到達瑞金後與敵軍展開激戰,三戰三捷,大大鼓舞了全軍士氣。

起義部隊隨即返回廣東。9月16日,起義部隊進入大埔的虎市、茶陽。9月18日,起義部隊進抵廣東大埔縣城,作出了分兵部署:周恩來、賀龍等率領主力向潮州、汕頭進發;第九軍副軍長朱德率領第十一軍二十五師和第九軍教導團共約3000餘人,據守三河壩,掩護主力南下。9月19日,起義軍前鋒第二十軍警衛營進佔三河壩。9月22日,朱德所率部隊接管進駐位於韓江西岸的三河壩匯城。

三河壩位於大埔縣之西部,其中心點匯城則是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的交匯口。與三江匯合點對應的河東岸的筆枝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

國民黨錢大鈞部約兩萬餘人,由今梅州市梅縣區鬆口撲向三河壩。10月1日,朱德和25師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勳指揮約3000多人的起義軍打響了一場阻擊戰,於東門部、筆枝尾山、龍虎坑、天子岌、梅子崬等陣地激戰三晝夜,我部擊退敵人多次進攻,雙方傷亡重大。

在我寡敵眾的情況下,朱德為了爭取主動,減少傷亡,保存實力,作出“梯次掩護,逐步撤退,東撤饒平”的決策,果斷組織撤退。10月4日凌晨,朱德等率領起義軍從濃霧中撤出戰場。

當時,擔負掩護部隊撤退的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第三營蔡晴川營長率領全營起義軍迎來了三河壩最慘烈的一戰。敵人以炮火狂轟濫炸筆枝尾山,一萬多敵人從四面包圍陣地,起義軍勇士們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甩出最後一顆手榴彈,跳出戰壕,與敵人展開肉搏。除極少數倖存者外,全營200多名勇士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筆枝尾山和韓江。

七一讀史:照亮通往井岡山的路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紅色元素雕塑。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位於廣東省大埔縣三合鎮匯東村筆枝山頂,總佔地18萬平方米,紀念館佔地3000平方米。園內有一座高15米、寬4米的烈士紀念碑,碑身上鐫刻著朱德元帥親筆題的“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15個正楷鎏金大字,碑座上刻著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撰寫的碑文。該紀念碑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及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農軍策應

1926年1月,中共饒平縣支部在饒城成立。同年11月,中共饒平縣部委在饒城成立。為了適應革命鬥爭形勢,中共饒平縣委於1927年7月在上饒區祠東大陂樓成立,同時成立共青團饒平縣委。

9月中旬,南昌起義軍經福建向大埔挺進,中共大埔縣委決定在茶陽、高陂兩地舉行暴動,要求饒平縣委派農軍支援。饒平縣委遂派張碧光率領農軍50餘名,前往支援高陂暴動,並一舉攻佔高陂區署。9月下旬,饒平浮山區農會又策應了南昌起義軍進佔潮汕。

此時,饒平境內從新豐至雙善形成一個擁有65個鄉村3.1萬餘人的紅色區域,建立了一支2000餘人的農軍隊伍,上饒成為武裝割據的重要基地。饒平縣委領導的革命鬥爭如火如荼,為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進駐饒北地區創造了有利環境。

協助攻城

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駐守大埔三河壩時,朱德通過大埔縣委派交通員送信給饒平縣委,要求饒平縣委派人到三河壩會見。9月30日,饒平縣委派張碧光、劉瑞光、邱達川等帶領上饒農軍46人,從九村出發,途經高陂。10月1日,張碧光等饒平農軍趕到三河壩起義軍指揮部,受到朱德熱情接待。饒平農軍領到40餘支步槍和400餘發子彈後,遵照朱德的囑咐迅速返回上饒。

10月4日清晨,朱德等率領的起義軍從三河壩突圍進入饒平縣境,又於5日凌晨到達上饒的上、下祠一帶。饒平縣委書記杜式哲向朱德等領導彙報了饒平農軍圍攻縣城的情況。朱德聽後果斷決定,立即派出部隊配合農軍攻城。因第二十五師後撤部隊大部尚未到達,便命令先期到達的第九軍教育團300餘人支援攻城。其餘起義軍進駐茂芝鄉,軍部駐紮茂芝圩的全德學校。

饒平農軍得到起義軍的武裝支援,攻城力量增加,而且士氣也大為振奮,鬥志倍增。兩支隊伍密切配合,奮勇衝殺。經過半小時戰鬥,饒城內軍警從槍炮聲中判明是正規部隊前來助戰,遂不再抵抗而棄城逃竄。此役,共打死打傷軍警50餘人。起義軍教育團和農軍佔領了縣城。當晚,獲悉敵軍欲從高陂向饒平進逼,包抄饒城,農軍帶著繳獲的槍彈物資迅速撤回各區。教育團則返回上饒茂芝與大部隊會合。撤離前,縣農軍在城裡沒收了幾家反動商戶的財產,同時處決了兩名民憤較大的土劣分子。

茂芝會議

10月5日晚,起義部隊全部住宿在茂芝及周圍村莊。6日,從潮汕撤退過來200餘名起義軍來到茂芝,帶來起義軍在潮汕失利的消息。

10月7日上午,朱德在茂芝圩全德學校主持召開了起義軍團以上幹部軍事會議,研究決定部隊的戰略行動問題。參加會議的有周士第(第二十五師師長)、李碩勳(第二十五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黃浩聲(第七十三團團長)、陳毅(第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孫一中(第七十五團團長)、楊心畲(第七十五團政治指導員)、孫樹誠(第七十四團團長)、王爾琢(第七十四團參謀長)、周邦採(第二十軍第三師教導團參謀長),還有第二十五師經理處長符克振(師黨委委員)、軍需主任周廷恩、副官長劉得先等20餘名軍事幹部。

會議開始,先由各負責幹部檢查統計報告各部人員。然後,朱德讓周邦採向與會同志通報了起義軍主力在潮州失利的情況。通報完畢,朱德就作了發言:“我是共產黨員,潮汕和三河壩戰鬥雖然失利了,但我有責任把“八一”起義軍的革命種子保留下來,我也有責任把大家統率起來,一道把革命幹到底!”接著,會議便圍繞朱德同志提出的“要不要繼續舉起革命旗幟”和“保存南昌起義革命種子”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期間,朱德繼續發言,他不同意有人提出的“解散隊伍,各奔前程”的主張。他指出,主力部隊雖然在潮汕失敗了,第二十五師及第九軍教育團在三河壩也吃了敗仗,但是中國共產黨還存在,革命武裝鬥爭仍在繼續,只要大家堅持下去,這支隊伍仍有希望,現在尚存一個師2000餘人,是南昌起義軍目前保留完整建制的隊伍。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官兵痛恨國民黨軍閥,願意跟共產黨一起革命。因此,一定要把南昌起義的革命種子保留下來,把革命進行到底。陳毅隨即表示支持朱德的主張,他說:“堅決擁護朱德同志的領導,並願儘自己一切力量,協助朱德同志保存南昌起義這批革命種子,把革命進行到底”。許多同志也表示服從朱德指揮,繼續舉起“八一”南昌起義的革命旗幟,進行武裝鬥爭。

這次會議經過熱烈的討論,決定積極同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繫,避開敵人主攻方向,從東北方向迂迴穿插到閩粵邊界;加強政治工作,穩定軍心,防止叛變行為發生。大家一致支持朱德的領導,並通過了朱德提出的“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正確決策,去敵人力量薄弱而群眾基礎比較好的湘、贛邊界尋找落腳點,開展游擊戰。

七一讀史:照亮通往井岡山的路

在茂芝會議舊址,革命後代代表與父輩蠟像合影。

蘇區創建

根據茂芝會議決議,10月7日下午,朱德率領起義軍離開茂芝。此後,朱德率領的這支南昌起義軍,歷經閩粵湘邊境半年多的艱難曲折鬥爭,隊伍不斷髮展擴大。

1928年4月,朱德率領的起義軍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正式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為工農紅軍第四軍)。

三河壩戰鬥是南昌起義部隊入粵後經歷的一次異常激烈的戰鬥,是一次偉大的壯舉,影響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在三河壩戰役中,若不是指揮者果斷決策,那麼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將不能發生後來的“贛南三整”“湘南暴動”。

參加南昌起義的肖克老將軍對三河壩戰役曾這樣評述:“沒有三河壩戰役,便沒有井岡山會師,沒有井岡山會師,羅霄山脈(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及其對南方游擊戰爭的影響就不會那麼大。”

經過該役,起義軍保留了寶貴的有生力量,傳播了革命火種,並最終被朱德帶上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使中國革命武裝鬥爭揭開了新的一頁,三河壩戰役烈士永垂不朽!

朱德南昌起義軍進駐饒平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對當年饒平人民堅持武裝鬥爭,建立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權,都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茂芝會議是在南昌起義軍遭到重大挫折的情況下召開的,也是南昌起義走向新的勝利的起點。茂芝會議作出“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軍事決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從進攻城市向走入農村,從打正規戰到游擊戰轉變的新起點,是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茂芝會議是我黨我軍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會議,將永載史冊!

七一讀史:照亮通往井岡山的路

茂芝會議紀念館。

茂芝會議紀念館位於饒平縣最北部的上饒鎮。紀念館紅牆青瓦白門面,內部佈置人物蠟像及歷史資料,重現了1927年朱德同志主持的南昌起義軍軍事決策會議的場景。該紀念館已經成為潮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饒平縣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