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中國的孝子也有「試用期」,我估計你不會想轉正

《世說新語·德行》

【原文】

王僕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

【戲文】

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臧克家

原來中國的孝子也有“試用期”,我估計你不會想轉正

王僕射,大名王愉,字茂和,晉太原晉陽人,桓玄篡位後以他為尚書僕射,故稱之為王僕射。他爹是大名鼎鼎的王坦之,按說此人不應該是個小角色,但的而且確一輩子都處在不尷不尬的境地。

話說王愉剛到江州上任不久,殷仲堪和桓玄就再次發動內戰,王愉毫無準備,只得狼狽逃往豫章(今江西南昌),由於走得倉促,都沒能給家裡捎個信。

那時節王愉的兒子王綏正在京城,得知父親生死未卜,當即掛起了滿面愁雲,又在起居飲食方面多有節制,就好像真的死了爹一樣,故時人都稱他為“試守孝子”。

自秦漢以來,新任用的官吏都有一年的試用期,試守,即試用的意思。做孝子做到這個份上,老天爺都不好意思不給轉正了。

原來中國的孝子也有“試用期”,我估計你不會想轉正

順子,炸......

死神來了又走了又來了

公元396年,天下還是司馬家的天下,但熱鬧卻是旁人家在領銜。

這一年,晉安帝繼位,從智力層面考量,此人屬於殘障人士,所以我儘量不安排他出場。真正掌權的是皇叔司馬道子,以及擁兵在外的王恭,此二人的不睦導致了後面無數故事的發生,當然也包括王愉的小小鬧劇。

公元397年,王恭非常焦慮,一來先帝死得不明不白,連遺詔都沒留下,二來司馬道子把持朝政,皇帝又是個弱智,這樣下去自己遲早要被算計。於是他派人聯絡荊州刺史殷仲堪,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聯手玩把清君側的戲碼,沒想到一拍即合。

當年四月甲戌日,王恭上表起兵,三天後就到達建康,刀鋒直指司馬道子的頭號心腹——王國寶。是的,射人先射馬。

由於這一波殭屍來得太快,不僅對手沒反應過來,就連同夥殷仲堪都還沒出兵。後經人提醒,司馬道子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趕忙將所有責任都推到王國寶頭上,是他是他,壞事都是他乾的。於是乎,王國寶賜死,王恭退兵。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王國寶的哥哥,王愉同志怎麼樣了?

原來中國的孝子也有“試用期”,我估計你不會想轉正

我沒事

感謝萬惡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王愉跟王國寶雖然是同一個爹,但不是同一個媽,而且倆人一向不睦。因此,王國寶之死,王愉不僅沒受什麼牽連,反而因禍得了福。

此時的司馬道子驚魂甫定,總結失敗原因,還是自己在朝廷外部的勢力不夠集中,倘若有一支大軍為我所用,王恭和殷仲堪豈敢造次?

主意打定,司馬道子立刻封王愉為江州刺史——畢竟這傢伙和王國寶不是一路人,想來王恭也不會有意見——並將豫州四郡索性也劃歸王愉節度。這下可麻了大煩,豫州四郡不是沒主的乾糧,那原本有個領導叫庾楷,你司馬道子說換人就換人,姓庾的不要面子?

果不其然,庾楷雖然表面上沒什麼意見,但暗中派兒子去找王恭,說:您老人家這次清君側乾的不夠徹底啊,以為殺個王國寶就天下太平了?人家司馬道子可是不停的在培養勢力,一個國寶倒下了,千萬個國寶站起來,比如說……。

這時候庾楷玩了個心眼兒,他沒提王愉,畢竟那樣也太露骨了,他說的是司馬尚之和司馬休之兩兄弟,此時這倆人已經成了司馬道子的新寵,伐他倆也確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原來中國的孝子也有“試用期”,我估計你不會想轉正

不然你還能信誰?

就這麼著,王恭又被說動了,照例去聯絡殷仲堪,順便也把後面的主角桓玄和楊佺期引入了戰局。

那麼王愉怎麼樣了?正如今天故事一開始講的那樣,王恭一起兵,王愉就逃了,結果被桓玄抓獲。但是桓玄並沒有為難他,因為倆人從家譜上論還是實在親戚,王愉的老婆就是人家桓氏的姑娘,故此他再次逃過一劫。

後來桓玄篡位,以王愉為尚書僕射,然而這票人馬很快就被劉裕消滅,這一次王愉該死了吧?

並沒有,但也快到頭了。王愉自以為,我是桓家的親戚,又曾經輕慢過劉裕,掉腦袋是早晚的事,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勾結司州刺史溫詳,打算來一波反撲,結果行事不密,被人發現,全家伏法,其中也包括今天主要想誇一誇的“試守孝子”王綏。

寫到這裡才明白,原來這小子提前給他爹服喪是有深意的,因為再等幾年就真的沒機會了。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