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遊戲對你的身體真的有影響

打遊戲對你的身體真的有影響

心理學認為人在兒童時期的成長過程與遊戲密不可分,在兒童時期的大部分技能都是通過各種遊戲來獲取的。但對於成長與互聯網的“90”後“00後”來說,接觸更多的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過家家捉迷藏遊戲方式,而是新興的電子遊戲。

打遊戲對你的身體真的有影響

打遊戲對你的身體真的有影響

2016年9月教育部設立《電子競技運動管理》專業,隨後的2017年國內許多大學相繼設立電競專業,預示著電子競技行業進入新的春天。這也讓更多的研究者們也開始關注遊戲對人的身體帶來哪些益處,目前已有研究發現:

研究者檢驗了電子遊戲玩家和非電子遊戲玩家在視覺主義的不同方面的差異。研究發現,電子遊戲玩家的注意廣度和反應速度均優於非遊戲玩家,而對非電子遊戲玩家進行了10小時的遊戲訓練後發現其測試成績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動作類遊戲對提高注意分配能力、注意容量、視覺注意的動態加工、空間辨別能力、瞬時清晰度方面,更加顯著。

電子遊戲中經常需要玩家合理的整合資源,交換信息,合作解決問題,所以研究者們也研究了玩家們的認知能力。研究發現三、四年級的學生們在完成一款需要考驗數學推理能力的網絡遊戲時,數學推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研究者使用一款名為“Tetris”的遊戲(以心理旋轉為任務的小遊戲),來測試電子遊戲對玩家的空間知覺能力的影響。結果發現,經過遊戲訓練的測試對象成績明顯提高,訓練過的女性甚至超過未經訓練的男性。空間認知能力差的女孩子們經過遊戲鍛鍊,以後出門再也不用擔心路痴屬性啦。

最近有研究表示,玩電子遊戲對運動知覺的鍛鍊效果甚至比傳統體育運動效果要好。研究者在屏幕上投放400個白色圓點,這些白點通過上下運動和旋轉形成不同的圖案,受試者需要追蹤圖案並進行識別。結果顯示當圓點逆時針旋轉時,電子遊戲玩家可以很好地完成追蹤識別任務,而非玩家則無法識別。這是因為這種運動知覺很難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鍛鍊,但電子遊戲則能夠幫助玩家鍛鍊這種知覺能力。

研究者讓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們分別玩了“3D倉庫”“立體連連看”“3D卡通推箱子”“POOM”“虛擬魔術方塊遊戲”,發現經過遊戲訓練後,學生們的空間發展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研究者們找來了老年人進行實驗,測試者在3D遊戲“神經賽車手”中經過12個小時的訓練後,這些老爺爺們的注意力和工作記憶等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其多任務處理能力跟第一次玩這款遊戲的20歲青年不相上下。大家要小心以後回家打遊戲被爺爺虐菜啦。

以上這些研究表明,動作類電子遊戲訓練能提高玩家的認知功能(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智力水平中的部分測量指標)。


隨著互聯網進入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依託於此的電子競技也在逐漸擺脫原本“墮落”“荒廢”“不務正業”的身份,成為一項受到很多人關注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研究公司Newzoo曾在2016年調查顯示,2018年電子競技的全球認知度將會超過10億人,其中,電子競技狂熱愛好者的數量在2017年突破2億,潛在用戶近5億。

打遊戲對你的身體真的有影響

不可否認,電子遊戲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關注並參與的一部分,雖然遊戲成癮依舊對人們存在消極影響,但過量過激的體育運動同樣會給身體帶來傷害,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電子遊戲,看到體育運動,讓電子遊戲能夠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歡樂和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