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飛不聽金牌聖旨,揮兵北伐或自立爲王,能否活命?

用戶63397295076

若是岳飛不聽從調遣,恐怕也是在劫難逃。所謂的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別人已經把你放在了除去的黑名單上,你想獨活,真是太難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岳飛若是不聽調遣的話,他就是公然和朝廷對抗。古代封建社會,一國之家,皇帝最大。這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尊寵的東西。

宋高宗趙高再不濟他也是皇帝,擅自違抗他的命令,就是和大宋的百姓作對。畢竟皇帝掌握著輿論,他可以讓百官大書特書,罵岳飛有二心是反賊。

岳飛本來是義軍,這樣一來,他就變為了賊軍。民間的輿論也會指責他,軍中的士兵也軍心動搖。似乎,這並不是一招好棋。

要知道岳家軍為什麼打金軍那麼厲害?

就是因為仇恨,刻骨銘心的仇恨。

岳家軍本就是一支有朝廷支持,有百姓愛戴的軍隊。若是失去了朝廷的支持和百姓的愛戴,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搖擺不定的軍隊若是去作戰的話,恐怕是很難有作為的,就不要說打勝仗了。

岳飛想成久一番事業,是離不開宋高宗趙構的支持的,要不他也不會再有望打敗金兀朮的時候,寫信給宋高宗。讓他立刻派援軍來,最好是派韓世忠,張俊等人來,一起滅掉金兀朮,然後揮軍北伐,直搗黃龍穴,迎會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來。

岳飛也不可能自立山頭,岳家軍固然能打,但也不是金剛之軀,打仗飯總歸要吃,人總歸要傷,要亡。若是岳飛自立山頭的話糧草和士兵如何補給呢?最終的命運將是何去何從呢?

還有就是宋高宗趙高只是對金軍很軟,軟的就像蛋,一碰就破。可是,他對大宋的百官那可就是毫不留情了,從他和金軍講和之後,聯合秦檜殺岳飛,解除張俊和韓世忠的兵權就可以看出一二來。

岳家軍是抵抗不了大宋的軍隊的,若是宋高宗派韓世忠、張俊的大軍來圍剿岳家軍,岳飛能不能打勝仗,這也是不好說的。

總之,一個人是不好和一個國家對抗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岳飛沒有反抗的心,更沒有自立山頭的心。他只是一個很本分的臣子,愛兵如子的將軍。想匡扶正義,收復山河的有識之士。

可是,這些事情他都做不成了,因為他在被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召回去之後,他就罷官了。沒有了軍權,沒有了士兵,最終所有的一切都歸於零了。

岳飛是主動罷官的,因為宋高宗趙構把他召回來,這本就是違揹他心願的事情。對於岳飛來說,當官不能隨心所欲,不能為民謀利。這個官當的還有什麼意思?

所以,他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這個骯髒的朝廷班子。

岳飛辭職之後,就去給母親守孝去了。可是,令他沒又想到的時,他又捲入到了朝廷的風波當中去。因為他被秦檜和宋高宗惦記上了。

秦檜一直在說服宋高宗趙構殺掉岳飛,他說岳飛是不安分子,有岳飛在,就會破壞宋金之間的議和,再加上那時候,已經不需要留著這些武將了。宋高宗趙構要把這些立過功的武將手中的權力給收回來。狡兔死,獵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本就是大部分武將的宿命。

張俊和韓世忠也沒有幸免,可是,他們兩個人並沒有死。

岳飛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岳飛是被他們投入了到了大牢。經過了言行逼供,他們想誣陷岳飛,說岳飛是反賊。

岳飛怎麼可能是反賊呢?

岳飛把上衣一脫,就露出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

這樣的人你說他會謀反,稍微有點常識的正常人,都是不會相信了。

所以,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給害死了。好一個莫須有的罪呀。


史學達人

隨便那一條岳飛死的更快,岳飛跟杜允時,就是戰敗逃跑,才投的張俊。在宗澤手下吃過不少敗戰,是張俊大力提拔,舉薦岳飛給高宗,高宗需要他來平衡韓世忠和張俊,劉光世,多次破格提拔,岳飛才飛黃騰達。當然了和岳飛溜鬚拍馬的功夫也有關係。

岳飛的主要戰功是偽齊,破曹成,殺楊么和鎮壓農民起義。不過楊么是抗金義軍,只不過得罪了嶽大人,岳飛就殺了他。岳飛當統制時,殺過另一個統制。從這幾點看岳飛根本沒有什麼民族大義。

岳飛帶兵就1130年到1141年,期間南宋和金主力打的戰役,和尚原,仙人關,大儀鎮,大散關,黃天蕩,淮西戰役,順昌保衛戰,岳飛是唯一一個都沒參加的。不是沒機會,和尚原岳飛“撤軍”了,1141年淮西戰役高宗讓宋主力岳飛斷金兵後路,岳飛離前線還450裡,就抗旨不前,說哪裡比前線更危險。要就地防守。張俊擊敗金兵,因為宋主力岳飛沒斷金後路,張俊在追擊金兵時遇埋伏大敗。1140年金兀朮進攻南宋直指順昌,高宗讓宋主力岳飛支援順昌(只有岳飛有三萬騎兵),結果劉錡苦戰兩個多月,也沒等來岳飛,等劉錡,韓世忠,吳璘等人浴血奮戰打敗金主力,岳飛才跑去偃城打最弱的一支金兵偏師,才去“北伐”才去“收復失地”,讓一萬多金兵就打的岳飛滿地找牙,潰不成軍。楊再興也戰死。由於指揮混亂張憲居然沒遇到金兵。還好劉琦,張俊神勇在順昌擊敗金兵。劉琦還得趕去出手救岳飛,才打跑了金兵。

再說說朱仙鎮,金兵1140年6月就讓劉琦在順昌打敗,撤軍回國了。岳飛7月才去的穎昌,朱仙鎮等地“收復失地”。還八百破十萬?零傷亡。又說說那個橫屍十五里,金一共來了十萬,全部死了都橫不了十五里。何況金就基本沒損失。岳飛的戰績都沒有明確的數據,為什麼呀?因為都是假的。是他孫子岳珂胡編亂造的。什麼北伐節節勝利 ,金國議和必須殺岳飛,都是韓侂冑的事蹟,去了解一下嘉定議和就知道,虧的還是韓侂冑為岳飛平的反。

岳飛的戰績都很搞笑的,岳飛每次大捷,金國都把南宋打的不要不要的。除了根本沒有金兵的朱仙鎮大捷。

以前我們的認知是岳飛朱仙鎮“大捷”就讓高宗十二道金牌調回去殺了。可是所謂的朱仙鎮大捷是1140年,岳飛死於1142年。期間還有一年多時間岳飛幹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正月,岳飛視朝廷十五次詔書而不理,不肯支援淮西戰場抗金,朝廷容忍了。

紹興十一年四月,岳飛竟然提出放棄淮西、山陽這一想法,這可把皇帝趙構惹火了。“上謂大臣曰:‘山陽要地,屏蔽淮東,無山陽則通泰不能固。敵來徑趨蘇、常,豈不搖動?其事甚明。比遣張俊、岳飛往彼措置戰守,二人登城行視,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而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及是,飛自楚州歸,乃令卨論其罪,始有殺飛意矣!”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一》

岳飛也不是真要北伐,他既沒那個能力,也沒那個膽量。只不過想借口北伐不交兵權罷了。1141年淮西戰役讓韓世忠,岳飛去打金兀朮,韓世忠按兵不動,岳飛離前線450裡就不敢前。高宗徹底失望,才想到議和,想重組軍隊,才想收了韓世忠,張俊,岳飛的兵權。現在高宗下詔讓韓世忠,張俊,岳飛回京覆命交兵權,韓世忠,張俊回京交了兵權,岳飛在這個時候要“北伐”的,其目的是不交兵權。回京前也不老實用岳雲替換了王貴,就是還想控制部隊,交了兵權還和部隊來往密切,按宋法律就是謀反。何況上一次“守孝”事件,也是把兵權交了張憲,而且張憲就已經拒絕過,朝廷派來接管的官員。逼趙構下了三道旨,岳飛才“奉旨回部隊”,就張憲的這種行為,早就讓岳飛命懸一線了,在哪個朝代任何皇帝,都不可能容忍。可惜交了兵權的岳飛還不老實,還繼續和部隊來往密切,張憲又一次表決心時,讓王貴等人揭發了,謀反罪證據確鑿,鐵證如山。別說高宗,任何朝代任何皇帝都是必殺岳飛的,把皇帝的命令當耳旁風,和國君公然對抗,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誰對岳飛有恩誰倒黴,岳飛的老師,老領導,老英雄宗澤,金兵尊稱宗澤為爺爺,結果搬岳飛身上了。劉琦偃城幫岳飛打跑金兵,結果劉琦破鐵浮屠,柺子馬的戰績也跑岳飛身上了。韓侂冑岳飛的老主人,岳飛在從軍前,在韓楕胄家作過莊客,算韓的一個門徒,所以他幫岳飛平反,在嘉定議和時,金國要求必須殺他,也只有他才夠資格議和必須殺他(相當於現在軍委主席),韓侂冑也是南宋唯一一個北伐取的一點成績的大將。結果他的事蹟也搬岳飛身上去了。最慘的是發掘岳飛提拔舉薦岳飛的張俊,和高宗要誅九族時救下岳飛後代的秦檜。當然一路提拔岳飛的高宗也成了“昏君”。

就岳飛的戰鬥力,去北伐?讓一萬多金兵偏師就打的找不到到北的岳飛,讓他去面對最少30萬金國鐵騎說羊入虎口都過了,最多兔入虎口。造反就死的更慘,岳飛本來就鎮壓農民起義起的家,他的部隊都知道造反的後果。何況劉琦,韓世忠,張俊隨便一個都能分分鐘滅了他。到時候趙構肯定滅他九族

岳飛謀反罪是證據確鑿鐵證如山的。之前又有幾十次抗旨。還干預立儲,還自己定太子,早就是誅九族的大罪,淮西戰役抗旨畏敵不前,也是死罪。讓交兵權藉口北伐,不交兵權又是抗旨的死罪。

秦檜在岳飛伏法後,在有人要餓死岳家後人時,是出了力的,才保住岳飛沒絕後,張俊對岳家也是有恩的,而且是岳飛的長輩又是老領導。那些現在還在誣陷秦檜的人,我就問一句你們還有良心沒有?秦檜如果是奸臣,為何不滅岳飛九族?還費力救下岳家後人,再費力去改史記?為岳家平反的韓侂冑也是你們應該感謝的人,韓侂冑為幫岳飛平反把滿朝文武,都得罪了個遍,不要為了抱孝宗的大腿就忘了為岳飛平反的恩人,還盜用韓侂冑北伐和金國提名,必須殺韓侂冑才議和的事蹟戰功。沒有張俊的提拔,沒有張俊舉薦岳飛給高宗,沒有高宗的破格提攜,岳飛永遠不可能靠他那點可憐的戰功,從一個農民爬上那麼高的位置,要有感恩的心。

1141年淮西戰役,高宗也是讓岳飛帶領宋主力去斷金兵退路,岳飛離前線450裡就不敢前。張俊擊敗金兵後,因為宋軍主力岳飛沒在預定位置,張俊在追擊金兵途中中埋伏大敗。


1136年偽齊聯軍三十多萬,進攻南宋,高宗也是讓岳飛去支援張俊,劉光世結果岳飛在高宗十幾到命令催促下,幾十天才走了幾十裡,岳飛還沒到一半路,張俊八萬人獨力擊敗三十萬偽齊聯軍。這也是岳飛死罪之一(畏敵)。

紹興十一年正月,岳飛視朝廷十五次詔書而不理,不肯支援淮西戰場抗金,朝廷容忍了。

紹興十一年四月,岳飛竟然提出放棄淮西、山陽這一想法,這可把皇帝趙構惹火了。“上謂大臣曰:‘山陽要地,屏蔽淮東,無山陽則通泰不能固。敵來徑趨蘇、常,豈不搖動?其事甚明。比遣張俊、岳飛往彼措置戰守,二人登城行視,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而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及是,飛自楚州歸,乃令卨論其罪,始有殺飛意矣!”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一》在岳飛遭到紀委調查的時候,岳飛手下大將都統張憲讓王貴,王浚舉報意圖投金。岳飛和張憲來往又密切,一個要投金,一個提議放棄淮西地區。是個皇帝都不會留這樣兩個人吧?

紹興十一年(1141)七月,万俟卨正式開始彈劾岳飛。“紹興十一年七月戊戌…右諫議大夫万俟卨言:‘樞宻副使岳飛議棄兩淮地,專守大江以南。且飛提重兵十餘萬,無橫草之勞,倡言棄兩淮以動朝廷,此不臣之漸也。’”《中興小紀·卷二十九》宋·熊克撰。宋代,諫議分為左、右諫議。左諫議任務是指出皇帝的不足之處,右諫議的任務是指出大臣的不足之處,這職務有點與現在的中紀委監督類似。

岳飛為他的輕率行為付出代價,御史接連彈劾岳飛,岳飛遭到降職,從樞密副使(相當於現在國防部副部長)降為節度使(相當於現在軍區司令員)。“甲戌,少保樞密副使岳飛復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右諫議大夫万俟卨既劾飛罪,未報。御史中丞何鑄、殿中侍御史羅汝檝復交疏論之,大略謂:飛被旨起兵,則略至龍、舒而不進;銜命出使,則欲棄山陽而不守。以飛平日不應至是,豈非忠衰於君邪?自登樞密鬱鬱不樂,日謀引去,嘗對人言,此官職數年前執政欲除某,而某不願為者,妄自尊大,略無忌憚。近嘗倡言山陽之不可守,軍民揺惑,使飛言遂行,則幾失山陽,後雖斬飛何益?伏祈速賜處分,俾就閒祠,以為不忠之戒。卨章四上又録其副示之飛乃丐免故有是命。”《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一》

中興十三戰功是孝宗時期評定的,孝宗已經是對岳飛最好的皇帝了。他為岳飛平反肯定是想往好的說岳飛,結果真是沒有什麼戰功可以表彰岳飛。所以中興十三戰功裡沒岳飛。

讓丞相,讓御史,讓樞密使跪節度使,也恐怕只有明朝的太監,心理才能如此變態。簡直是對國家法律的公然褻瀆。

打假從抗日英雄張學良,民族英雄岳飛做起。

其實從民國時期,就有不少學者發現岳飛的造假。是日本人打進來,中華需要英雄,所以硬壓下去了。

第一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此句話最早見於岳珂《金陀稡編·卷九》,在宋時代的史料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宋史全文》、《中興小紀》等等任何資料中,並沒有記載這句話。岳珂是岳飛之孫,其說疑為吹其爺爺而編的,不可靠;再說孤證不立,故此說與史無依據,不能採信。而且這句話說出來,是要被誅九族的。

第二句,金人叫岳飛為“嶽爺爺”

此說最早見於《金陀稡編》,其記載有多處:

1. “建炎三年已酉歲年二十七…烏珠趨臨安府…敵之籤軍涉其地者,皆相謂曰:‘嶽爺爺軍也。’爭來降附前後萬餘人”《金佗稡編·卷四》

此段文字記載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之事。岳飛為杜充將,防守長江天險馬家渡,竟然擅自逃跑,直跑到廣德、宜興一帶躲起來了,致使長江防線丟失,兀朮金軍五萬多人渡過長江徑直南下,一路暢通無阻,直逼高宗皇帝趙構從紹興逃至東海,當時南宋險些亡國。岳飛這一 逃跑將軍,金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完全不可能叫他爺爺;從另一方面說,金軍假如戰敗,也不可能叫打敗他的敵將稱為爺爺;再從年齡這一方面分析,當時岳飛才二十七歲,叫他爺爺豈不叫老了,即使古人結婚早,二十七歲做爺爺也不可能,也不會有人叫他爺爺。

2“.敵人籤軍經渉其地者,或問其威名,各相謂曰:‘嶽爺爺軍也。’爭來降附前後幾萬餘人”《金佗續編·卷二十八》

此段文字記載是建炎三年發生之事,與前一段屬重複記載,略微差別:前者指降附者萬餘人,後者竟變成了幾萬餘人。其實萬餘人這數字已大大虛構了,幾萬餘更不用說了,因這方面不是本篇要涉及的內容,不在揭露範圍。

3.“其後敵復分路渡淮,駐廬州界,上命王進援。烏珠聞之望風遽遁。既而,復窺濠州,王麾兵救之。敵方據濠自雄聞王至,又遁,夜逾淮不能軍,敵大畏服,不敢以名呼號之,為嶽爺爺。”《金佗續編·巻二十三》

此段文字記載是紹興十年(1141年)之事。宋代史料記載:金兵傾全國兵力南下淮西,宋軍也是傾全力防守。金軍行至柘皋被張俊、劉錡等宋軍打敗,金軍傷亡萬餘人,取得了柘皋大捷,金軍打退後,撤退到濠州,濠州王進被金軍包圍,張俊派楊沂中、王德等將火速救援,結果楊沂中反中了金軍埋伏,楊沂中本人僥倖被王德冒死求出,後來韓世忠軍隊趕到,金軍撤退到內地。此期間,趙構下了十七道詔書催促岳飛出兵支援,岳飛遲遲不肯出兵,擁兵自重,後來高宗親筆一道御札:“國家興亡,在卿此舉”,這樣在襄陽的岳飛軍隊才勉強了移動了三十里,遠遠不及淮西。

岳珂寫此段文字可以說恬不知恥到極點,太太荒唐了。岳飛在淮西之戰中一點戰功也沒有,文中竟然描寫成淮西之戰全是岳飛的功勞。如:金軍分路進攻淮西,岳飛進援淮西,兀朮聽到岳飛來後急忙望風逃跑。後來兀朮軍隊包圍濠州,聽到“嶽爺爺”軍隊又來了,連夜逃跑,金軍的軍隊在逃跑過程之中驚慌得不象軍隊了,金軍對岳飛既害怕又佩服,不敢稱呼他的名字,而稱他為“嶽爺爺”。

兀朮的具體年齡不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兀朮年齡肯定比岳飛大,因當時兀朮是金國的元老輩了,而岳飛僅是南宋的後起之輩,年僅38歲。不知是兀朮等人叫岳飛為嶽爺爺,還是其他金軍將士叫岳飛為金爺爺,真實情況都不可能,岳珂真是算吹牛不打草稿,吹昏了頭。再說,岳飛軍隊遲遲不肯出兵,與兀朮軍隊相差遠著呢?談不上金軍聞風而逃,太誇張了。岳飛軍隊與兀朮軍根本沒有在淮西一戰,他的部隊也根本不是金軍的對手,自然也談不上金兀朮等將大畏服岳飛,更不可能稱岳飛為嶽爺爺。實際上金兵喊的爺爺是老英雄宗澤。

第三句,十二道金牌召回

《金佗稡編·卷三》“秦檜復請休兵觀釁,亟趣先臣退,一日而奉金牌者十有二。先臣奉詔,還自朱仙鎮將朝於在所。”

岳珂之文意是:紹興十年八月壬午(1141年9月24日),秦檜再次請求休兵觀察,急忙促使岳飛退兵,一天之中持金牌十二次,岳飛奉詔,就從朱仙鎮退軍到朝廷。

此段文字存在較多問題,主要問題是“金牌”指代概念不清,其次是與宋代其它史料記載不符。

先講講“金牌”的含義

金牌是宋代少數民族打仗調兵的信符。金國建立之初,由於沒有自己的文字,金國皇帝以金牌、銀牌、木牌分軍隊級別,是金國皇帝指揮軍隊的信符。

《金史卷·百官四》記載:“収國二年(1116年)九月始制金牌,後又有銀牌,木牌之制。蓋金牌以授萬戸,銀牌以授明安,木牌則穆昆佛寧所佩者也。故國初與空名宣頭付軍帥以為功賞遞牌,即國初之信牌也。至皇統五年(1145年)三月,復更造金銀牌,其制皆不傳。”

對宋朝建國三百十九年時代分析,從沒有使用過金牌調動軍隊,因為宋代文字發達,詔書更能表達調軍之含義,不需以金牌調軍。故岳珂說朝廷奉金牌十二調動岳飛軍隊純屬謊言,因為宋朝皇帝從來不用金牌指揮軍隊。岳珂的前提錯了,後面的結論自然也錯了。

再說說南宋朝廷在杭州,岳飛軍隊在河南郾城、穎昌。雙方距離遠,朝廷派使者要渡過長江,無論步行或騎馬都要十來天,趙構在一天連續派十二名使者重複要岳飛撤軍,按時間算,一天之內四五十分鐘一次就要派使者到河南,可能嗎?為什麼其它資料沒有記載此事?金牌調動軍隊的具體時間、金牌內容、使者姓名等等都沒有表達,僅是一句空話。還有,高宗趙構讓岳飛守河南防金軍進攻,無任何理由讓他撤退,否則,河南失守,金軍南下,淮西不就危急了。從此分析,十二道金牌調動岳飛軍隊屬於虛構的,高宗趙構不可能這樣做。

再講講宋代史料對岳飛在紹興十年在河南撤軍的有關記載。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興小紀》、《宋史全文》等宋代資料都記載岳飛是擅自撤軍的,並沒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讓其撤退,內容大同小異。如: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1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再說說岳飛撤退後,金人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金史·張通古傳》:“未幾,詔宗弼復取河南。通古請先行至汴諭之,比至汴,宋人巳去矣。或謂通古曰:‘宋人先退詐也,今聞將自許宿來襲我。’通古曰:‘南人宣言來者正所以走耳。’乃使人覘之,宋人果潰去。宗弼撫髀笑曰:‘誰謂書生不能曉兵事哉!’”

兀朮撫髀嘲笑什麼?嘲笑岳飛軍隊的無能!嘲笑岳飛軍隊嘴巴上喊進攻,實際上逃跑?可見岳飛軍隊在兀朮眼裡,根本不放在心中。

再說岳飛軍隊是步兵為主,其部隊組成以當時收編土匪軍居多,要想靠這一支部隊打敗金軍,可能性沒有。金軍戰鬥力強,連滅遼國與北宋二個大國,岳飛軍隊與之作戰想收復黃龍的可能應該為零。當時岳飛軍隊守衛的河南還屬南宋的土地,岳飛軍隊想踏上金國土地的本領基本都達不到,如何收復黃龍?黃龍在長春農安縣,離岳飛軍隊遠著呢?岳飛軍隊戰敗逃回符合常理,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軍隊無論如何也構不成事實。岳珂說“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部隊”,純屬為了掩蓋岳飛軍隊逃回之劣跡而製造的謊言。

岳珂製造謊言的目的

岳珂製造謊言,主要為了二個目的:

一是替岳飛掩蓋逃跑之罪。

建炎三年十一月,岳飛守長江防線馬家渡在少量金軍面前擅自逃跑,一跑竟然跑到廣德與宜興躲起來,國難家仇竟然不顧,金軍直下建康、杭州、紹興、寧波,追趕高宗到東海,南宋瀕臨滅亡之危險。岳飛不派一兵一卒護駕,也不向高宗趙構報告軍情,自己在宜興過上了逍遙日子。岳飛之罪巨大,雖十死也不能免其罪。岳珂二名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軍佩服岳飛稱之為“嶽爺爺”,巧妙地掩蓋了岳飛不守馬家渡逃跑之宜興躲起來之罪行。

紹興十年七月,朝廷派岳飛軍隊防守河南。三個月時間不到,岳飛就丟了河南而逃回。為了推卸逃跑責任,岳珂竟然編造秦檜請求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那逃回的責任就是秦檜身上了。岳珂明把河南失守責任推給宰相秦檜,而實則把責任推到高宗趙構身上。其實,趙構對河南失守之事十分心疼,他當時在給岳飛詔書中說:河南失守“誠為之可惜”。更荒唐之事,岳珂還繼續編造謊言,岳飛軍隊不被趙構召回,能“直搗黃龍”,即能打到吉林長春一帶。岳飛軍隊連河南本國土地都守不住,何以觸及金國土地,更不可能打到相距數千裡吉林長春農安縣黃龍府。由此可見,岳珂製造“十二道金牌”謊言,可把不守河南擅自逃跑之責任推向皇帝趙構、宰相秦檜,而岳飛卻披上了光環,假如趙構、秦檜不發十二道金牌,他的部隊還可直搗黃龍!

二是替岳飛偽造戰功

建炎三年十一月,岳飛逃跑後,不管朝廷存亡與民族危急,直接在宜興做了土匪。岳珂虛構“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六戰六捷”等謊言,這樣一來,岳飛馬家渡擅自扼守長江防線逃跑不僅無罪,相反還功勞還是大大的。

紹興十一年正月,金軍傾全國軍力南下淮西,張俊、劉錡等將在柘皋打敗了金軍,韓世忠的援軍到了,唯獨岳飛軍隊沒有到。高宗連發十七道詔書催命岳飛支援,岳飛不予理睬,後來岳飛在高宗強大壓力之下,其軍隊勉強移動了三十里。按理,岳飛一點戰功也沒有,有罪是肯定的。但岳珂《金陀稡編》進行了虛構情節,脫離現實的記載:一聲“嶽爺爺”來了,金軍全跑完了。按岳珂此記載的觀點,岳飛自然是在淮西之戰中戰功居第一了。可惜殺岳飛最主要的罪名就有淮西戰役畏敵。

還原歷史就能揭開抗日英雄張學良,民族英雄岳飛的真面目。


曉風2016

岳飛如果不聽金牌聖旨的話,執意北伐,只能是死的更快一點。根本無法保住性命。自立為王的話活命的機會也是希望渺茫。



執意北伐必敗結果

宋朝採用了“強幹弱枝”的軍事佈局,就好比一棵大樹,所有的營養先由樹幹吸收,然後再送到各個枝幹。這樣一來就造成了中央軍強地方軍弱的現象。

宋朝的將領的補給全由中央調度,地方軍隊不具有其他權力,所以宋朝的軍事裝備補給,首先供應中央軍,然後再供應地方部隊。這樣一來,地方部隊如果不聽指揮調度。朝廷一定會切斷糧餉,軍隊斷了糧餉供給必然造反,成為一隻亂軍。這樣一來很可能還沒有去北伐,內部就有可能發生叛亂,岳飛可能會死於亂軍之中了。



自立為王希望渺茫

岳飛如果自立為王,那麼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宋朝將領的討伐,張俊和韓世忠兵力和岳飛不相上下,宋朝還有中央軍,就算是岳飛能夠抗住南宋的攻擊,那還有北方金國的大軍。

岳飛想要自立,只能是佔據淮河附近流域,這一地區夾在了宋金之間。百姓已經沒有多少,沒有強大的根基,根本無法久持。所以基本上可以說是必敗之局。



所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不聽帝王命令的話,無論是北伐或者自立都會失敗。成功的幾率基本上就是沒有。


我是越關

可以拿五代十國裡的郭威和岳飛比一比。

當時郭威為什麼要帶兵回來反帝,就是因為朝中一些奸臣說郭威手中有兵權,而且這人威望也大,他可能會謀反。所以後漢隱帝劉承佑下令先殺了郭威,但是這一密謀被郭威得知,他手下的將士就都勸郭威造反,此時郭威還不想造反。但是不久後,郭威得知,自己的家眷老小全被劉承佑殺了。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就反叛了,推翻了後漢,建立了後周。



再來看看岳飛,別忘了岳飛是個什麼樣的人,背後可是刻著“精忠報國”的啊,並且高宗趙構此時也沒有想要對他或者他的家眷下手。可以說,他是不可能反的。這裡先假設岳飛沒有管接連送來的12道金牌,因為當時高宗趙構,急讓岳飛撤兵,接連下了十幾道令牌。



這是岳飛繼續北伐,無非兩個去向,一個呢,是營救徽宗的家眷,當時徽宗已經把北宋交給他而已欽宗管了,所以,岳飛繼續擁護欽宗當皇帝,繼續把北宋搞起來。



但是欽宗真的是想當皇帝嗎?這個我在前幾天的文章當中提到這個問題,欽宗是完全沒有這個想法的。那這條路不通,那岳飛只能自立為王了。好,這時岳飛是一個王了。那麼岳飛北邊呢,是金人,得抗金啊。那麼岳飛南邊呢,是趙構,得讓自己這個王和正統政權來一番較量。那麼,岳飛腹背受敵。那最後岳飛就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民族英雄了。


60秒觀世界

題目是毫無意義的假設。讓岳飛自立為王,不如讓諸葛亮背後捅劉備的刀子,讓天波府楊家將攻入大內,讓秦瓊活捉李世民獻給李建成。

針對“曉風2016”的回答,不做誅心之論,以史料分析為依據,我一一答覆如下:

曉風2016:岳飛的主要戰功是偽齊,破曹成,殺楊么和鎮壓農民起義。不過楊么是抗金義軍,只不過得罪了嶽大人,岳飛就殺了他。

建炎三年,岳飛在建康牛頭山攻擊金兀朮的後隊。在清水亭,斬得耳帶金銀環的女真兵首級175個。(為了與剃頭籤軍區分,金國讓自己的女真人帶金銀耳環。)而曉風君所吹捧的“中興十三戰功”首功是張俊的明州大捷,很不幸,只有2個帶金銀環的女真首級。岳飛在整個建康戰役中,獲得“禿髮垂環者之首無慮三千人”,並且俘虜了8個女真人,獻俘到杭州趙構面前。

紹興初年,金兀朮因為搜山檢海遭遇的重大挫折,所以讓劉豫的偽齊與南宋火併,金國只是偶爾幫幫忙。紹興的李橫第一次北伐曾經打到汴京附近,被金兀朮和劉豫聯軍擊潰,一路退到襄陽,又退到長江以南。岳飛這時臨危受命,統領京湖軍隊,接收了大部分的李橫手下:牛皋、董先等人,收復了襄陽六郡,穩定了中部戰區。

楊么是抗金義軍???真是天下奇聞!楊么什麼時候打過金國?楊么曾經和金國的乾兒子偽齊劉豫聯合起來,準備秋天大幹一場,把偽齊軍隊接入兩湖,雙方順江而下滅掉南宋,然後把南宋平分,真是一場春秋大夢啊!

曉風2016:1141年淮西戰役高宗讓宋主力岳飛斷金兵後路,岳飛離前線還450裡,就抗旨不前,說哪裡比前線更危險。要就地防守。張俊擊敗金兵,因為宋主力岳飛沒斷金後路,張俊在追擊金兵時遇埋伏大敗。

實際上淮西戰場的失利主要責任在張俊,淮西是張俊的地盤。一開始,張俊為了獨吞功勞,說沒糧草,讓岳飛不要過來。岳飛很鬱悶,只好到長江邊上覓食。趙構在廬州安排好了糧草,張俊又說金國已經退兵,岳飛你回去吧,岳飛只好又退到舒州(潛山)。張俊一開始還把劉錡也打發回去。劉錡也很鬱悶,正在往回走的路上。張俊派人追上來,大事不好了,金軍主力還在啊!三月一日趙構發出御札,讓岳飛北上,岳飛大約三月三日收到御札,三月八日濠州城陷落,三月九日張俊大敗。岳飛大約在三月四日出發北上,舒城到濠州600華里(今天的裡),加倍行軍一天可走60裡,也需要十天時間才能趕到,超速行軍一日百里(只有騎兵可以做的到)也需要6天時間。所以岳飛根本沒有可能趕到濠州,在十二日到達濠州定遠就聽到張俊兵敗的消息,

舒城到定遠是540華里,岳飛大軍每天行軍速度基本上60裡,很標準的倍速行軍。

曉風2016:1140年金兀朮進攻南宋直指順昌,高宗讓宋主力岳飛支援順昌(只有岳飛有三萬騎兵),結果劉錡苦戰兩個多月,也沒等來岳飛,等劉錡,韓世忠,吳璘等人浴血奮戰打敗金主力,岳飛才跑去偃城打最弱的一支金兵偏師,才去“北伐”才去“收復失地”,讓一萬多金兵就打的岳飛滿地找牙,潰不成軍。楊再興也戰死。由於指揮混亂張憲居然沒遇到金兵。還好劉琦,張俊神勇在順昌擊敗金兵。劉琦還得趕去出手救岳飛,才打跑了金兵。

再也沒有比這一段邏輯混亂的、事實不清的了。劉錡的順昌保衛戰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40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陰曆),歷時6天,經過三次戰鬥,擊潰金軍的前鋒部隊;第二階段從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歷時6天。總共是十七天,曉風君說“劉錡苦戰兩個多月”,真是天方夜譚!

趙構也不會傻到,讓千里迢迢之外的岳飛從湖北發兵支援劉錡。劉錡的戰報傳給趙構,趙構再發給岳飛,信息傳遞時間就得6-7天。曉風君最好穿越過去送給宋國君臣一人一部iPhone,這樣就可以把岳飛坐實。哈哈!

淮西是張俊的地盤,所以趙構很直接地找了張俊支援劉錡。張俊的部下王德駐紮在廬州(今合肥),距離順昌(今阜陽)400華里。假如信息傳遞時間是6天,到達順昌倍道兼行需要7天,王德應該在六月七日左右到達順昌。結果呢?王德是六月二十三日才到達順昌,王德花了20多天龜速行駛,平均每天速度是20華里,金兀朮早退兵十多天了。如果要追究逗留,張俊、王德早被砍頭了!

所謂逗留不前,在古代就是整治軍官的口袋罪,誰裝進去誰死。靖康年間的名將种師中,就是因為懼怕被指控逗留,而不得不輕軍進兵,導致兵敗身亡的。

曉風2016:再說說朱仙鎮,金兵1140年6月就讓劉琦在順昌打敗,撤軍回國了。岳飛7月才去的穎昌,朱仙鎮等地“收復失地”。

金兀朮在順昌之敗後確實回去了,不過不是回東北那旮沓,而是回開封了。張俊張大帥有個特點,喜歡痛打落水狗。所以他派楊沂中和王德北上打到了亳州,但屁股還沒坐熱,就全部撤軍了。金兀朮的南京商丘沒有了壓力,開始集中兵力對付岳飛。

南宋李心傳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六:紹興十年六月(乙丑),初,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往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軍前計議。至是若虛見岳飛於德安府,諭以面得上旨:“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飛不聽。若虛曰:“事既爾,勢不可還,矯詔之罪,若虛擔當之。”飛許諾,遂進兵。

當時,李若虛給岳飛帶了趙構的御札,詔示飛“據事勢,莫須重兵持守,輕兵擇利”。6月底岳飛還在鄂州(今武漢)。

K,又是一個“莫須”,是宋代的一個常用詞,也許、也可的意思。趙構的大意是,岳飛自己判斷,也可以持重守襄陽,也可以出點輕兵討點好處。

北宋王安石《臨川集卷七十五·與王逢原書》之六:“不知逢原此行以何時到江陰,今必以吳親同舟而濟,但到金陵莫須求客舟以往否?”此“莫須”作“也許”解。

曉風2016:紹興十一年四月,岳飛竟然提出放棄淮西、山陽這一想法,這可把皇帝趙構惹火了。“上謂大臣曰:‘山陽要地,屏蔽淮東,無山陽則通泰不能固。敵來徑趨蘇、常,豈不搖動?其事甚明。比遣張俊、岳飛往彼措置戰守,二人登城行視,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而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及是,飛自楚州歸,乃令卨論其罪,始有殺飛意矣!”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一》

這是典型的賊喊捉賊。趙構和秦檜收了三大帥的兵權,還覺得不夠,還需要挑撥三大帥的關係讓他們自相殘殺。趙構和秦檜的主意是:先拆散韓家軍,把韓世忠的親軍拆成小股分散到各地,再把主力調到江南的鎮江,讓張俊原來的軍隊監視,放棄楚州山陽(今淮安),只派少量兵馬駐守。張俊到了楚州,假惺惺地說:城牆要修一修(大軍撤走,只剩下少數兵馬,當然要修一修)。

岳飛看穿了張俊、秦檜的詭計:張俊撤走韓家軍主力,楚州還怎麼守?憤怒的岳飛諷刺張俊:(張大帥既然)不守楚城,修城牆又有什麼用?

張俊登時變了臉色,立馬殺了兩個韓世忠的小軍官,給岳飛臉色看。然後添油加醋地把岳飛的諷刺歪曲給趙構聽。趙構本來就想除掉岳飛,這下抓住岳飛的小把柄了,趙構不禁心中竊喜。這是紹興十一年六月。

到底是岳飛要放棄楚州,還是趙構、秦檜、張俊要割讓淮北?我們看紹興十一年發生的事情就明白了。

六月底,張俊就拆毀了淮北的海州城(今連雲港),韓家軍主力撤往長江以南的鎮江,把韓世忠背嵬軍調往杭州。紹興和議時,把楚州以北的門戶:海州和漣水軍(秦檜就是從漣水軍回南宋的)獻給了金國。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不設大軍。這都是趙構他們為議和打掩護啊!

岳飛被罷職後,金兀朮大軍立即來到淮東,在十月左右攻破楚州、泗州。張俊以妨礙和談的名義,拒絕從鎮江發兵救援楚州。張俊一不設大軍,二不救援,修了修城牆的楚州又有何用?被金兀朮輕鬆攻破,應了岳飛的諷刺。

曉風2016:韓侂冑岳飛的老主人,岳飛在從軍前,在韓楕胄家作過莊客,算韓的一個門徒,所以他幫岳飛平反,在嘉定議和時,金國要求必須殺他,也只有他才夠資格議和必須殺他(相當於現在軍委主席),韓侂冑也是南宋唯一一個北伐取的一點成績的大將。

這一段可以驚為天人之論!韓侂冑是1152年-1207年,岳飛是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岳飛死時,韓侂冑還沒出生吧。韓侂冑能穿越回去當岳飛的老主人?

曉風2016:就岳飛的戰鬥力,去北伐?讓一萬多金兵偏師就打的找不到到北的岳飛,讓他去面對最少30萬金國鐵騎說羊入虎口都過了,最多兔入虎口。

懶得跟曉風磨牙,我們看看《金史》。岳飛的孫子岳珂的勢力沒膨脹到金國去吧?

金國泰和六年(南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章宗在招誘南宋吳曦時說“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參夷之誅,可不畏哉!”(《金史》卷九十八《完顏綱傳》)

《金史》卷84完顏昂(奔睹)傳 “天眷元年(公元1138),授鎮國上將軍,除東平尹。明年夏,宋將岳飛以兵十萬,號稱百萬,來攻東平。東平有兵五千,倉卒出御之。時桑柘方茂,昂使多張旗幟於林間,以為疑兵,自以精兵陣於前。飛不敢動,相持數日而退。昂勒兵襲之,至清口,飛眾泛舟逆水而去。時霖雨晝夜不止,昂乃附水屯營。夜將半,忽促眾北行。諸將諫曰‘軍士遠涉泥淖,飢憊未食,恐難遽行。’昂怒不應,鳴鼓督之,下令曰:‘鼓聲絕而敢後者斬。’遂棄營去,幾二十里而止。是夜,宋人來劫營,無所得而去。諸將入賀,且問其故。昂曰:‘沿流而下者,走也;溯流而上者,誘我必追也。今大雨泥淖,彼舟行安,我陸行勞。士卒飢乏,弓矢敗弱,我軍居其下流,勢不便利,其襲我必矣。’眾皆稱善。岳飛以兵十萬圍邳州甚急,城中兵才千餘,守將懼,遣人求救。昂曰:‘為我語守將,我嘗至下邳,城中西南隅有塹深丈餘,可速實之。’守將如其教,填之。岳飛果自此穴地以入,知有備,遂止。昂舉兵以為聲援,飛乃退。”

岳飛打到了山東的東平府?其實是岳飛的部下李寶,在河北招納義軍打著岳飛的旗號。

曉風2016:1136年偽齊聯軍三十多萬,進攻南宋,高宗也是讓岳飛去支援張俊,劉光世結果岳飛在高宗十幾到命令催促下,幾十天才走了幾十裡,岳飛還沒到一半路,張俊八萬人獨力擊敗三十萬偽齊聯軍。這也是岳飛死罪之一(畏敵)。

這裡曉風君又混淆了兩件事,

一是1134年的金偽齊聯軍進攻南宋,張俊、劉光世十萬大軍躲避在長江以南。岳飛馳援廬州,以徐慶、牛皋為騎兵先鋒,自己親率2萬大軍,直奔廬州。獲得廬州大捷。牛皋殺戮敵兵三十餘裡,除殺死並斬首級外,活擒到金齊各兵八十餘人,奪到馬八十餘匹,槍刀不知其數目。

二是1136年的張浚倉卒北伐,這一年岳飛接連遭遇不幸,一是眼疾,二是母親病逝。張俊、劉光世駐守在淮南,根本沒怎麼打仗。韓世忠在淮東積極打,但打不過。岳飛還在臨安見趙構呢。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岳飛想要活命,只需要放棄其堅持抗金的主張。從這一點來看,只要是趙構、秦檜當權,他必死無疑。

這話確有些宿命論的味道,卻是勢道使然,在那個文過飾非的野蠻的時代,是不容岳飛這樣的錚錚的傲骨的。

當然了,岳飛之死,也並不僅僅是其聽命於王的結果,後文會進行淺顯的論述,我們先來看看岳飛之死的必然性。

其實嚴防手下大將,並非自趙匡胤始,前人早有“珠玉”在先,只不過老趙家的發達,將這種“制度”明朗化。

一個“杯酒釋兵權”,時隔千年,我們當然看不到酒桌之下各方勢力的慘烈交鋒,但能流傳下來這樣的故事,可以看出其局勢的“明朗”:大家不再在桌子下面扳手腕了。

其實宋朝武將的處境還好一點,到了明朝,武將的處境就更慘,偏又攤上平民皇帝朱元璋,動輒便丟了腦袋。

宋朝其實名將不少,比較牛的可以排出個十來人,但就是這樣的王朝,在強大外敵的欺凌下堅持了三百年,最終還是被滅亡了。究其原因,文臣集團權勢過重。

趙匡胤對武將壓抑太過,其繼承人更秉持著他的觀念,搞出“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格局,這就使得宋朝在“肌肉”上偏弱,這弊端在面對金、遼的時候被充分顯現出來,於是武將有了用武之地,地位便又有些上升,在巔峰時期甚至與文臣集團平起平坐。

岳飛就處於這個時期,其人“恢復中原”之心,幾可謂之刻骨錐心,這與文臣們主流的議和觀點相悖,又正趕上文臣集團急需打壓武將“氣焰”的“黃金時期”,兼且沒遇上如王安石之流深明大義的文臣,被高高在上的文臣集團當作出頭鳥撲掉,是可以想見的。

當然,這不能僅僅怪文臣,趙構作為皇帝,手下有這樣的文臣集團,實是其缺乏治國才能的明證,若他是個能幹的君主,自然不會容忍一群只知道弄點筆頭成日奪權的臣下環繞在其身邊。這是從正史上來看,岳飛喪命的趨勢,接下來我們從理智上來討論一下。

我們知道,金人遇上岳飛,就像遇上了剋星,但實際上岳飛少主持大型戰役,說穿了,他不是韓信、李靖那一片的,他能夠跟他們站在一起,更多的是代表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決心,且不說他的根基在於皇帝,便真正能夠帶得走吃皇糧的兵士,他如何養活這些人?又如何能夠在皇帝、外敵雙面夾擊下活下來?做一個將軍,你需要的只是戰陣的三十六計,但做一個皇帝,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才能。

岳飛是個好將軍,但恐怕沒有開拓出做皇帝的技能。 另外,我們從理智上來看看岳飛的死因。

眾所周知,秦檜對岳飛的死因,提了一句“莫須有”,就是說,這事可能有,可能沒有,但岳飛死在了獄中——他的兒子處死都要比他正式些。

秦檜其人,對岳飛自然是不感冒的,但若說沒有什麼有力的武器握在手裡,他怎敢徑直做掉岳飛?秦檜壽終正寢,也證實了這一點。這說明是上面的人物要岳飛死。

深宮如海,趙構因為什麼要岳飛死,除非考古工作者挖出切實的證據指向,我們再難窺探。但說岳飛自立,是難以實施的。


古今事

岳飛的十二道金牌,讀史至此,真的是讓人拔尖嘆息、欲哭無淚!

正如題主所言,如果他不聽宋高宗的金牌調令,而是繼續北伐,或者乾脆自立為王,會如何呢?

先說繼續北伐,最大的難度就是糧草問題,當時北方多年戰亂,金兵更是為了避免宋軍獲得糧草,焚燒了很多村莊和民田,包括岳家軍在內的北伐宋軍基本上都得依靠南宋朝廷轉運的軍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沒有糧草,岳家軍北伐恐怕也很難成功,結局也是兵敗身死。

再說自立為王,如果岳飛自立為王,那麼他就失去了北伐的正義性,恐怕岳家軍自己的士兵也不會答應。何況岳家軍也不是鐵板一塊,內部也是有朝廷的耳目的,否則岳飛一死,並未見岳家軍有什麼動作。如果他真自立為王,說不定內部就有人殺了他。

所以題主所說的兩種情形,恐怕在歷史上都無法實現。結局也都是難逃一死。

這就是悲劇英雄,進退兩難。


歷史有妖氣

岳飛接受的是皇帝的中旨,什麼是中旨,就是皇帝越過行政部門下達的旨意,這個是沒有經過行政部門蓋章的,不具備法律效應。這個岳飛是可以拒絕接受的,但是他竟然接受而且執行了,而另外一份有行政部門蓋章的聖旨他卻拒絕接受,這成為秦檜給他定罪的口實。這件事情從側面說明岳飛就是一個政治小白,看不懂官場的套路,被玩死就很正常了。


靜夜思160519196

絕對活不了!

岳飛的性格是耿直的,他一心想著要盡忠報國。岳飛這樣的人是沒有政治頭腦的,武力值爆表,情商在官場中絕對需要培訓的。他就算是到伐到了北方,結果會如何呢?腦補一下。

岳飛不聽詔令,乃帶兵過黃河。兀朮納悶,奇怪了,難道秦檜在高宗面前沒使上勁兒?臥槽,在河南給岳飛打得滿街跑,這會兒他實在不想再和岳飛交手,於是不斷向北撤退。你追吧,看你有幾個兵來守!

岳飛部隊收復河北諸多城池,問題來了。這麼多城池我怎麼辦?岳飛琢磨了下,我得請示下朝廷。乃修書一封,向朝廷報捷,彙報戰果。

等了十日朝廷親派使者上前線勞軍,並宣讀聖旨嘉獎岳飛,隻字未提岳飛先前抗命那茬兒。岳飛心想,自己的努力終於有回報,皇帝還是信任自己的!

然而歡喜了兩天,問題又來了。朝廷撥不出款項來支持前線,岳飛自己也知道這打下來容易,守住困難。尤其是岳飛一路猛進,所收復之地成凸形狀,容易三面受敵,自己現在兵力已經不足,糧餉只能靠百姓補給。於是向朝廷啟奏,乞求徵兵與餉來前線,可向金軍勢力薄弱的西面擴大失地,鞏固已收復的領土。

但是岳飛等了好久,最終朝廷的答覆竟然是駁回。高宗偷笑道,我的小飛飛啊,你怎麼就不明白呢?收復北國是要收復滴,但是至少也得等我父兄都屎了再說啊!要不迎回二聖,我往哪擺啊!?再說了,我們現在也耗不起啊!屁股都沒坐熱,就你一天到晚打打打,打你妹啊!

岳飛心想這不行,自己多年的努力,不能白費了!於是他親自回到朝廷,面見皇帝。高宗得了便宜,不好說岳飛什麼,只好讓秦檜和他理論。結果岳飛牛脾氣上來,跟秦檜不歡而散。秦檜跟高宗彙報,旁敲側擊添油加醋,最終君臣二人達成共識,做掉岳飛。

風波亭前,微風徐徐。岳飛帶著枷鎖,心想這畫面怎麼似曾相識?沒等岳飛再眨眼,一把屠刀落下......

全劇終!


門後的雨衣

必敗。如果不聽命令,將遭到宋、金的雙重打擊。韓世忠等人雖然同情岳飛,但接了討伐令,仍然會出兵剿殺。岳飛的岳家軍從岳飛風波亭死後無所動作來看,如果岳飛造反,不會跟著起事的。金兵更是會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