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之花在薯田里摇曳

我把青春献给谁?

这是很多天之骄子的毕业之问。背起行囊的那一刻,他们的眼眸多半瞭望的是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中关村的不夜之城或羊城的摩天大厦……但有几人会选择奔向广袤的农田?

耿亚红选择了,潘尚伟也选择了。

爱情之花在薯田里摇曳

潘尚伟与耿亚红

那是2011年的春天,耿亚红从张家口北方学院毕业后应聘到位于围场县的承德大丰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微繁员工。耿亚红说:“微繁就是做微型薯繁育。微型薯是种薯的源头,更是决定种薯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我刚一毕业公司就能安排我做微繁,内心还是很欣慰。”

同年秋天,潘尚伟毕业后也来到了承德大丰公司,也分到了微繁系统工作,因他是非农学专业毕业,前期只能干“粗活”,譬如抗包、开拖拉机、打药、扦插等等。

“我插苗来,你打药。”就这样,爱之情愫,在耿亚红和潘尚伟的劳动协作中慢慢萌芽、生根。有人说,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同样,有薯花相伴的爱情愈加朴实、绚烂。

马铃薯的90天,如同人的一生。春天插苗播种,夏天浇水、打药,精心呵护,初秋时节,轻轻刨开蛭石,收获一地的金黄。业内称这些金黄的小薯为原原种,第二年,再将微型薯播种到大田,经过春耕夏耘,90多天后秋收、冬藏,便是原种,再扩繁一次就是一级种薯。根据客户的需求,原种或一级种将会运往天南海北的薯农手中,为他们播撒希望!

看懂了薯生薯长。耿亚红和潘尚伟的“爱情之薯”在2013年的冬天绚烂开花。结婚之后,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两人双双离开了微繁系统,耿亚红进入组培系统,全面负责承德大丰公司的组培工作。

爱情之花在薯田里摇曳

耿亚红在组培室观察瓶苗

耿亚红说:“组织培养是一项被广泛使用的种质扩繁、培养、选育技术。由于马铃薯的主要栽培种为四倍体,不宜采用传统遗传育种方式育种,因此,采取组培的方式培养马铃薯是一种高效、不易污染的途径。在工厂化生产中,组培技术的严谨,是马铃薯培养成功的关键,亦是种薯企业长久生存的保障。”

同时,耿亚红介绍,培养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因素对离体培养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组培室管理员必须依据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给予合适的光照、温度、湿度。光照不足会造成瓶苗细弱发黄,光照过强又会抑制瓶苗生长;温渡过高(大于26℃)造成瓶苗分叉、二次生长,影响瓶苗质量,过低(小于15℃)也会对其生长极为不利;湿度太大会引起瓶苗玻璃化,湿度不够又抑制生长;瓶苗又需要呼吸,氧气不足直接影响苗的健壮生长。因此,耿亚红强调说,马铃薯组培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作为一名组培人,专业、细心是职业赋予的本能。

现在,耿亚红团队每年要完成1800万株的繁苗任务。这个数量相当于一家中型种薯公司的总繁苗量。

在妻子耿亚红做了组培经理的同时,潘尚伟因勤奋好学、诚恳踏实调入总部做了格瑞得集团董事长李冬虎的秘书兼司机。

记得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亚洲首富李嘉诚先生退休时,提出要给跟随自己10多年的司机一大笔现金,让他去创业。司机告诉李嘉诚,我跟了李先生这么多年,几千万的存款还是有的。李嘉诚很是不解,司机解释说,李先生每天打电话安排工作时,我就留意听了,您让公司收购哪些企业,我就买哪些企业的股票,您让收缩哪些业务项目,我就抛哪些企业的股票,不知不觉已经有了几千万的存款。

爱情之花在薯田里摇曳

李冬虎董事长(右)向潘尚伟介绍好商品薯具备的特点

与宗师在一起,耳濡目染也能成为大师。潘尚伟说,自从2015年到李董身边工作以来,董事长那种将种薯质量视为生命的农业情怀,将薯业发展视为己任的家国思想深深感染了自己。三年来,自己的思想、眼界和境界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他明白了三个道理:第一,做种薯一定要为农户负责,得讲良心;第二,做销售一定要为经销商、农户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包容、理解;第三,做农业,要沉入泥土,扎根基层。飘在上面的不是农业人,那是“浮云”。

“敢想敢做,有悟性有情怀。”这是李冬虎董事长对他这位工作“助手”潘尚伟的评价。2017年是马铃薯人的寒冬,商品薯滞销、种薯滞销,整个马铃薯产业一片哀嚎。在这次残酷的商业危机中,作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企业的“航母”——格瑞得集团也未能幸免,企业向何处去?如何重振雄风,挽大厦于将倾,李冬虎的做法是,迎难而上,他坚信越困难越有机会。

2018年的春天,格瑞得集团在北京召开了闭门会。潘尚伟临危受命,被公司安排负责占集团半壁江山的山东市场的销售工作。

爱情之花在薯田里摇曳

潘尚伟为山东薯农讲解选择好种薯的重要意义

靠薯业吃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接受新任务后,尽管亚历山大,但潘尚伟还是豪情满怀的告诉妻子,今年,要在山东市场遍插“新大丰”种薯的旗帜,让“新大丰”继续领跑中国薯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