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将士那么多,为什么只有邓世昌为人所熟知?

丹囚生

在大航海时代曾有一句名言:“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而晚清政府也曾经拥有过一支亚洲第一的强大舰队——北洋舰队。

众所周知,北洋水师最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然而令北洋水师官兵遗憾的是,为什么直至全军覆没,他们也没能击沉一艘日本军舰?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也筹建了:南洋水师、北洋水师、船政水师和广东水师,以至当时的晚清政府觉得已经"颇有成果"。

然而战争是战斗力最好的试金石,当中法海军在马尾发生海战后,在半小时之内,船政水师的11艘军舰,19艘运兵船全部被法国海军击沉, 而法军几乎是毫发无伤。这是一场战斗吗?为什么发展了二十几年的中国海军(当时船政水师号称中国第一海军)还是这么不堪一击?

于是晚清政府痛定思痛,决心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北洋舰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888年12月17日,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

北洋舰队的主要军舰为德国和英国订造的"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等主力舰25艘,辅助舰只50艘、运输船30艘,再加上其军舰、辅助船、枪支弹药,以及威海卫、天津、旅顺等基地的修建的费用,清政府在北洋舰队身上一共花费了白银2000万两左右,而北洋舰队也一举成为了当时亚洲实力最强大的舰队。

1894年9月17日,以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担任司令的日本联合舰队,正在寻找北洋舰队主力准备决战。

上午10时左右,日本联合舰队的先头部队在黄海海面上发现了一团黑烟,因此日军断定这就是北洋舰队的军舰,于是日舰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了全部歼灭北洋舰队的准备。而此时停泊在大东沟外锚泊地的"镇远"号铁甲舰,突然发现有多艘日本军舰正向他们的锚泊地驶来,于是立即向北洋提督丁汝昌报告,丁汝昌在慌忙之中命令北洋舰队紧急起锚,迎战日本联合舰队,就这样,中日两支舰队在一个有准备和一个无准备的情况下开战了。

12点50分,"定远"打响了黄海海战的第一炮,接着北洋舰队各舰纷纷开炮,12点53分,日舰旗舰"松岛"也向北洋水师开炮射击。

可以说,北洋舰队从一开战就处于了下风,更为糟糕的是,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在开战后不久,就被日舰的猛烈炮火打坏了信号旗,这使整个北洋舰队失去了统一指挥,只能各自为战。3点04分,日舰再次击中了"定远","定远"随即燃起了大火,这时,"镇远"和"致远"站了出来掩护旗舰自救,最终"定远"成功扑灭了大火,但是防护能力较差的"致远"号,却因此而遭到了日舰的集中攻击。

据"致远"幸存的水兵描述:当时日舰"吉野"正好出现在"致远"的正前方,"致远"管带邓世昌在得知炮弹用光之后,他见"吉野"极为嚣张,若能撞沉"吉野",便可使北洋舰队反败为胜。

故邓世昌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是沉船,则我军可以集事",然后他命令"致远"号开足马力向"吉野"冲去。日舰见"致远"冲了过来,立刻集中所有火力攻击"致远",日舰的炮弹像暴雨一样击中了"致远"号,导致"致远"船体破裂,船首沉入水中,尾部高高翘起,推进器在空中哀鸣不已的旋转,最终"致远"号包括管带邓世昌在内的246名官兵遇难,仅有7人生还。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中、日海军参战的军舰各是12艘,北洋舰队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战舰被日舰击沉,其余参战各舰皆是伤痕累累,但他们在付出了如此的惨重代价之后,为何没能击沉一艘日本军舰?

首先是北洋舰队自从成立的之日起,就未能再进口一艘军舰甚至一枚开花炮弹,"……济远火炮尚未齐备,经远、来远尚缺尾部主炮,定、镇两巨舰,应添快炮六尊,威远前膛旧炮,不甚灵动……" ,这是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给晚清政府关于北洋舰队现状的报告。

再有就是炮弹问题,北洋舰队所使用的是天津机械局生产的穿甲弹和开花弹。

因为技术和偷工减料的因素,这些炮弹"穿而不炸,炸而不大"已经见怪不怪,而且还有很多炮弹的尺寸不合格而无法使用,即使是这样的炮弹也是数量有限,不然"致远"管带邓世昌也不会要撞沉"吉野"。而日本则通过举国之力,购买了航速更高的战舰、射速更快的速射炮、威力更大的开花炮弹,至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北洋舰队,位居亚洲第一。

当我们以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这场大海战时,不得不承认,北洋舰队最终的惨败是在情理之中。

虽然北洋舰队的官兵不怕死,但他们却心有不甘,死不瞑目,因为他们没能击沉一艘日本军舰,只留下了飘荡在黄海上空、"致远"管带邓世昌带领全舰官兵站在甲板上那悲壮的怒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撞沉吉野”


刀墓手札

比起甲午中日海战中牺牲的其他烈士,邓世昌能够为人所熟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因为影视作品的传神描述。

陆毅所饰演的邓世昌在海战失败过,愿与致远舰共存亡,一起沉沦海底的雄伟壮举,至今仍然在脑海里久久没有抹去。

而且当时最感人的一幕就是:邓世昌的狗见他落水,拼死相救,邓世昌不得已将狗也一起带入海中。



第二,因为光绪皇帝的一副挽联。

邓世昌的死讯到达京城后,愤慨不已的光绪挥笔写下了一副著名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对邓世昌推崇备至如斯,也让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第三,邓世昌是个耀眼的将星。

如果看邓世昌履历就会发现,邓世昌从小时候开始,就是个天才。在迂腐不化的晚清时候,邓世昌积极学习外来知识和经验,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

海战中邓世昌所在致远舰身受重伤,无力回天之时,邓世昌下令开船撞击日军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战士壮烈殉国。

中华有人如此,必有复兴之日。

邓公千古,在天有灵,魂兮归来,与国同在。


故纸书虫

邓世昌的一句“撞沉吉野号!”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全舰队200多名官兵英勇牺牲,光绪皇帝以“有公足壮海军威”评价。

要说到为什么邓世昌那么有名,原因很简单,下面的图片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


邓世昌有名,不是因为光绪的评价,不是因为电影的宣传,而是因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人人都要学,才使邓世昌的故事家喻户晓。电影或者其他的东西只是让邓世昌的故事更加辉煌。

在义务教育阶段,几本历史教科书讲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人物都讲到,所以只能选择其中更为突出的个别人物进行宣传,甲午海战中有几名将领其实和邓世昌有点类似,一个经远舰的管带林永升,经远舰在战场初期就已经被围攻失去战力,完全可以撤出战场,可是林永升在对军舰简单的修理后,又愤然返回战场,后又被围攻与全舰官兵全部阵亡,还有一个是超勇舰管带黄建勋,驾驶的落后的木壳铁皮船,首先冲入敌阵,丝毫没有畏意,在船沉默的最后一刻还发炮不止。

这两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丝毫不比邓世昌逊色,当然邓世昌也很厉害!我们要宣传我们自己的英雄,要了解我们自己的英雄。不过我觉得历史书中应该再写下逃将方伯谦,让全国人民都唾弃他。


曹小翔xixi

因为邓世昌是定远舰的管代,而且他是西方留学回来的。当军舰沉没以后,爱犬把他救了上来,但是他却按下了爱犬的头,自己选择壮烈牺牲,死的壮烈,死的义气。


老九说历史

极具才能、代表性、富有戏剧性的才会被人记住,每一场战争都会死很多人,我们记住的也只有那些富有传奇经历、独特人格魅力以及军事素养突出的人,战争的尘嚣掩埋了太多的无名氏,也有些人的事迹在史书上因为不具备戏剧效果,直接一笔带过,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看开点,青史留名靠实力,也靠运气。


快雪时晴雨

我认为邓世昌是众将士中的一个代表,因为将士太多人们不可能会记得太多。所以邓世昌只是反抗帝国主义的一种精神,没有邓世昌也会有李世昌、王世昌、周世昌等等,加上每个民族都需要一个模范来学习,像雷锋精神一样的道理,所以说邓世昌就是一种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