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大國夢: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戰勝商紂,後封箕子於朝鮮,肅慎、燕、亳,都是周朝的北部領土,這裡的亳指代的就是貊,歸周武王之子的韓國統治。後韓國被晉國所滅,其所統治的貊受獫狁所逼逃到中國東北以及朝鮮半島。燕昭王時,秦開為其攻取真番(首爾)、朝鮮(平壤),讓它們歸屬燕國,併為它們設置官吏,在邊塞修築防禦城堡。公元前222年秦國滅燕國,朝鮮就成了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 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佔領衛滿朝鮮後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中北部設置了四個郡,分別為樂浪郡(朝鮮)、玄菟郡(高句麗、沃沮、夫餘)、真番郡(真番)、臨屯郡(臨屯),以高句麗為縣,也就說明高句麗是早於漢四郡之前就建立的,也就否定了朝鮮半島/韓半島國家的史書《三國史記》中關於高句麗的建國傳說。

韓國的大國夢: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曹魏時期,景初年間(237~239),魏明帝秘密派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跨海平定二郡。部從事吳林認為樂浪本來管轄韓國,將辰韓劃分成八個國家歸屬樂浪,各地驛使傳達音迅難免有出入,臣智激怒韓國,於是攻帶方郡崎離營。當時帶方郡太守弓遵、樂浪郡太守劉茂起兵討伐,弓遵戰死,二郡於是滅掉了韓國。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發動政變。他從鴨綠江邊威化島回兵佔領首都開城並發動政變(威化島回軍)。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李氏朝鮮。後來的李氏朝鮮繼續長期是中國各王朝的附屬國。日本的豐臣秀吉於1592年,1597年兩次入侵朝鮮均被明、朝聯軍擊敗,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朝鮮戰爭”。

韓國的大國夢: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1876年,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叩開了朝鮮國門。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朝鮮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成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清朝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亦在朝鮮駐軍。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的支持下,“升級”為偽政權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的勢力控制整個半島。1906年,日本在朝鮮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即朝鮮純宗。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定《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大韓帝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李熙退位,擁立李拓。

韓國的大國夢: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1919年3月1日,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語,朝鮮半島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合併於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華民國的戰時首都重慶。此時,中國重慶成為兩個國家的首都,分別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和大韓民國臨時首都。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併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於次年返國。

韓國的大國夢: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第一號指令中,以北緯38度線為界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0月,蘇聯把三八線以北的行政權移交朝鮮人民,到12月蘇軍全部撤離。半年以後,美軍也宣佈從南部撤軍,但留下了文官和“軍事顧問團”。當時朝鮮半島總人口為3000萬人,三八線以南人口約2100萬,三八線以北為900萬人口,北南雙方各佔面積為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6%和44%。1950年6月25日曆時3年的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正式參戰。至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美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港登陸,開始大舉北犯。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0月25日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把敵軍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1951年7月10日美國政府被迫同意在開城舉行停戰談判,並於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國的大國夢: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由於長期以來,韓國夾雜在大國之間,歷史上先是拜中國為宗主國,是中國的附屬國;近代受日本欺負,造成他們偏執狹隘的心理。事實上,雖然歷史上韓國是中國的附屬國,但是中國一直是善待高麗民族的,韓國人也很清楚。他們真正嫉恨的是日本人。但是他們不能夠接受本民族的歷史,不願意接受中華文化的對韓國文化的巨大影響。因此,千方百計切斷高麗歷史與中國歷史的紐帶,抓到一點芝麻,就借題發揮,高麗歷史如何如何,甚至狂妄到想篡改歷史,說是高麗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源頭。這就非常讓人感覺可笑了。一會兒把首都漢城改成首爾;一會兒把韓文中的漢字全部刪除,導致很多韓國曆史無法用韓文清晰表達;連孔子、朱元璋都成了韓國人;端午節就更不用說了(不但是韓國的,還被揣著去申請世界遺產,放觀全世界臉皮如此之厚的國家,也就非韓國莫屬了),估計屈原知道了八成會被氣醒。

韓國的大國夢: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一個大國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大國,是因為這個國家的一舉一動都能對世界產生影響。韓國的差距在哪?假如某天韓國的經濟抽了一下風,無論是美國,俄羅斯,中國,還是日本和歐洲,頂多就是打個噴嚏,然後該幹嘛還幹嘛。換成中國就不一樣了,別說中國經濟抽風,就是打個噴嚏,估計全世界都跟著得肺炎。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蹟”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經濟雖然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極大提高,但深入研究韓國經濟會發現,韓國就相當於一個巨大的富士康,韓國引以為豪的造船業,核心技術卻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說白了韓國就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一個巨大的工廠,所以美國經濟一出問題,韓國就開始舉國震動。這就不難理解韓國的自卑和矛盾心理:韓國一直認為自己是世界大國,但卻不被中美俄歐日當回事,所以一點事,韓國就舉國拼命,不是自焚就是剖腹,非得弄出點動靜,讓人家注意他不行。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的四國集團要求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事件,日本吵著要入常,韓國全國上下,從官府到平民,奔走告急,剁指頭的剁指頭,切腹的切腹,跟著日本後面嚎叫,儼然是全世界不聽韓國的,馬上否決日本入常的要求,就要世界大亂一般 ,但是日本何曾派過一個特使,甚至連召見一下韓國大使解釋一下的興趣都沒有。倒是日本三天內五個大臣,三個前首相作為特使跑到北京求見……

韓國的大國夢: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佔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45萬。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