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茄果类作物不管是在苗期还是成株期,经常会出现死棵的现象,今天我们对引起茄科作物死棵的病理性原因梳理如下:

成株期

青枯病

症状

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生。

青枯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病菌从植物根部或茎部侵入,在植物的维管束组织中扩散,导致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从外观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植物叶片萎蔫,开始的时候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复正常,几天后全株萎蔫,不能恢复。全株枯萎的顺序是上→下→中,也有的植株是一侧叶片先枯萎。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生病植株的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向切开病茎,用手挤压,切面上会溢出白色菌脓,这也是青枯病与枯、黄萎病区别的重要特征。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青枯病喜欢酸性的土壤,大雨后骤晴极易发生。

防治

药剂可以使用水合霉素、中生菌素、络氨铜、氯溴异氰尿酸等,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使用。

田间一旦发现中心病株,要立即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在病穴的地方撒上生石灰进行消毒。

另外,防治青枯病,一定要注意用农拾菌剂进行土壤调理。

枯萎病

症状

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生。

由半知菌亚门的尖镰孢菌引起的,是一种土传病害。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先从下部叶片发黄,向上蔓延,有时植株一侧叶片发黄,另一侧正常,发生严重时整株枯死,但不脱落。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茎部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时茎部贴近地表处产生粉红色霉层,但是没有白色粘液流出,有别与青枯病。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防治

药剂可以选择恶霉灵、福美双、敌磺钠等。

黄萎病

症状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和叶脉间褪绿变黄,逐渐发展到整个叶片。整株的发展趋势,一般是自下而上发展,也有的是一侧先出问题,再向全株发展。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剖开维管束会变成褐色,并且发病植株会明显矮化。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防治

药剂可以选择多菌灵、恶霉灵、乙蒜素、三氯异氰尿酸、菇类蛋白多糖等。

茎基腐病

症状

多在进入结果期发病,只危害茎基部。

发病初期,茎基部外部无明显病变,而后茎基部皮层逐渐变为暗褐色,绕茎基部一周,病部失水变干缩。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病部以上叶片变黄、枯萎,后期叶片变成黄褐色,枯死多残留在枝上不脱落。根系不腐烂,后期,在病部会有褐色的菌核出现。

防治

尽量避免连作,种植前注意土壤消毒,发病后立即扒开植株基部表土散湿。

药剂可以选择:五氯硝基苯、福美双、腐霉利、甲基立枯磷等。

根腐病

症状

主要侵染根部和茎基部。

幼苗染病,幼苗萎蔫,根部变褐腐烂。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成株期染病,发病初期,植株白天萎蔫,早晚恢复,后期整株萎蔫,不能恢复。

根、茎基部表皮变为褐色,根系腐烂,木质部外露,最后植株枯萎死亡。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防治

恶霉灵、水杨菌胺、氯溴异氰尿酸等。

苗期

猝倒病

症状

猝倒病是苗期的主要病害,苗床上发生比较普遍。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主要在幼苗2-3片真叶的幼苗上发病,一般在幼苗的茎基部发生,初期茎上出现水渍状病斑,然后变成黄褐色,干缩成线状,在子叶尚未出现凋萎前缢缩倒伏。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最初发病时,白天凋萎,夜间仍能恢复,2-3天后,才出现猝倒症状。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霉层或腐烂。

防治

药剂可以选择甲霜灵、福美双、敌磺钠、霜霉威、霜脲氰、噁唑菌酮等。

重点注意种子消毒和土壤处理,一旦发病,用药越早越好。

立枯病

症状

苗期的主要病害,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发病时病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凹陷,并扩大绕茎一周,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有的木质部会露在外面,最后病茎缢缩、植株死亡。

茄果类蔬菜,频繁死棵,怎么办?

防治

药剂可以选择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腐霉利、氟酰胺等药剂。

(每天农资/农极客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