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江南水鄉無錫的歷史有多長,你只要去一趟仙蠡墩就知道了,它迄今已有五千多年了。第一代無錫的先民,就曾生活在仙蠡墩。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仙蠡墩,原先是一處水中的臺地。它位於今天的梁溪河北岸,蠡橋的橋堍,現今人們沿湖濱路去到太湖風景區,均要路過此處。只不過仙蠡墩掩映於大橋之下,加上週邊有不少樓盤的合圍,很少有人關注到它。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無錫的別名其一叫“梁溪”,現在市區內最大的行政區也叫梁溪區。梁溪,是一條河的名字,它是流經無錫市內最重要的一段河流。源於無錫西面的惠山山脈,北面連接京杭大運河,南面則經仙蠡墩後流入太湖的五里湖。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很久很久以前的仙蠡墩,是一處四面環水的臺地,也類似於水中的小島,只不過這座“小島”並非由山石組成,而是因為河水的沖刷,形成了一片水中的淤泥地。換句話來說,仙蠡墩是由河流、湖泊帶來的泥沙沖積出來的。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據史料記載,當初的仙蠡墩面積不到0.1個平方公里,約有十四五個足球場大小。臺地的最高處距離水面有七米多,最低處就是河道邊上的河灘了。而現在的仙蠡墩,總面積略有縮小,僅有0.05個平方公里。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因為這塊臺地,既臨水,又高爽,非常適合人群寄居,因而仙蠡墩也成為無錫先民最早的定居點。上世紀的五十年代,當時的無錫工業學校在這片荒蕪已久的臺地邊上,選址建新校舍。施工人員在臺地邊挖地取土,那知在挖地的過程中,學校的一位教師在挖出來的土壤中,發現了一隻陶鬲和一把石鐮,上交有關部門後,經鑑定屬於新石器時期的珍貴文物。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陶鬲,是一種陶製器皿,類似今天的瓦罐,不過底部是三隻袋狀的腳。古人是用這種器皿來燒煮食物,三隻騰空的袋狀腳下,可以添加柴火。而石鐮,是古人用來收割莊稼的工具,有點像現代的鐮刀,只不過它是用堅硬的石塊打磨而成。陶鬲和石鐮,是人類歷史上新石器時代的典型生活用品和工具。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新石器時代,開始於一萬年之前,結束於五千年之前,也就是說,仙蠡墩出土的兩件不起眼的文物,至少在仙蠡墩這塊臺地上存在了五千年以上。這是一樁在當年十分轟動的大事,它能證明在新石器時期,無錫地區已有先民在仙蠡墩生活、居住過。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其後,有關部門在仙蠡墩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陶器類、石器類遺物。陶器類包括口片、器足,陶網墜等,石器類包括錛、斧、環、裝飾品等。另外還首次發現了稻殼堆、禽畜殘骨以及房屋基址。從出土文物的器型、種類判定,仙蠡墩遺址的先民,當時已有較為發達的農業和漁獵生活了。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早在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他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曾寫到:“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 。司馬遷所指的楚越之地 大體是現今的太湖流域之地,這裡水系發達、土地肥沃、盛產稻米與水產品。所謂 “魚米之鄉” ,就是這麼來的。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在仙蠡墩出土的稻殼堆,經檢測已經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了。當時太湖流域還處在良渚文化時期,那時的先民,已經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四千年前的仙蠡墩先民,已經不再是靠捕獲動物為生的“野蠻人”,而是能進行農耕的新人類了。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明代的王永積,在他的《錫山景物略》中記敘了仙蠡墩名字的由來:“名仙女,從西施名;名仙蠡,從范蠡名。”相傳戰國初年,越國大夫范蠡助越勝吳後,功成身退,攜大美女西施,泛舟江湖,過起了逍遙自在的生活。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當年的吳國,建都於今天的蘇州,位於太湖的東面,而無錫,居於太湖的北岸。范蠡與西施駕舟沿太湖漂泊,據說曾在仙蠡墩泊岸駐留,現今的仙蠡墩上還留有當年西施“梳妝檯”的遺址。清朝的楊蓮趺曾作詩寫有“妝樓一片荒煙裡”之句,並附註:相傳西子梳妝樓在仙蠡墩側。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范蠡與西施,也許覺得仙蠡墩實在太小了,於是兩人從仙蠡墩出發,駕舟沿梁溪河進入了五里湖,也就是太湖的內湖,並在五里湖過起了隱居生活。范蠡在五里湖隱居的地方,現在被稱作“漁夫島”,據說他還在那裡寫下了中國第一部有關漁業養殖的書籍《養魚經》。如果真有這篇鉅作,那也是在總結了仙蠡墩先民農耕魚作的基礎上寫下的。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2004年的時候,無錫市啟動了梁溪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在原仙蠡墩遺址處建造了一座開放式的公園——仙蠡墩公園。公園以仙蠡墩遺址和蠡公池為主景,用石刻、雕塑等集中展示無錫先民的稻作文化、漁獵文化等生活方式,同時融入了范蠡、西施曾在此留下的人文傳說,為市民營造了一個休憩、遊賞的好去處。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現今的仙蠡墩公園,是一個免費的園林。園林內有仿建的無錫先民住所,這是一種幹欄式住宅,用豎立的木樁為基礎,在其上架設竹、木質龍骨作為承托地板懸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橫樑,構築成框架狀的牆圍和屋蓋,柱、梁之間用樹皮、茅草填實。因為仙蠡墩本身是水中的臺地,遇到河水大潮時,臺地的低窪處會被水浸,在臺地上架空建造房屋,也是無錫先民在長期跟大自然鬥爭中學會的生存方式。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園林內還有數座石雕像和鋼塑群像,主要用來再現當年仙蠡墩的先民們,如何在這塊巴掌大的臺地上,種植水稻,捕撈魚蝦,從而支撐自己生存下去。臺地的中央地帶,有一座古人肩抗捕獲來的麋鹿的塑像,只是現今太湖周邊的沼澤地帶,再也見不到可愛的麋鹿了。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現在仙蠡墩的周邊,被大批新建的住宅所包圍,倒是這塊遺址公園,水清柳綠,環境讓人喜愛。常見周邊的居民,清晨或傍晚在仙蠡墩鍛鍊,也有不少垂釣愛好者,跑來這裡,在幾個清澈的池塘邊釣上一整天,以打發自己的時光。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仙蠡墩邊上的梁溪河,依舊船來船往,從梁溪河經仙蠡墩,大型船隻可以直通太湖,水運的便利條件十分突出。前兩年,仙蠡墩對岸還有一處水產碼頭,每天都有漁民把在太湖裡捕撈到的魚蝦運來販賣,交易高峰時,仙蠡墩的周邊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捕魚船。只是現今水產市場搬遷出去了,那些捕魚船也見不到了。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無錫的歷史,第一筆就是從仙蠡墩開始的;無錫的先民,也是從仙蠡墩走出來的。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回到從前無錫先民居住的地方,也算是對從前的一種懷念。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仙蠡墩,無錫先民最早的家園,但願能長久保持著。

「粽情端午」運河邊上仙蠡墩,無錫人最早的家園

小貼士:

地址:無錫市湖濱路蠡橋

門票:免費

建議遊玩時間:2-3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