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两仪拳的发展计划及保护政策

中华两仪拳的发展计划及保护政策

两仪拳,起源于《周易》,盛于宋,全国独树一帜。《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拳功法自然,根据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原理,经过历代弟子们总结探索,集武术、中医、经络、针灸、气功之大成,创立了以武术技击、气功养生、中医诊疗为一体的两仪拳。

两仪拳发展现状:

1983年,张震领大师编写《两仪点穴》一书,被中华宝库收藏。2001年在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全国文化产业成果交流会上两仪功夫被评为“中华一绝”称号。2004年元月,在河南省电视台《武林风》栏目的首播式上,两仪拳弟子现场表演点穴功夫,引起轰动。沈丘县县志关于两仪拳点穴都有详细的记载。之后张震领带领其弟子多次在各大电视台展示两仪点穴功夫,2009年两仪拳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两仪拳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濒危状况及保护计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一些年轻人无法认识中国传统技能,人们多从事一些短期内见到效益的普通工作,或外出打工、经商其它行业等;因此,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两仪拳第十四代掌门人张震领两仪拳嫡系第十五代传人张坤,为将两仪拳发扬光大,毫无保留地将混元养生奉献于社会,献出两仪秘方造福人类;为此,呼吁各界武术爱好者将这一传统古老拳种继承发扬下去,如不紧急抢救此项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武术史的一大缺憾,而且是世界武术文化史无法弥补的遗憾。

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挖掘工作,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存档。成立两仪拳武术研究会,建立两仪拳培训基地。打破旧的风俗和门规,发展会员,为国家培养高技艺人才,服务社会,使这一中华国宝发扬光大。

中华两仪拳的发展计划及保护政策

发掘、抢救、保护两仪拳有三个主要价值:

(1)学术价值。在中华民族的众多武术拳种中,两仪拳独树一帜,目前仅存于沈丘县一处,其他并无此拳种,对此稀有武术的发掘、抢救、保护,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武术,乃至对世界武术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2)实用价值。两仪拳既能点穴又能解穴,制人而不伤人,尤其是对有关经络的疾病疗效十分显著,对跌打伤、摔伤也有很好的医治作用。

(3)益寿价值。两仪拳集气学、医学、经络学、力学及武术于一体。由中医理论演变而来,此拳种处处有阴阳之分,刚柔相济,以内气催力,锻炼五脏六腑及周身关节和肌肉,调解神经,能使全身得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减少疾病,有养生益寿延年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