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糖尿病專家爲何要爲主食平反?

口述/李文慧 整理/聽健工作室

很多人從得糖尿病的第一天開始,對主食就如臨大敵。可不吃主食,身體沒有力氣、臉色不好,哪兒來勁兒運動控糖呢?吃,怕升糖,控制,又著實影響精神。在主食問題上,很多糖友好像被困在了死衚衕。糖友如何走出這個困境?

这位糖尿病专家为何要为主食平反?

疑問之一:糖友少吃主食不是應該的嗎?

不是絕對少,而是相對少。如果本身已經很少,我們還建議增加一些。有的人平時糧食吃得很少,吃肉很多,這本身就不健康。健康的飲食結構,主食應該佔總體熱量的50~60%,肉大概佔15~20%,油脂是25%~30%。按這個比例,糧食就不會太少,一般人5、6兩/天,大塊頭需要7兩。

很多糖友對主食比較畏懼,甚至從確診糖尿病那天起,就以主食為敵,覺得好像吃一口血糖就會升高一點,甚至有人一日三餐每頓飯都不超過1兩,3頓飯不超過3兩。這樣做好像血糖指標非常好,但是做了一段時間人變得非常軟弱無力,還有些人睡眠很差,情緒焦慮緊張,有些女性的月經也會受影響,頭髮掉得很厲害,面色也很不好看。

有時,病人一進診室,我就在觀察他,當我看到他臉的那一瞬間,已經知道他主食是不是吃得少了。怎麼能看出來呢?看臉、神色和眼神。有的糖友皮膚非常暗黃,人也沒什麼精神,眼神也非常焦慮,整個看病過程中一直皺著眉頭。這類病人,他覺得只有自己吃得非常節制,才能控制好血糖。我會告訴他:“你看你現在狀態很差,睡覺也不好,情緒也不穩定,應該多 吃點(主食)。”然後他說:“絕對不能多吃,多吃一點血糖就高。”我 說:“那你多吃點主食,(血糖要是高)就加點藥或再增加點運動。”

他又擔心藥會有副作用,而多運動,身體又沒勁兒。按照這個理論和邏輯,已經不可能再有任何改進了,而且再有任何動作對他只能更壞。這個問題就像個解不開得扣兒,一環扣著一環,彷彿永遠走不出這個困境。 其實降糖的藥物就是讓病人能夠保證在最基本能量攝入的同時,又不至於血糖太高。很多人對藥物一方面有很大的顧慮,一方面又無止境地 剋扣營養的攝入,結果這樣造成的危害比疾病本身的危害還要大。甚至有很多健康人對主食的限制也是很嚴的,比如為了維持體重、 控制血壓和外在形象,可能主食量每天就二三兩,然後還覺得效果不錯,其實大家這樣做就是在透支健康。

疑問之二:主食吃得少,我也不覺得餓呀?

沒覺得餓有兩種,一種可能這個人的代謝率很低,因為攝入減少了,他的消耗能力就被迫壓得很低,那可能一些需要付出高度腦力和體力的事情,這個人就做不了了。

還有一種可能,他用其他類的營養素,比如肉和油代替主食,有時候這種情況是下意識的,要不然他活不下去,或者會很難過。他可能會吃很多菜,有的人把一盤子菜都包了還不夠,甚至連湯都要喝掉,其實是他的身體指使著他用其他方式來增加能量的攝入,就像從狼嘴裡跑出來又落入了虎口,因為高脂飲食對動脈硬化和整體健康的危害不亞於高糖飲食或主食過多,而且對人的心腦血管也有一定影響。

所以在主食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權衡利弊,不能一味地減少,也不能認為只要主食少,人就會健康。另外如果要控制主食的話,度必須把握好。

疑問之三:多吃主食不是會變胖嗎?

我們曾經談到過理想體重的問題,但所謂的“理想體重”在你個人的健康範疇內是不是真的算理想?有些人通過一些極端方式達到理想體重,但是發現體質不好了,容易得病了,這個時候你馬上要反思,可能做得有點過了,或者你的標準和選擇可能有偏頗。

有的人覺得多吃主食會胖,其實不對。如果多吃點主食,並把副食減少一些,比如肉和油。因為那些東西含的熱量比主食要大得多,我們吃得肉和油多了以後,血糖不是馬上升高,是慢慢升高,並且第二天也會高。如果以主食為主,再適當攝入一些蔬菜,就不會導致副食過量。

現在的人不缺油水,主食吃得很少也肥胖的人比比皆是,所以主食的問題要提高到戰略的高度去看:一方面它是人體健康的基石,是我們增加免疫力的一個重要部分,另外一方面,也是我們達到良好體重和血糖的一個基礎。

血糖控制方面也要綜合調整。要限制的是總熱量,而不是主食,要把主食在飲食中的份額適當放大。

有個真實的例子,一個男士吃了10年的牛肉,主食基本上不吃,結果血管堵得一塌糊塗,雖然這個個案太極端了,但我們也應該引以為戒。

疑問之四:中國人沒外國人胖,為啥那麼容易得糖尿病?

主食攝入太少會引起胰島素抵抗。亞洲人群的體質更 適合以主食為主,也就是主食達到50%以上。亞洲有些貧窮的國家,主食提供的熱量佔70~80%,那個地方糖尿病發生率很低。也就說明亞洲人群對於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比較強的。

為什麼中國人的體質容易發生糖尿病?就是因為我們對於油脂的處理能力是相對比較弱的,而這種處理能力弱導致了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又導致了胰島素相對分 泌不足和糖尿病,所以我們要按照自己身體真實的需求去吃,這個可能是祖先(的遺傳因素)限定的。所以我們應該按照比較健康的方式去考慮,而這種健康的方式根本不應該以限制主食為目的。

一個人病人進診室來,非常暴躁,我們就會想這個人可能在主食量很少的情況下已經發生了低血糖,神經的能量已經儲備不足了,儲備不足的神經是非常容易被激惹的。如果糖友發脾氣,趕緊給他剝塊糖或者趕緊請他吃飯,他的脾氣可能就變好了,是因為神經的能量又補足了。其實神經也特別需要充足的能量,而碳水化合物則是補充能量的優選。

这位糖尿病专家为何要为主食平反?

李文慧

現為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糖尿病學組委 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教育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腸內腸外營養學會委員,國際糖尿病雜誌青年編委。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副理事長,中華糖尿病協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