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顧命大臣爲什麼難得善終?都是此人起了一個壞頭!

在中國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歷史現象,凡是被委任為顧命大臣的人,基本上都難得善終。無論是唐朝的長孫無忌,明朝的張居正,還是清朝的鰲拜,最後都難以避免被清算的命運,難得真的是因為他們想造反嗎?

中國歷史上的顧命大臣為什麼難得善終?都是此人起了一個壞頭!

長孫無忌是唐高宗李治的親孃舅,說他想造反好像有點不靠譜,位高權重倒是真的。張居正就更不用說了,這是一位歷史上知名的改革家,如果不是他的出現,明朝可能要提前滅亡五十年;如果他多活二十年的話,滿清可能在後期也沒有機會入主中原,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假設,畢竟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

中國歷史上的顧命大臣為什麼難得善終?都是此人起了一個壞頭!

中國歷史上的顧命大臣為什麼難得善終?都是此人起了一個壞頭!

那麼顧命大臣的命運為什麼會變得這麼糟糕呢?按理來說,他應該是老皇帝最信任的人才對,最起碼也應該不會做出危害皇朝命運的事情吧?其實,這一切都是司馬昭起了一個壞頭,從而才讓顧命大臣的命運便的非常坎坷。司馬昭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司馬懿的兒子,他在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後,被委任為顧命大臣。但是他的野心卻非常大,想要效仿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

中國歷史上的顧命大臣為什麼難得善終?都是此人起了一個壞頭!

只不過他做得更加明顯,先後廢除了曹魏的三任帝王,包括曹芳、曹髦和曹奐,最後纂奪了曹操打下的基業,讓自己的兒子司馬炎登基稱帝。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歇後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便是來自於這段歷史。由此可見,顧命大臣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職業,他會讓你的野心暴露無遺。

中國歷史上的顧命大臣為什麼難得善終?都是此人起了一個壞頭!

即使顧命大臣沒有野心也會讓繼任的皇帝非常忌憚,一旦羽翼豐滿之後,兩者之間發生衝突就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是,更何況許多顧命大臣仗著先皇的信任,經常會做出倚老賣老的事情,這也是被皇帝看不順眼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