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目睹職稱之狀況

三十年,目睹職稱之狀況

頭條文章,包羅萬象。裡面諸君,臥虎藏龍。我發現教師不少,教育話題不少,而其中,職稱又是重頭戲。(仿聊齋開頭曲,開唱)“你也說職稱,我也說職稱,三十多年的千種滋味兒呀都到那心頭來-------”

第一段,職稱是啥?

職稱是一群猴子中的幾顆仙桃。一群猴子,在花果山上自由嬉戲。一日,悟空拿了幾顆仙桃來,說:“小的們,誰表現好,仙桃的有”。只見眾猴立刻亂了陣腳,你撕的,我咬的,上竄的,下跳的,夜裡給悟空送禮的,白天有給悟空獻媚的。悟空大悅:猴子好管了,再不是自由狀態。花果山1000個猴子,崗位設定:高級猴5個,一級猴5個,二三級(初級)猴10個。總共20個,不退不進,不死不補。從此20個既得利益猴忠心耿耿。980個猴子繼續抓耳撓腮、內心焦慮、上躥下跳、你爭我鬥、送禮獻媚。

三十年,目睹職稱之狀況

第二段,過渡段。

想想這三十多年的職稱史,總叫人想起“二桃殺三士”的典故。

言歸正傳,以時間為序,記錄這三十年的職稱變化,或叫點點滴滴。

第三段,公民辦兩條線。

公辦教師一年到頭沒指標,有時好幾年來個指標。民辦教師(1985年前參加工作的,以後稱代課教師,民辦教師相當於亦工亦農,代課老師就是臨時工)則夠條件就進。1983年,大量的民辦教師晉級為中級職稱。當時民師的工資與職稱脫節。但到了後期民師集體轉正,民師得到了最大的實惠。

三十年,目睹職稱之狀況

第四段,退職則晉級。

歷史往前發展,曾有個階段,如果你到了50歲,可提出提前退職,職稱自動上調一級,退休後領上調職稱的工資。很多人,自此離開三尺講臺,解甲歸田。這部分人,少幹了活,還自動晉了級,不錯。

第五段,繼續教育證是硬件。

2000年左右,晉級的條件是必須有連續的人事局開展的繼續教育證,缺一不可,有些人為了一年省下三四十塊錢,不參加,讓很多人失去晉級機會。民間偷買偷賣繼續教育證者打大有存在,多的賣到20倍800元以上。(當時的工資水平頂一月工資)

第六段,本科學歷是必要件。

曾經學歷如此吃香。晉升高級職稱,必須本科以上學歷。一時間,人人上函授,有快60的鬚髮皆白的老者繼續上函授的事情發生。

第七段,普通話證、計算機證缺一不可。

接著,晉級必須要有普通話證,必須要有計算機證。那時計算機也就是學點辦公軟件,今天看似簡單,卻難死了鄉下的老教師,一輩子沒見過電腦,頭昏眼花,老者學電腦成為一景。後來,年齡降到45歲,依然很多教師視為畏途。

三十年,目睹職稱之狀況

第八段,進了高級就住院(或去世)。

這段是插話。到了這個時候,高級職稱的教師開始散落民間,一個農村鄉鎮開始有幾個。但有個共性,一旦晉了高級,立刻不是病了住院回家休息,就是離著去世不遠了。不是危言聳聽,是真事。

第九段,論文作為要件。

報刊發文,成為要件。實在是難為死有些教師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託人託關係,花錢買論文,成為一段時間的風景。

三十年,目睹職稱之狀況

第十段,地區教學能手、優秀教師。

10000個教師,比例達到的也就是那幾個。條件一出,職稱成了很多人的痛,不是不優秀,是比例不讓優秀。這時,有些教學並不好的但有證書的人得到了實惠。地區優秀證書咋來的?有真本事得來的,有跟著第一段的猴子學來的。

第十一段,後學歷時代(不看學歷)。

不看學歷了,哪怕博士畢業,除了自然晉級那塊,也和高中學歷(有些民師是高中學歷)的一樣了。

第十二段,必須上課。

晉級必須要上著課。門衛、後勤、餐廳、諸長,都不算上課,於是紛紛都上課,諸長們利用職務之便,這個掛兩節體育,那個掛兩節音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三十年,目睹職稱之狀況

第十三段,正高教師。

別看僧多粥少,難晉級。還開始在中小學開設正高職稱了。10000個教師裡,沒一個兩個的。這政策很明顯是給個別人制定的。一個政策,對絕大多數的人沒用,這就是失敗的政策。僅僅:說起來好聽,看起來很美,聽起來不錯。就像對你說:月亮上土地免費。可你去的了嗎?

第十四段,總結。

回望三十年,職稱政策如六月裡的天氣,說變就變,還是打雷多,下雨少,讓一大群教師在那裡眼巴巴、眼巴巴、眼巴巴望著,久旱盼甘霖,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如同皇宮裡的宮女,“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想見見皇帝,一年,一年,一年,紅顏漸漸老去,也沒見上,抱憾而去,如同一朵不知名字的花在初冬的夜裡凋零。

三十年,目睹職稱之狀況

職稱,要麼斷開工資鏈接,要麼到了條件就進,如此做法,其正面意義已逐漸失去,難怪千千萬萬個教師一談職稱——“唉!”一聲嘆息,欲說還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