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是日俄戰爭的產物

張作霖是日俄戰爭的產物

張作霖是日俄戰爭的產物

上世紀三十年代之前,東北是鬍子的世界。統治東北的張作霖就是鬍子王!那麼,這個鬍子王是這麼產生的呢?張作霖,字雨亭,遼寧省海城人,光緒元年(1875)生,祖籍河北省大城縣。先祖張永貴,因生活無著,闖關東,務農。祖父富有,父張有財遊手好閒。張作霖13歲,父被仇家逼債害死,張作霖粗讀私塾。當時中國一片混亂,沙俄強行割去150萬平方公里中國國土,覬覦中國東北。甲午戰後的遼西是個三不管地區。散兵遊勇成群,乞丐難民遍野。官府腐敗,土匪橫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就相應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裝組織,名曰大團。1900年,張作霖因岳父趙佔元的幫助,在趙家廟成立了一個大團,有二十多人,他當上了小頭目,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張作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鬍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讚,他的聲名由此鵲起。他管轄的範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甲午戰後亂了幾年,1902年社會秩序逐步穩定。這兩年張作霖苦心經營他的武裝,勢力有所擴展。他也盡職盡責,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同時,和當地紳商也相處融洽,得到他們的交口讚譽。但是,隨著社會秩序的穩定,地方自治武裝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按理張作霖的大團應予遣散,團民或回家務農,或進城經商。但八角臺商會會長張紫雲考慮到遣散這一武裝,團民四散,可能危害地方。同時,他也和張作霖結下了友情,就想給他們找個出路。八角臺商會會長把他推薦給知府,收編。盛京將軍採納“化私團為公團”、“化盜為良”的建議。張作霖回到八角臺,擴大隊伍,收編了小股鬍子,如義縣的張作相等。張作霖被任命為幫辦(副營長)。1903年,張又升為管帶(營長),成為政府軍官。不過,張作霖最終在東北脫穎而出,還依賴日俄戰爭。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張作霖在日俄夾縫中周旋。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東北淪為日俄角逐的重要戰場。這時,已當上新民府遊擊馬隊營管帶的張作霖,不敢不遵守清政府所宣佈的“中立”敕令。但是,善於投機取巧、見風使舵的張作霖,對清廷的“中立”採取了陽奉陰違的態度,對日俄又採取了雙管齊下的手段。他既沒有像腐朽昏庸的地方官那樣恪守“中立”,也沒有像金壽山、馮德麟等匪幫那樣明目張膽地為日俄軍的一方效勞。他抱定的主意是,先乘機弄些好馬好槍和糧餉,以壯大自己的武裝;再看形勢的變化見機行事。戰爭初期,他看到俄軍強大,便為俄軍效勞,充“義勇隊”。隨著戰爭格局的變幻發展,日軍明顯地轉為優勢,他又為日本人賣力,日本間諜黑澤贈張銀幣千元。日張的勾結,從這時已經開始萌芽。在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圓滑地應付了複雜的處境,鑽營本領受到磨練,所部武裝得到加強。1905年,張作霖所部新民遊擊馬隊營編為三營。 1906年,又奉盛京將軍趙爾巺(曾琪已經調任)、新民知府沈金鑑(曾韞也已調任)之命擴編為五營,張作霖任五營管帶。 隨後,趙爾巺設立巡防營務處,任命張錫鑾為總辦,整頓全省地方軍隊,編成八路巡防營,張作霖所部五營為右路。他的綠林前輩,地主武裝大頭目馮德麟所部被編為左路。這時後起之秀張作霖,已經與原來聲名顯赫的巨匪馮德麟並駕齊驅了。張作霖之所以能夠得到重用而青雲直上,又是和他善於阿諛奉承、討好上司分不開的。他常與紳商交往,很明白升官的訣竅——“喜拉攏,善應酬,饋贈必投其所好。”如奉天巡防處總辦張錫鑾愛馬,到新民府視察時,張作霖即“贈以良馬”。新民知府貪利,張作霖旋“饋以金錢”。為巴結張錫鑾,張作霖曾拜其為“義父”。當張錫鑾離新民返回奉天時,他親自率250名騎兵護送。後來當奉天當局財政困窘時,張作霖又籌劃萬兩白銀呈獻張錫鑾。由於他善於討好上司,因而頗得奉天高級官員的垂青,得以官運亨通。日俄戰爭後,沙俄帝國主義加緊對東北、內蒙等地區的侵略。為拉攏內蒙上層分子,煽動民族分裂,沙俄收買內蒙郭爾羅斯前旗的一個沒落貴族匪首陶克陶胡,拉攏遼源兆南地方。為剿滅叛國蒙匪,徐世昌先後派兆南府巡捕隊和吳俊升所部巡防營前去剿捕,均未奏效。1908年,特派張作霖進駐遼源以及兆南重鎮攻打陶克陶胡,並經浴血爭逐終將陶克陶胡趕出內蒙。張作霖的這一行動,不僅為清政府立下一功,也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一時頗受社會各界擁戴。這時,清政府將張作霖所部由五營擴充為七營,除原有的湯玉麟、張景惠、張作相等營外,把駐守兆南的孫烈臣部也劃歸為張的部下,使張作霖的隊伍增至3500多人,拼湊了奉系軍閥集團的最初班底。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1912年任命張為第27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后,封為子爵、盛京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北京政府任命張為奉天省督軍兼省長。1918年,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1922年4月,張作霖自推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佈東北自治。這等於宣佈獨立!1924年9月,發動第二次奉直戰爭,打敗直係軍閥,控制北洋政府。1925年11月,郭松齡反戈,佔領錦州、新民,瀋陽告急。張作霖以犧牲南滿、東蒙利益為代價,換取日本出兵干涉,轉危為安。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行使統制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我們可以看出,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周旋於清廷、日本和俄國三者之間,應對自如。對於朝廷的“中立政策”他持陽奉陰違的態度,對於惡鬥中的日俄雙方則採取雙管齊下、投機取巧和從中漁利的立場。經歷了複雜環境磨鍊的張作霖,練就了一身同時對付幾個敵人的本領——然而也同時得罪了日俄,這為東北和他個人未來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