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邵大亨,是清代道光、咸豐間宜興制壺名手,繼陳鳴遠之後的一代宗匠。

《茗壺說贈邵大亨君》

「邵大亨所長,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其掇壺,肩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無饗者之譏,識者謂後來居上焉。注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長注尤古峭。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口內厚而狹,以防其缺,氣眼外小內錐,如喇叭形,故無窒塞不通之弊。」

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其實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並沒有讓他春風得意。火光土色,十里窯場,滿世界的陶器,聲響鏗鏘。邵大亨做壺,卻鐵骨錚錚,不畏強權。邵大亨成名很早,但他的壺卻做得不多。有關大亨壺的故事,就這樣在民間口口相傳開來。

兩段故事,瞭解邵大亨

當時有一位縣官,有一把邵大亨壺,十分喜愛,卻不小心被丫鬟摔壞了。縣官大怒,要殺掉丫鬟用命來賠這把壺。

邵大亨聽聞此事之後,就挑了一擔子壺去找縣官,讓縣官從擔子壺裡挑選一把,以換丫鬟的命。

縣官挑了一把後便釋放了丫鬟,卻不滿足只擁有一把邵大亨的壺,便對邵大亨說道“你把這些壺都留下,你要多少錢都給你。”

邵大亨一聽,當場就把壺全都砸了,縣官很是驚詫。邵大亨道:“如果這些壺落到你們手裡,不知道還要死多少丫鬟,我寧可砸碎也不能害人。”

另一則說的是:“大亨雖陶人,而性孤僻,自高聲價,非值其睏乏時,一壺千金幾不可得。”,“有邑令欲得之,購選泥色招入署,啖以重利,留之經旬,大亨故作劣者以應。令怒而杖之,亦不畔暴也。”

大意是:某縣令得知大亨壺金貴,傳大亨到衙門聽命做壺,大亨不從,被衙役死打,皮開肉綻,仍不從;最後是某師爺從中斡旋,大亨勉強胡亂捏些泥團,敷衍應付,給縣太爺一個“臺階”。

大亨德鍾

邵大亨制壺以揮撲見長,尤其在制簡練形體,如掇球、仿古等壺,樸實莊重,氣勢不凡,更突出紫砂藝術質樸典雅的大度氣息,他的壺“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其魚化龍壺,伸縮吐注,靈妙天然。他的作品在清代時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視為珍寶,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說。可見當時他的壺藝聲譽之高。現有《魚化龍壺》《龍頭一捆竹壺》藏於南京博物館。

其中德鍾壺,就是邵大亨所創光素造型紫砂壺中的佳器之一,主要有3種款式。大亨德鍾造型簡潔質樸,一洗清代宮廷繁縟習氣。技藝手法已達傳統紫砂技藝的巔峰。

德鍾亦名鍾德,鍾者,樂器也,禮樂為用,鍾音之器為王禮頌。尊道貴德,是以頌德。儒道皆大乘,帝王者,外儒內道,為器所記,喻方圓,剛柔濟。中國儒家學說有兩個基點,即樂,鍾也。鍾德即樂德之意。

款式一

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荊溪紫砂器》著錄邵大亨德鍾壺

款式二

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顧景舟收藏的大亨德鍾壺

款式三

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顧景舟配蓋的大亨高德鍾壺

德鍾壺,德清儉素,靜靜品鑑,正氣自然心生,肅起恭敬之心。中華文化,以儒家為主流,修身立德,兼濟天下。紫砂藝人以手摶器,心手相合,以器載道。德鍾寶器,涵光華於樸厚,寄風雅於平常,乃謙謙君子之化身也。

邵大亨紫砂壺拍賣行情:

邵大亨 魚化龍

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2010北京容海

成交價: 392.00萬RMB

邵大亨制紫泥六方掇球壺

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2017北京翰海

成交價:276.00萬RM

邵大亨掇球壺

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2014遠方拍賣

成交價:207.00萬RMB

邵大亨制紫泥八卦捆竹壺

一代紫砂宗匠,遺憾的是他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壺並不多

2013中國嘉德

成交價:92.00萬RM

遺憾的是,邵大亨先生壯年辭世,流傳下來的茗壺並不多。這些紫砂茗壺,歷經百年光陰,以渾樸內斂的氣韻,不僅是耀世的神品重器,更向我們展示了一代巨匠,那高山仰止的壺藝之魂,是紫砂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