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

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相争、七雄相斗,战争连炜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思想家们纷纷提出治国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导礼治,儒家则主张以德治国,唯独道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治。

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

据史书记载:尧把国君传给了比自己更有能力的舜,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并以德化民。这样,就使得社会比较安定。由于社会安定,百姓富庶,国力也日益增强。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

无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应天道,体察民意,敬天爱人,这样才能达到无所为,无所不为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