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个体化治疗时代即将来临!

肺癌个体化治疗时代即将来临!

Haalthy导读

得了肺癌,没有合适的靶向药怎么办?

靶向药吃了一段时间,耐药了怎么办?

要知道,这些情况都与肿瘤基因多样性有关,虽然都是肺癌,可每个人的肿瘤基因差异巨大。

肺癌的病理判断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区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如果病理能确诊小细胞肺癌,首选放化疗,手术就不在第一选择之列。好在大部分小细胞肺癌都是中央型肺癌,通过支气管镜下取得病理标本的机会较大,相对不易漏过。

如果活检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则临床分期非常重要,基于不同的临床分期,才可以相应选择手术、手术+放化疗、放化疗等不同方案。

一般来说,根据胸部CT表现和相关全身检查结果,可以大致做出肺癌的临床分期。如果分期在I期和II期,毫无疑问,应该积极争取手术。

达到III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理论上仍然有手术指征,但因为涉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最好的建议是术前做新辅助化疗再手术。就算先选择手术,II期和IIIA期肺癌也是推荐必须做手术后全身化疗的。

该研究团队历时5年,在利用全球最大的肺癌细胞库测试超过20万种化学药物后,最终确定了171种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潜在化学药物,并找到了预测部分化学药物有效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同时识别了药物作用靶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细胞》中。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每位肺癌患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甚至在出现耐药之后,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换药。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提到这个庞大的项目,可谓是步步为营。

要想寻找杀死肺癌细胞的潜在化学药物,这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借助西南医学中心高通量筛选核心设备(HTS),研究人员在超过100个肺癌细胞系(代表了肺癌多样性和特征性病变)中筛选20万种化学药物,将药物小分子选择性地靶向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的基因变异,经过重复测试后,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171种化学药物。

找到了潜在的化学药物后,研究人员便在肺癌细胞系上寻找特定的生物标记物,从而判断某类特定的肺癌能否与这171种潜在化学药物里的一种药物发生反应,并进一步分析药物作用的靶点。这也就是该项目的庞大“计划”。

进一步对KRAS /KEAP1肺癌细胞系分析发现,它们NRF2表达显著上调,因此,研究人员推断检测NRF2基因高表达可以预测肿瘤对苯并噻唑药物的敏感性。

同时,他们也识别了苯并噻唑对这类癌细胞发挥作用的靶点-GLUT8,GLUT8是一种葡糖糖转运蛋白,以帮助肿瘤细胞摄取葡萄糖.

以上只是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虽然对大多数化学药物,研究人员已经识别了可预测的生物标记物,但是这个庞大的计划并未结束,未来的重点是继续研究这171种化学药物,并识别它们的作用机制。

肺癌个体化治疗时代即将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