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外樓》賦予美食人文味道 爲這個拉風操作點讚

《樓外樓》賦予美食人文味道 為這個拉風操作點贊

吃了麼您吶?

“吃“是最具生活煙火氣的問候語。每天大早一開門,看見街坊四鄰的張口就是這句話。不管你是騎著自行車上學的孩子,嘴巴邊還是豆漿沫子,出門看見提籠架鳥燈籠褲、抽著菸捲捻佛珠、遛完早的光頭二大爺,隨口肯定是這句”吃了麼您吶?甭管小兔崽子走不走心,禮到了,這就叫規矩,是氤氳到每日餐食中的禮數。就是寫字樓里人模狗樣的白領小年輕也免不了俗,這邊Tony正大嚼著青菜葉子的雞蛋灌餅,隔壁Emma的煎餅味飄過來,賤兮兮湊過去剝削點薄脆過來過過嘴癮,豪言壯語許願“晚上局氣我做東,誰都別落跑“。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節氣時令總有從老祖宗延續下來的吃食菜譜。幾十年老友經年重逢,跨國生意夥伴第一次握手,各方首腦各懷心思的政治握手,重頭戲也是“吃“。

吃,貫穿了社會的各個層面,古往今來,紮根到了每個民族國家的每一代人骨髓當中。說起來,中國又是美食大國,屢屢看不過吃不慣西餐,每次刀叉鋸條往上招呼的力氣活,還是享受中國自有飲食的從容。閒談輕笑間,雲捲雲舒。《舌尖上的中國》大火真真是勾到了中國人的胃口酥點。“吃“,這個簡單到如空氣般的行為,在文人墨客那裡卻是另一番況味,更多的是一份情感寄託。

《樓外樓》賦予美食人文味道 為這個拉風操作點贊

蘇東坡妙筆生花文傳千載,事業卻不如意,屢次被貶,卻在無意中發明出東坡涼粉、東坡肉,讓我們記住了這位大文豪的吃貨本色。亂世間避禍的郁達夫在西湖邊樓外樓上飲酒吟詩,”但憑極賤杭州酒,爛醉西泠嶽墓前“。近代著名學者、作家梁實秋,同樣是一個美食家,專門著述美食散文,在其《雅舍談吃》中,就記述了“在樓外樓嚐到醋溜魚,仍驚歎其鮮美,嗣後每過西湖輒登樓一膏饞吻。樓在湖邊,憑窗可見巨簍系小舟,簍中蓄魚待烹,固不必舉網得魚。普通選用青魚,即草魚,魚長不過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過後沃以沸水,熟即起鍋,勾芡調汁,澆在魚上,即可上桌。”後來,梁實秋去了臺灣,直到在臺北去世,家鄉的美味成為這位美食家深深的思念。

世事無常,風雲變幻,人們對吃的執念從未變過。百多年前,一個落魄文人洪瑞堂來到西湖邊上,建起了一間食肆。百多年來,以文會友,以菜相交,西湖岸邊這一爿樓宇,在如波濤的歷史上,在文化脈絡延續裡,飄蕩蘊香如縷。

這就是樓外樓。

《樓外樓》賦予美食人文味道 為這個拉風操作點贊

百多年前,落魄文人洪瑞堂創立起樓外樓的初衷已很難說清。舉第不如意也好,安生立命能有個活命的手段也罷,但肯定是參透了“吃”的不可或缺性。在活下來的基礎上,“以文會友,以菜相交”,廣結天下名人雅士,不能不說,恰是洪瑞棠身上的文人氣質,提升了“吃”的層次,讓樓外樓的美食倍添人文色彩。

就怕美食有文化。

電視劇《樓外樓》就是抓住了樓外樓延續下來的這份美食裡的氣質,以百多年來樓外樓的歷史發展脈絡為線,以樓外樓幾代人恩怨情仇、悲歡離合為點,在展現樓外樓代表菜品的基礎上,將美食裡的人文氣質呈現出來,為觀眾奉獻出色香味俱佳,且綿味悠長的一場華宴。

《樓外樓》故事背景設置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大革命時期至新中國成立這段波瀾跌宕、風雲變幻的歷史時段。演員馮恩鶴飾演的老當家,奚美娟飾演的姆媽,身上更多的是樓外樓創始人洪瑞堂的影子。身逢亂世人如草芥,在賊子、黑手間輾轉騰挪的活著,只為了讓樓外樓堅持下去。有點腐朽,但堅持的可愛,有文人骨子裡的擰巴。在老爺子身遭毒手之後,接下來的掌握樓外樓命運的年輕一代則呈現出更多的貼合新時代的方式,樓外樓也在風雨飄搖中,堅持下來,美食、人文,得到了更好的呈現,並進一步發揚光大。

張鐸飾演的洪家寶、蔣毅飾演的洪家柱作為洪家的兩個男丁,承擔起延續樓外樓命運的重任。長子洪家柱,人如其名,被家族寄予了頂樑柱的期冀。但身處亂世覆巢下焉有完卵,一腔熱血投身於更為廣闊的革命事業。洪家柱的命運講述,也是樓外樓的大背景的具象化,也有中國文人骨子裡對家國的責任感。

《樓外樓》賦予美食人文味道 為這個拉風操作點贊

次子洪家寶就成了樓外樓的“寶”了。大哥參加革命生死未知,父親身遭毒手,樓外樓內憂外患,在不得已之下,家寶放棄了藝術夢想,成為樓外樓新一任接班人。進貨學菜、查賬盤點,拋下畫筆,一個心懷藝術夢想的新青年,就這樣重歸傳統老行當。也正是因為有新思想新人文的加入,在堅持下來的基礎上,樓外樓的飲食文化才去的了進一步發展,“以文會友,以菜相交”美食裡的人文更為閃光。家寶舉辦樓外樓筆會、乞墨寶,凡有文人、雅客願留下詩畫作者,一律奉為上賓。郁達夫、徐志摩、豐子愷、李叔同在此留下軼事,吳昌碩、潘天壽、黃賓虹以及唐雲、吳湖帆、尹瘦石、啟功、趙樸初、沙孟海等書畫名家均先後為樓外樓題詩作畫。人文,讓樓外樓煥發新生。

《樓外樓》有百年美食傳承,在敘事上又抓住了骨子裡的人文情懷,各路名人雅士組隊成吃貨者聯盟,好吃好看無處不精彩,自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後自然收到觀眾追看,連續多日蟬聯收視冠軍寶座。而《樓外樓》的幕後操盤者正是近年來取得迅猛發展的拉風傳媒,幾年前那部大眾津津樂道收視奪冠至今無劇超越的《天天有喜》系列劇就是出自該公司之手。細細歷數,《最後的格格》《靈珠》《土地公土地婆》等幾十部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均有“拉風作品”這一文化標籤。拉風傳媒在《樓外樓》基礎上更是四年磨一劍精心打造,為老百姓創作出的又一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