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篡位奪權的反賊,不僅沒留下罵名,而且還被譽爲一代聖主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權講究受命於天,意思是表達皇權的正統性。即使皇帝再有所不堪,也是天選之人,如果有人想要推翻皇帝,那麼此人就會被罵為亂臣賊子,並遺臭萬年。但凡是都有例外,有這麼一位皇帝,他靠武力篡位奪權,不僅沒有留下千古罵名,反而被譽為一代雄君聖主。此人是誰呢?為何會有這麼高的歷史評價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此人是篡位奪權的反賊,不僅沒留下罵名,而且還被譽為一代聖主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的叔叔。明太祖朱元璋在世之時,原本選定了長子朱標為繼承人,但是天不假年,朱標壯年之際就亡故了。按照道理來講,朱元璋應該在其他兒子當中重新挑選一位接班人,但是朱元璋這個人很傳統,他很看重長子繼承製,因此最終選擇了長子朱標的長子朱允炆,作為皇太孫將來繼承皇位。

皇位隔代而傳歷來都是造成皇族內訌的原因之一,試想一代傳三代,二代肯不服氣。果不其然,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後不過一年多的時間,明朝皇室內部就爆發了長達三年的戰爭。當時作為皇叔的燕王朱棣,以下犯上,以小宗奪大宗,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統治,自己當上了皇帝。

此人是篡位奪權的反賊,不僅沒留下罵名,而且還被譽為一代聖主

朱棣的這種做法,深受建文帝大臣的不恥,明初大儒方孝孺誓死捍衛建文帝的正統地位,怒罵朱棣“燕賊篡逆”,最終被株滅十族,包括他的學生。有人或許不理解方孝孺為何這麼軸,其實在古代宗法社會,最講究的就是正統性,講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等綱常。

雖然朱棣在登基稱帝的方式上讓人所不恥,但是在他在位的22年時間裡,對內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而且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這些種種做法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下,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被稱為永樂盛世。因此,朱棣本人也被譽為“永樂大帝”。

此人是篡位奪權的反賊,不僅沒留下罵名,而且還被譽為一代聖主

有人評價說,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中國近代清史學家孟森就曾這樣說:“明成祖以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對外,凡五徵漠北,皆親歷行陣,假使建文承襲祖業,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國威者無不歸功於永樂之世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