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區「五個突出」推動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全面提升

今年以來,薛城區各級黨組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五個突出”為抓手,高標準定位、高成效推進、高質量落實,全區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顯著提升,跑出了基層黨建工作的薛城“加速度”。

突出思想建設,持續開展黨內學習教育。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三學、六個一”活動,設立基層“黨員課堂”,向每個支部印製發放“一本一冊”和“兩微一冊”,實現組織生活全程記實。制定細化《關於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全面築牢基層黨建工作基礎的若干措施》,明確黨支部“1238”工作職責,每個村(居)辦公陣地主樓懸掛巨型黨徽,每個支部都規範活動場所。統籌抓好“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工作,開展“五個一”系列活動,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基層調研,走訪黨員群眾6500餘戶;創新“8+8”深學模式,印發8篇領導講話,制定8篇必讀書目;拉出問題清單和整改措施清單73個,全面深化整改落實,為下步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預熱。

突出黨建引領,全面推進“五個百”集中行動。圍繞解決基層組織人、錢、場所、品牌等問題,去年以來薛城區開展了“五個百”集中行動(即“百千萬”“百雁領飛”“百名先鋒”“百村新顏”“百舸競進”活動),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其中,聯繫服務群眾“百千萬”活動,組織全區141名縣級領導幹部、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鎮街黨政正職一對一幫包村(居)、企業,1001名科級幹部、優秀年輕幹部幫包聯繫貧困戶和致富帶頭人,9273名普通黨員每人每年聯繫3戶普通群眾,累計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難事實事1.7萬件。同時,全區新建提升鄒塢鎮劉莊村、常莊鎮泉頭村等村級場所37處,選樹“最美村支書”薛連民等優秀支書、先鋒模範黨員40餘人,形成了智慧黨建、“黨建+鄉賢”、黨支部領導下的股權制度改革等黨建品牌。周營鎮小鞏湖村黨支部書記孫中快獲評山東省“擔當作為支書”、巨山街道託三村黨組織獲評山東省“幹事創業好班子”。

突出示範帶動,統籌抓好各領域黨建。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四化”建設(即信息化統領、系統化推進、品牌化創建、制度化保障),構建“抓點連線、以線促面、線面齊進、整體提升”的大黨建格局。農村黨建方面,發揮第一書記硬隊伍帶動作用,深入第一書記先鋒行活動,對全區第一書記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引導新一輪50名市、區派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狠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錢袋子”工程,力爭年內實現19個空殼村全部“清空”,兩年內實現薄弱村全部“進三”,三年內實現多數村集體經營收益“倍增”;制定了關於提升村級黨組織組織力的十條措施,同時,統籌做好村級“三務”公開、建立村幹部小微權力清單和村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等工作,為切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城市基層黨建方面,抓住彩票公益金支持契機,新建提升社區工作服務用房12處,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服務站)全部實現外觀、功能、設施、制度、保障“五統一”;健全社區“3+X”服務機制,引導社區依託社區組織(黨支部、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力量,開展個性化菜單式服務,推動組建和兜底管理社會組織12家,為社區居民提供高水平服務1.6萬餘人次;創新提出以“同心圓”工程為統領,大抓城市基層黨建的工作思路,積極構建更加活力開放、兼容高效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模式。“兩新”組織黨建方面,建設棗曹路工業區黨群服務中心,在全市實現省級以下園區黨群服務中心零突破;強化社區與社會組織共建共促,黨建引領指導奚仲社工服務中心、鳳鳴志願者服務中心參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項目2個;大力推動“兩新”組織黨組織“兩個覆蓋”,覆蓋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引入共享經濟理念,在開發區、鄒塢鎮等非公企業密集區建成投入使用“共享黨員活動中心”2處,成為黨員業餘之家。機關黨建方面,按照“走在前列”要求,堅持聚焦“三化”(規範化、標準化、制度化),在抓好區直部門單位機關黨建工作力量、健全各項制度、打造過硬支部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創建“黨建標兵·服務先鋒”系列主題活動,打造了“三心繫天平”“陽光國土·黨員先行”等黨建工作品牌。國有企業黨建方面,創新推行支部推薦前置制度,將黨組織研究討論意見作為國企領導層決策的前置程序。今年以來,該區召開黨組織研討會42次,對涉及大學生招聘、黨支部活動經費列支等重大事項進行集體研究。與此同時,大力推行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的“雙培養”制度,推進黨員幹部與企業領導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突出問題導向,探索基層黨建新路徑。針對工作中流動黨員管理不規範、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充分、黨員隊伍結構失衡等問題,組建薛城區在京流動黨員黨委,與駐地海淀區羊坊店街道黨委攜手建立“羊薛聯誼”網絡,擴大了在京黨組織的影響力,成為全省工作亮點。按照棗莊市、薛城區委“1+7+7”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制度體系,深入開展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年活動,全區先後有16個基層黨組織獲評“全市基層黨建示範點”,15名同志受到省、市委表彰,進一步激發了黨支部工作活力,助推了全區基層組織力提升。落實黨內激勵關懷機制,累計撥付黨內救助金72人、26萬餘元,讓身處困境中的黨員感受到組織的溫暖。發展黨員指標採取“三個傾斜”措施(即向農村和生產一線傾斜、向年輕高知識分子群體傾斜、向3年未發展黨員的村傾斜),制定每年從農村返鄉創業人員、復退軍人、各類能人中發展黨員新增比例不低於50%的目標,去年消除3年未發展黨員村18個,發展農村優秀中青年黨員46名。

突出主責意識,確保黨建責任落地生根。深化並長期堅持《基層黨建工作考核辦法(試行)》,繼續推行千分制考核,把落實黨建責任制作為首要考核指標,其中年度考核排名最後的鎮街和排名後三位的區直部門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黨建工作的同志當年度考核不得推薦為優秀等次;連續兩年排名落後的,列為全區重點整改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向區委作書面檢查,必要時進行組織調整。通過每月調度、季度督導、年底考核,形成了環環相扣、有序銜接、追責問效的基層黨建工作督查考核評價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