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我住在重慶,深受火熱天氣、豪爽脾氣、麻辣美食的影響,所以,當我去到蘇州常熟時,立馬被那種小而精緻、溫婉而清新的巨大反差給吸引了,我連著兩天的時間,像個真正的常熟人那樣,去同一條街道、吃同樣的食物、和同樣的人聊天。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蕈油麵:常熟人的鄉愁

常熟人有吃早茶的習慣,每天清晨6點,老人們便開始出門,去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樣的早茶店,點一杯綠茶、一碗蕈油麵,開始悠哉悠哉的一天。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每個城市都有一碗獨屬於自己的面,這碗麵是鄉愁、是文化、是氣質的折射,重慶的麻辣小面吃得爽快、利落,常熟的這碗麵則叫蕈油麵,吃得清新、講究,舌尖之旅清新爽口。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我吃到正宗的蕈油麵,是在虞山腳下的望嶽樓。據說蕈油麵起源於這山上的興福寺,寺廟和尚從虞山松樹上採摘到一種叫做“蕈”的菌類,熬湯煮麵,竟然新鮮美味,然後傳開了去。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吃蕈油麵澆頭很講究,有才從山上挖回來的蕈、當季的筍子、香椿、炸得酥酥脆脆的素爆魚、毛豆、素火腿…再搭配一杯綠茶,這樣下來早餐的一碗麵竟然擺了長長一桌,把一碗麵吃得如此有儀式感,我還是第一次,但這對大部分常熟人來說是習慣,由此可見常熟人骨子裡的儒雅,以及慢生活對這個城市的浸潤。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在望嶽樓大大的露天壩子上,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人,有的三五成群,吃完早茶打撲克;有的獨自一人,一邊喝茶一邊掏出本書認真閱讀;有的則享受30元一次的按摩。常熟人的生活可真悠閒。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通江路老街:親切的水鄉人家

很喜歡常熟的靈氣,這種靈氣無處不在,尤其是通江路老街,我第一次羨慕常熟人,就是因為這條老街,它如此親切,小小舊舊的房子排列在水街邊,泛著時光的味道,一座小石橋連起左鄰右舍的親密往來。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清晨,我在小石橋上寫生,白色的房子、黛色的瓦倒映在水裡,一副歲月靜好的江南水鄉的模樣,這模樣你一定在吳冠中的畫裡見過。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居民們三三兩兩的從身邊經過,站在我身後看,時不時用柔軟好聽的常熟話聊天,我側耳傾聽:有位老者略帶歉意的說畫得不太像啊!有人問這是哪裡的人呢?有人在討論,那座房子是他家,綠色的一定是小河。我連猜帶蒙捕捉著他們的語言信息,覺得老街裡的人有趣極了。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他們會好奇的湊到我的鏡頭前,探出一個大大的腦袋,他們會跑老遠給我送紙巾,他們會告訴我誰家的凌霄花垂了一牆,誰家的爬山虎爬滿了屋簷,讓我去拍照。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一碗餛飩:常熟人的舌尖美味

在老街上走走停停,你會遇到一家略有年代但乾淨素雅的小瓦屋,名叫“一碗餛飩”,中午的時候,很多當地人來吃午餐,如果你想品嚐地道的江南餛飩,到這裡準沒錯。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常熟人愛吃餛飩,小小的餛飩做得如同碗中精靈,皮如柔嫩蟬衣,隱約透出粉色的肉餡,這肉餡是新鮮的上好豬肉,每天現收現絞,再配合薺菜、筍子、香菇等,品類豐富。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夏天,大多數人會再點一杯綠豆湯,它是一碗餛飩的標配,綠豆湯用糯米、綠豆、冬瓜糖、薄荷等做成,模樣好看,入口清甜、透心涼。這樣的夏日午餐,讓人心情美好!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燕園: 時光是綠色的

不記得是如何在老街裡兜兜轉轉,來到了燕園,一座我非常喜歡的園林,小而精緻,裝滿了江南的韻味。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在院子裡,總覺得迴廊是幽深莫測的,而時光是綠色的,穿過“七十二石猴”假山,彷彿穿越到古代某個大戶人家,垂柳依依、水波如煙。繡球花開得很美,聽說這兒的一年四季,都會有不同的花綻放。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翁同龢紀念館:觸摸歷史韻味

常熟翁氏家族在中國近代政治、科舉史上有顯赫的地位,其中最有名的要屬翁同龢,他是晚清政壇的重要人物,百餘年來家戶喻曉的楊乃武與小白菜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就是翁同龢審理的。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現在,走到常熟古城區的翁同龢紀念館,你還能感覺得濃厚的歷史韻味,廳堂“綵衣堂”的由來讓人感觸於中國儒家的孝道倫理,翁同龢的父親為孝養母親買下了這所宅院,取“二十四孝”中的“綵衣娛親”典故,定名為綵衣堂。抬頭細看綵衣堂的梁、檁、枋、柱都繪有彩畫,圖案寓意吉祥如意,色彩鮮豔,是蘇軾彩繪的代表。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老宅子裡,墨一般的色調從窗邊蔓延到屋頂,百年古樹依偎在一側,陽光照射下來,影子投在牆上,就是一幅水墨畫。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嫩綠的枝葉從圓形拱門垂下,自帶風流趣味;雕花的窗戶一層層推向遠處;門一重一重彷彿通向久遠的時光深處。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文廟:常熟的歷史文脈

文廟與翁同龢紀念館相隔不遠,這裡以硃紅色為基色,建築風格更恢宏、莊嚴些。文廟有著三合一佈局,它由中軸線孔廟、東軸線言子祠、西軸線學宮組成。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十年浩劫時,文廟的破壞程度很大,但值得慶幸的是三條線上各有一處建築被保留下來,學宮保留了泮池及古橋,孔廟保留了戟門和銀杏,言子專祠保留了宋代風格的專祠。經由這些古老的磚牆、斷裂的雕飾,依然可以窺探當年的文廟表情。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沿著幽靜的迴廊漫步,綠蔭濃密、柳葉低垂,碑林裡,散發著絲絲縷縷的歷史餘韻。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在常熟待了三天,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讓我感到好奇和新鮮,總是能發現美好,哪怕窗邊隨意伸過的一根樹枝,都是風流優雅的,而那些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柔軟的常熟話就更不必說了。

探訪常熟古城,遍尋園林和美食,竟有這些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