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生没有称帝?

这是个好问题。曹操是不敢称帝,还是不愿意称帝,这个有待商榷。

现在流行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这句话和史实并不符合。首先是“挟天子”,曹操对天子怎么样,有一个参考标准,那就是董卓。董卓可是彻底把天子架空,连皇宫都敢随意出入,曹操敢吗?(虽然有杀伏皇后一节,但并非常态)相反,曹操对汉献帝还是有一些畏惧的,比如成语“汗流浃背”,就是从说曹操的。

为什么曹操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生没有称帝?

再说令诸侯,曹操令得动谁?袁绍听他的吗?袁术听他的吗?刘备,刘表听他的吗?至于孙权,曹操在战书里都说了“近者奉辞伐罪”,奉辞,就是奉旨,奉旨来向孙权问罪,孙权认了吗?所以说,曹操征战天下多年,没有一次胜利是因为所谓的“挟天子”“领诸侯”而使诸侯屈服的,都是他凭实力打下来的。

那么,这个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说法就不成立了。事实上,更确切的说法应当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奉天子,即尊奉天子的意志,令不臣,即讨伐那些,或者警示那些想要对大汉天下不忠的人。曹操曾经在《让县自鸣本志令》中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句话结合史实来看,非常正确。袁术称帝,曹操去讨伐;袁绍也想称帝,曹操灭了袁绍(虽然也是因为和他有利益冲突);孙权想称帝(孙权和鲁肃的塌前对策,鲁肃就说“汉室不可兴”,并且为孙权规划好了一统天下的战略,当时赤壁之战还没有开打),曹操去征讨孙权。这样看来,对于汉朝最忠诚的,反而是“汉贼”曹操。

为什么曹操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生没有称帝?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没有曹操,汉朝,将不仅仅是名存实亡,而是彻底完蛋,是曹操一直在为大汉朝撑着门面。曹操曾经说过,到了自己这个位置,他必须要封儿子到各地,自己牢牢掌握兵权,因为一旦他放下,那么他自己的身家性命就不保,他为了自己和家人,必须继续“专权”下去。

而曹操如果想篡位,有没有可能成功?绝对是可能的。因为曹丕篡汉之时,天下诸侯,那个做出实际的讨伐行动了?曹丕能篡权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曹操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本,也就是说,当时,汉朝已经不得人心了,曹操篡位,毫无阻碍。

为什么曹操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生没有称帝?

但是曹操,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政治家,他要兴复汉室,所以,终其一生,都在为汉朝平定叛乱,即使有机会,有能力当皇帝,他也没有这么做。吕思勉先生在《三国史话》中,将曹操和诸葛亮并列,称之为封建时代的道德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